回归“考”的本质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MOOC的开放性、大规模性和互动性颠覆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并将成为未来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特征。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定位与定性方面的局限性会因MOOC的冲击表现得更为明显。MOOC时代对于评价与认证的需求将直接改变自学考试的现状。建议借自考综合改革之机,为自考的信息化建设留出空间,重点发挥其“考”的本质,将其定位于中立性评价考试机制,令该制度的评价功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关键词:MOOC;自考定位;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MOOC与MOOC时代的需求
  (一) MOOC是什么
  近三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出现备受教育界关注,2013年MOOC被《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列为将会在未来5年影响教育的关键趋势之一。MOOC的出现冲击着高等教育,甚至已有人在担心大学将被MOOC取而代之,高等教育似已迈入MOOC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MOOC 的开放性、大规模性和互动性颠覆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萌芽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后由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两位加拿大学者于2008年提出。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MOOC《人工智能入门》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学习者。2012年,斯坦福大学创建了Coursera和Udacity两个在线学习平台,随后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edX,与前两者共同组成MOOC领域的“三驾马车”。这一年被《纽约时报》称为“MOOC之年”。
  MOOC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分散性和终身性的网络学习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且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注册学生可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材料。MOOC的学习者不必拘泥于校园和学期,不受年龄或是工作的限制,可以自主决定何时来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终身性地完善和丰富个体的知识结构。MOOC在设计上反映的是联通主义。根据这一教学论,知识是网络化联结的,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学习的掌控权掌握在学习者手里,学习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个网络,这些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和机构,反过来各个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回馈给个人网络,供个人继续学习。
  (二)MOOC时代将产生广泛的评价与认证需求
  1.学习MOOC的理由
  为何学习MOOC,这涉及到教育的目的,但就个体而言,学习包含着方方面面的意义,可以简单到只是对某一方面感兴趣或是增长技能。MOOC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科技依赖性,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也很好地迎合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在信息社会,知识的学习是泛在的,无处不学习,随处皆知识。MOOC提供了一个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中获得与在知名学府接受教育同样的体验。学习者在MOOC平台上注册信息、挑选课程、跟进学习、参与讨论、接受互评,完结学业。是否在客观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无论是谁,怀着怎样的目的去学习,都渴望获得评价或是拿到认证呢?即MOOC会产生存在自我认定的需求。这种评价或认可可以无关学历和学位,仅仅就是一种证明。至于获取这种证明之后,是用来冲抵学分抑或证明资质,则是另一个问题。
  2.MOOC与高等教育的兼容性
  目前,MOOC在提供认证方面的开放性不大,学分与证书的获取是以单门课程或是单个学校为基础的,学分之间如何通约也是一个问题。MOOC要想真正颠覆高等教育目前的格局,恐怕要仰赖于实现与高等学校教育成果的互认与通约。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两条路径:
  一是从提供MOOC的高校入手,先是本校MOOC与校内课程学分的互认,进而取得该校的学分,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取得该校的学位。这条路径的好处在于清晰明了,协商成本低,利于维护学校的名望和品质。但问题在于实践中学分壁垒的存在给MOOC学习者在修读计划和攻读学位方面设置了障碍:在MOOC平台上,某一专业的相关课程往往分由若干高校提供,学习者即使修读了该专业的全部课程,拿到各门课程的学分,由于这些学分不可通约,无法获得高校的承认,也就不能取得学位。
  二是在MOOC与MOOC提供高校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一种中立性的考试评价机制,通过考试的学习者,拿到相应的学分,该学分可与高校学分之间构成某种互认或通约,从而解决由不同高校提供课程,但学习者希望就同一专业取得学位的问题。换言之,学习者在学习MOOC之后,可以参加相关课程的中立性考试,考试由第三方,即独立的专业考试机构提供,考试成绩得到高校的认可,并可转化为校内学分,积累达到获得学位的学分数量后,便可拿到学位。
  这两条路径,可以简单描述为:
  路径一:
  甲校MOOC——甲校学分
  乙校MOOC——乙校学分
  丙校MOOC——丙校学分
  路径二:
  甲校MOOC——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
  乙校MOOC——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
  丙校MOOC——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
  二、MOOC对自学考试的冲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没有入学门槛,只要按照考试计划参加考试,取得足够学分,就能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因此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截至2012年底,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有近5871万人,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113万人。2012年,自考共开考本专科821个专业,主考学校644所,社会助学机构1577个,注册学生191万人。从这些数据来看,已过而立之年的自考在“大规模性”(Massive)和“开放性”(Open)上并不输给MOOC,但MOOC的发展步伐之快,不容小觑。以Coursera为例,实时统计显示,其在线课程已达到630门,注册学生达到7021,096人。相较于10天前,课程数量增加了3门,注册学生人数增加了111,019人,也就是说,Coursera每天都有超过一万的新注册学生。以这样的速度,不到13年,MOOC就能达到30多年自考累计学历教育的人次。这还只是Coursera一家的数据,如果算上Udacity和edX,想要从规模上超过自考,应该是近年就能完成的事情。MOOC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学习者遍及全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国际版”的自考,不仅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更是“没有国度的大学”。MOOC的学生甚至不需要购买教材,只要连接上互联网,就能够聆听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课程。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我国的自考生而言,诱惑自然巨大,同样是自学,他们为何不选择MOOC呢?通过修读MOOC来完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或是增长工作技能,可谓是“高大上”之选,更何况还是免费的。这是MOOC对自学考试发起冲击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笔者将MOOC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一简要对比,如下表所示:   三、MOOC时代的自考定位
  (一)徘徊于“考”与“教”
  从专业考试评价机构所发挥的作用来看,高等教育本身在结构上呈现分化的趋势,评价主体与招生主体(教育主体)应该相对独立与分离,评价者不承担教育职能,招生者也不必钻研测量技术。自学考试在这一点上恰恰相反,它既是教育形式,又是考试制度,强调“以考促学”。这种制度设计在高等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作用巨大,用最少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目标,为国家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种设计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教育形式兼考试制度令自学考试无法厘清“教育”和“考试”的关系。一边要倡导和落实“教考分离”,一边又要论证“以考促学”和助学的必要性,这其实是做不到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下,自学考试要想继续承载以考试制度的形式完成高等教育的目标,恐怕需要先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还有多大的必要性,二是怎样坚守品质。
  考试大纲和统编教材是自学考试制度中个人自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国家考试、社会助学的重要依据。其中,大纲属于国家文件性质,命题和助学都以之为据。命题不能超纲,试题的深度与广度不能超过大纲考核知识点以及考核层次方面的要求。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教材却变相成为了命题者编制试题的来源,“扒教材”成了命制自考试题的主要方式,从而有了自考即为应试之诘。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一、考生往往死抠教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考生的学习质量容易受到教材质量的限制。自学考试是否要继续像以往那样编写指定教材,值得进一步商榷。以往自考编写教材是因为制度建立之初,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学习者找不到可以学习的材料,一本教材就是他可以找到的关于这个领域最权威也是最全面的学习资料了,教材起到的作用就是教育过程的全部。时至今日,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不仅纸质材料极大丰富,互联网也提供了一个无限的知识空间,对于知识的学习无处不在。自考教材的权威优势不再明显,单纯的书面阅读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二) 回归于“考”:转型为中立性考试,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
  自考落脚在“考”,奉行“以考促学”,通过考试激励学习,学生通过考试诊断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学习方法,并最终完成学历教育。MOOC落脚于“教”,其特色在于完全免费提供课程,并提供学习互动平台,让学习者以最便捷的方式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评价与认证是学习课程之外的一种选择,学习者可以选择只学不考(评价),也可以选择既学又考,并拿到学分与成绩。自学考试与MOOC的差异提醒我们,尽管自学考试的教育模式来自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和需要,方式不是很“现代”,但通过考试获得认证或者学历的做法并没有过时。
  自考的价值在哪里?曾经在于补偿教育与补充教育,如今在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如果仍以目前的势头发展,MOOC将会成为未来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特征。MOOC时代呼唤那种可以提供通约学分的中立性评价考试的出现,而在我国,没有哪种评价机制比自学考试更适合承担这一职责了。无论从影响力和规模上,还是教育资源的积淀上,自考都更适合转变成为更具权威性的中立性考试。MOOC时代,自学考试的优势在于“考”,充分利用好MOOC平台,发挥自考的评价功能,打造权威的中立性考试机制,将成为自考应对MOOC冲击最有力的举措,也是让自考坚守高品质和高标准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6日曾刊登过一篇名为《学生热捧国外网络课冲击了谁》的文章,文中的一句话发人深省——“我们是不是还在沿着夕阳工业结构的方向办教育?”自考综合改革是为让老树枝头开新花。该如何让自考与教育的信息化对接,该如何重新定位和定性这项教育制度,该如何让自考更好地服务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亟待决策者的高瞻远瞩。让自考回归“考”的本质,究竟是不是个高明的路子,就像MOOC的前途一样,尚不明朗,但至少提醒我们不应该让改革后的自考仍是在“沿着夕阳工业的方向办教育”。
  参考文献
  [1]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H·路德盖特.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M].奥斯汀,德克萨斯:新媒体联盟,2013.
  [2][3]苏芃,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s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
  [4][7]Laura Pappano.The Year of the MOOC [EB/OL].http://www.nytimes.com/2012/11/04/education/edlife/massive-open-online-courses-are-multiplying-at-a-rapid-pace.html.
  [5]Dave Cormier.What Is A MOOC?[EB/OL].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3ODMyMDY0.html.
  [6]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8]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报告[R].北京: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
  [9]戴一飞.申请者·评价者·招生者——美国研究生入学评价制度中参与主体的互动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林曾.学生热捧国外网络课冲击了谁[N].中国教育报,2013-2-6.
  【责任编辑:李养正】
其他文献
摘 要:一汽集团班组长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第一个企业基层管理班组长的培养项目,它充分体现了企业班组长“技能+素质”的培养特点,为构建“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的基层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该项目针对一汽集团企业基层班组长队伍建设的需求,充分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经验、现代网络技术及图书馆系统,为企业班组长提供了各类精品课程与学习服务。该项目从立项起便成为全国首创,不
期刊
摘 要:调查发现,韩国、日本、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外文化比较和行为文化兴趣度较大,不同国别、性别、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度存在一定差异。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做相应调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留学生;中国文化;兴趣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动力作用,“是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因此,了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所在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文章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特点,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对构建校企合作下的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药学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服务
期刊
摘 要:终身学习体系包括从学前到老年各个阶段的各级各类教育和学习保证机制,是一个包括教育对象、教育机会、教育机构、教育资源等要素和教育过程具有多元化、多样性及开放性特征的教育系统。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以及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终身学习体系也各具差异。只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起来的终身学习体系,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推进当地终身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区域;终身学习体系;研究
期刊
摘 要:教育干预是因材施教的主要手段,认知诊断则是实施精细化、针对性教育干预的重要途径。基于认知诊断的教育干预旨在剖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微观认知结构,通过系统的个性化导航为学习者呈现量身定制、对症下药式的专项强化训练内容,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使学习者得以借助薄弱环节的提高而达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认知诊断;教育干预;个性化导航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任职培训体系的构建中,增强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军事经济学院院多年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经验,围绕立足业务实际,确立“需求牵引型”培训理念;适应转型需要,丰富“常态化”培养方案;优化配置资源,构建“开放型”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实践“演练式”教学模式;着眼能力提升,创新“实战化”训练方法五个方面,介绍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课程的设计
期刊
摘 要:以中科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例分析了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模式,文章对中科院北京分院继续教育基地的运行机制、培训体系、经费投入机制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继续教育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继续教育基地;专业技术人员;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2年9月,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揭牌成立。国家级专业技
期刊
摘 要:北京交通大学是原铁道部设立的铁路继续教育基地,长期以来为我国铁路行业培养了大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008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目标为: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2万公里以上,其中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客运专线里程将达到1.6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培养一支能够适应高速
期刊
摘 要: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在培养通信专业人才和推动相应评价制度改革中发挥了“排头兵”的带动作用,自2011年起学校发挥教学、师资、科研的强大优势,多角度多层面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积极打造多维度学习服务模式,有效助力通信专业人才高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继续教育;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依托行业,设立项目  当今时代,通信行业作为
期刊
摘 要:武汉大学的办学目标实现与“顶天立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本文结合武汉大学继续教育近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认真总结与分析学校继续教育在推进发展与转型中的基本做法与主要成效,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武汉大学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武汉大学通过大力推进“顶天立地”战略,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坚持“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