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时代出现的数码绘画艺术跟传统艺术相比有很多不同点,数码绘画艺术家使用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式甚至是追求的绘画理念都跟传统手绘艺术家有很大的区别。数码绘画艺术因其复制速度快且复制精度高等特点更适应于商品社会的需要,但也因此缺少了艺术的“光韵”。传统手绘艺术在这个“消费至上”的时代仍然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传统手绘;数码绘画;光韵;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存在价值
一、信息技术时代的新产物——数码绘画艺术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电脑和数字智能化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活方式跟从前相比已经有了十分巨大的变化,艺术领域也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在仅由数字构成的的数码语境之中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悄然而生——数码绘画。数码绘画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设备进行图形艺术创作的活动。数码绘画艺术同传统绘画艺术一样,都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这是一种借助电脑和数位板工具,利用Photoshop或Sai等图形绘制处理软件绘制绘画作品的新型绘画方式。近两年随着便携式触控设备的更新升级,艺术家可以使用触控笔直接在电子屏幕上进行绘画工作,这种方式更接近于传统手绘在纸上进行绘画。数码绘画艺术还拥有高度精确性、色彩丰富性的特点。在图形软件中能够精准的向我们呈现一千六百多万种颜色,供艺术家随心所欲的选择使用,远远超出人类可分辨的颜色范围。
二、传统手绘艺术与数码绘画艺术的差别
(1)工具的变化
从两万多年前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各种工具从事绘画创作活动,从原始人洞窟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充满人性光辉的绘画作品,又或者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艺术,它们无疑都需要用到笔和颜料作为工具,笔的材质决定绘出什么样的笔触,笔触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笔触的表现也是传统绘画技巧一个重要的学习部分。颜料则可以说是传统手绘艺术中最重要的媒介,远古时代人类利用动物的血和油脂与各种矿物质的混合物来进行绘画,所能表现的颜色只有红色、黑色等几种颜色。随着绘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富有实验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先后尝试用水、蛋液、油等不同的媒介与颜料进行混合,颜料的附着力逐渐增强,颜色的种类也越来丰富,传统绘画开始展现出丰富的色彩。艺术家对工具的表现能力的研究一直持续了十几个世纪,一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停止。
但数码绘画对艺术家来说意味着他们不用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选择画笔、研磨颜料、调色,数码绘画软件中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上千种笔刷效果和纸面材质,计算机可以轻易的、精确的模拟出真实的画笔在各种不同的纸媒上的笔触,且能控制力度和大小,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意味着艺术家可以把那些花在研究颜料和笔触的时间重新分配,从前只精通于一种绘画表现形式的艺术家现在可以掌握好几种绘画表现手法。现在,移动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更是提升了数码绘画的优势,从前艺术家需要背着沉重的画具外出写生,现在艺术家只要带一个pad和触控笔就等于携带了他所需要的所有工具。
(2)原真性与“光韵”
本雅明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中提出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原真性与“光韵”。原真性即是由“即时即地性”组成的,本雅明认为相较于复制品艺术品原作的不可替代性就在于它的原真性,原作自被创作出起它的价值包含了它实际存在时间的长短以及它曾经存在过的历史证据,不同时刻的占有关系也会对艺术品的价值带来影响。传统手绘艺术(这里是针对原作而言,复制品则另当别论)之所以被认为是有较高价值的是因为它是花费了艺术家大量的时间创作出来的,那些经受住了历史与时间的种种考验的珍贵的艺术作品更是价值连城,颜料和纸张因为时间变化而造成的微小的变异在收藏者看来都是组成它魅力的一部分,更不用说有些艺术作品还是曾经被一些颇有身份地位的人所持有过的,拥有一幅曾经被皇帝或是总统收藏过的作品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尽管数码绘画作品还是由艺术家经由长时间的艺术构思和藝术创作绘制出来的,它仍然拥有“即时即地性”,但是原真性对于数码绘画艺术来说却发生了变化,其可复制性是传统手绘艺术不可同日而语的。数码绘画艺术在绘制完成之后可以直接保存为矢量图格式或其他电子图形格式,通过电子设备可在几分钟甚至数秒钟之内实现复制,并且其精度是100%,这使得它的收藏价值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张数码绘画作品的主人,也造成了大众对数码绘画艺术作品本身价值的一种低估。
本雅明还提到艺术品的“光韵”,从时空角度来说“光韵”就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即是说一件我们认为它有“光韵”的艺术作品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它跟我们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它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传统手绘艺术是被绘制在墙壁或者画布上的,西方传统绘画的主题很多都是和宗教相关,本身就会给人一种距离感,油画普及之后绘画也是装裱在画框中再悬挂到墙上,中国画也是以悬挂或者屏风的方式进行展示,我们在观看传统手绘艺术的时候还是与艺术作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真正含有“光韵”的手绘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全部融汇在了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在观看他的作品时也会获得不一样的精神感受和审美体验。
在数码绘画艺术中距离感和独一无二这两个产生“光韵”的要点则变得可有可无了,数码绘画作品可以在任何电子设备中显示,还可以进行放大,肉眼无法从传统手绘艺术中观察到的细节可以在数码绘画中完整的展现出来,和传统手绘艺术相比数码艺术给人的距离感已经大大减少了。再者数码绘画艺术可进行无限制、高精度的复制使得它的独一无二性只能通过“限量发行”或“授予独家版权”等方式来实现。这两点的变化让“光韵”在数码绘画艺术中很难体现。
(3)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本雅明认为原始艺术和宗教艺术的隐蔽性使艺术具有了膜拜价值,而对艺术品进行技术复制之后艺术品的可展示性就大规模的得到了增强,艺术的价值也由膜拜价值转向了展示价值。远古时期的洞穴壁画执行的是一种宗教职能,原始人将它绘制在幽暗隐秘甚至难以到达的洞穴深处,这使洞穴壁画的膜拜价值达到最高点;圣母像和哥特式教堂中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它们表现的主题和展示地点的神秘性也增加了它们的膜拜价值。 传统手绘艺术给人的距离感也为它赋予了一定的膜拜价值,而手绘作品常常是悬挂在博物馆或陈列馆中展示的,这些地点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地位的象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触碰的,大师的真迹更是难得一见,往往要在特定的时间赶去特定的地点才能有幸看到珍贵的手绘艺术作品。这种难度也无疑为传统手绘艺术的膜拜价值增添了不少分数。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传统手绘作品的占有者往往只能是一人或者少有的几人,这种“特权”也是它有较高的膜拜价值的原因所在。
数码绘画艺术则不然,它的可复制性使它可以进行无限制的复制,权威性消失了,神圣性和不可接近性也消失了,转而代之的是展示价值的极大提升。在现在这个数字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小村落里创作出来的一件作品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本雅明曾经说过:“传统意义上事物先被生产出来,然后才能被复制;而在机械复制时代,复制就是产品制造的直接目的。”绘画艺术的普及面和普及速度从来没有达到今天这个时代所达到的高度,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可以说传统手绘艺术是一种精英艺术,它仅能被少数人真正的持有,多数人只能从复制品中一睹大师的风采。数码绘画艺术则真正的变成了大众的艺术,数码绘画艺术的创作者们在创作之初就明白他们的作品只有通过复制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展示价值就是数码绘画艺术的核心价值。
三、传统手绘艺术存在价值
(1)商品时代的艺术需要“光韵”的回归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艺术的意义还在于其内容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以及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他们展现在绘画中的创造力。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打破了这曾经为艺术家们所信奉的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内涵仿佛不再重要,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图像也变成了一种过目即忘的信息,人们在观看一张图片的时候,仅仅是在追寻着一种感官的刺激,数码绘画的内容也因此显得通俗浅显,缺少深度与意蕴。
功利主义的盛行让社会变得更加不关注人类内在的情感因素,每个人都那么冷漠,径直奔向自己所追寻的那个目标,社会对艺术的要求也就产生了变化,艺术变成了仅供大众消遣的消费品,绘画艺术也已经基本上完全的商品化。数码绘画艺术因其易复制、传播快等特点适合于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结合,于是其创作标准也就变成了“符合大众的需要”,游戏的意味和追求符合大众口味的娱乐性越来越重,“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韵味丧失了。”
即便是传统手绘艺术也没有逃脱商品化的命运,但一些真正的艺术家仍旧没有放弃作为艺术家的使命感,他们饱含深情的作画,将自己全部的激情和创意都融汇在他们的作品当中,而不是仅仅针对大众的需求和口味进行调整和妥协。社会也已经意识到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只会使精神越来越匮乏,“灵光的复归正成为新经济的核心价值”。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传统手绘艺术守住自身的最后一分田地,保护住艺术的“光韵”,不要让绘画彻底沦为消费品。
(2)传统手绘艺术的安身立命之本
人类拥有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这五感,欣赏艺术作品时人类的知性、理性、想象力、五感等都会被调动起来。数码绘画艺术一般都是在电子屏幕上进行欣赏和观看,不管电脑软件对绘画表现效果的模拟程度有多么相似,数码绘画作品仍旧是极度平面化的,我们没有办法触摸到其中的笔触和颜料,数码绘画只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在嗅觉、听觉、触觉上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感受。
对比来看传统手绘艺术则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受,我們不仅仅只有视觉感官被调动起来,嗅觉、触觉、甚至是听觉都能获得一定的刺激。当我们在欣赏一幅传统手绘作品时,我们会惊叹于它的笔触表现技巧,可以用手去触摸去接触颜料和纸张,不同的颜料和纸媒的搭配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西方油画粗糙的质感和中国水墨画温润的质感是有很大区别的;凑近去闻,我们还能从画作上嗅出不一样的味道,西方的古典油画可能会有油味,中国水墨画则会飘扬着墨的幽香;手绘画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果足够幸运,我们甚至还能听见颜料的声音。传统绘画与数码绘画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差异点,确是传统绘画拥有更胜一筹的魅力的根本原因。
而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会制造工具并且利用工具,人也在创作绘画工具的过程当中获得了自我的确证。在这个数字时代,被高科技麻痹了精神的现代人已经越来越懒于亲自动手做一些手工制品,而在选材、碾磨颜料、调色、绘制形象、等待颜料晾干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被我们赋予真真切切的情感,我们对“手”的独特情感也能从中得到复归。
小结
尽管数码绘画艺术凭借其精度高、复制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迅速在当今艺术世界中占领了一席之地,但也因其商品消费概念太强而导致“光韵”的丧失,传统手绘艺术虽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生活在科技时代的艺术家不应该只关注艺术的商品价值而忽视其内涵,也不应该只固守着传统的绘画技法而不接受新鲜的高科技产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坚守住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去完全否定传统手绘艺术的价值,艺术才不会走向消亡。
参考文献:
[1]王文新. 数码语境与新绘画叙事方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 (01): 133-135.
[2]瓦尔特·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7-14.
【关键词】传统手绘;数码绘画;光韵;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存在价值
一、信息技术时代的新产物——数码绘画艺术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电脑和数字智能化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活方式跟从前相比已经有了十分巨大的变化,艺术领域也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在仅由数字构成的的数码语境之中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悄然而生——数码绘画。数码绘画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设备进行图形艺术创作的活动。数码绘画艺术同传统绘画艺术一样,都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这是一种借助电脑和数位板工具,利用Photoshop或Sai等图形绘制处理软件绘制绘画作品的新型绘画方式。近两年随着便携式触控设备的更新升级,艺术家可以使用触控笔直接在电子屏幕上进行绘画工作,这种方式更接近于传统手绘在纸上进行绘画。数码绘画艺术还拥有高度精确性、色彩丰富性的特点。在图形软件中能够精准的向我们呈现一千六百多万种颜色,供艺术家随心所欲的选择使用,远远超出人类可分辨的颜色范围。
二、传统手绘艺术与数码绘画艺术的差别
(1)工具的变化
从两万多年前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各种工具从事绘画创作活动,从原始人洞窟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充满人性光辉的绘画作品,又或者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艺术,它们无疑都需要用到笔和颜料作为工具,笔的材质决定绘出什么样的笔触,笔触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笔触的表现也是传统绘画技巧一个重要的学习部分。颜料则可以说是传统手绘艺术中最重要的媒介,远古时代人类利用动物的血和油脂与各种矿物质的混合物来进行绘画,所能表现的颜色只有红色、黑色等几种颜色。随着绘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富有实验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先后尝试用水、蛋液、油等不同的媒介与颜料进行混合,颜料的附着力逐渐增强,颜色的种类也越来丰富,传统绘画开始展现出丰富的色彩。艺术家对工具的表现能力的研究一直持续了十几个世纪,一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停止。
但数码绘画对艺术家来说意味着他们不用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选择画笔、研磨颜料、调色,数码绘画软件中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上千种笔刷效果和纸面材质,计算机可以轻易的、精确的模拟出真实的画笔在各种不同的纸媒上的笔触,且能控制力度和大小,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意味着艺术家可以把那些花在研究颜料和笔触的时间重新分配,从前只精通于一种绘画表现形式的艺术家现在可以掌握好几种绘画表现手法。现在,移动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更是提升了数码绘画的优势,从前艺术家需要背着沉重的画具外出写生,现在艺术家只要带一个pad和触控笔就等于携带了他所需要的所有工具。
(2)原真性与“光韵”
本雅明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中提出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原真性与“光韵”。原真性即是由“即时即地性”组成的,本雅明认为相较于复制品艺术品原作的不可替代性就在于它的原真性,原作自被创作出起它的价值包含了它实际存在时间的长短以及它曾经存在过的历史证据,不同时刻的占有关系也会对艺术品的价值带来影响。传统手绘艺术(这里是针对原作而言,复制品则另当别论)之所以被认为是有较高价值的是因为它是花费了艺术家大量的时间创作出来的,那些经受住了历史与时间的种种考验的珍贵的艺术作品更是价值连城,颜料和纸张因为时间变化而造成的微小的变异在收藏者看来都是组成它魅力的一部分,更不用说有些艺术作品还是曾经被一些颇有身份地位的人所持有过的,拥有一幅曾经被皇帝或是总统收藏过的作品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尽管数码绘画作品还是由艺术家经由长时间的艺术构思和藝术创作绘制出来的,它仍然拥有“即时即地性”,但是原真性对于数码绘画艺术来说却发生了变化,其可复制性是传统手绘艺术不可同日而语的。数码绘画艺术在绘制完成之后可以直接保存为矢量图格式或其他电子图形格式,通过电子设备可在几分钟甚至数秒钟之内实现复制,并且其精度是100%,这使得它的收藏价值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张数码绘画作品的主人,也造成了大众对数码绘画艺术作品本身价值的一种低估。
本雅明还提到艺术品的“光韵”,从时空角度来说“光韵”就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即是说一件我们认为它有“光韵”的艺术作品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它跟我们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它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传统手绘艺术是被绘制在墙壁或者画布上的,西方传统绘画的主题很多都是和宗教相关,本身就会给人一种距离感,油画普及之后绘画也是装裱在画框中再悬挂到墙上,中国画也是以悬挂或者屏风的方式进行展示,我们在观看传统手绘艺术的时候还是与艺术作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真正含有“光韵”的手绘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全部融汇在了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在观看他的作品时也会获得不一样的精神感受和审美体验。
在数码绘画艺术中距离感和独一无二这两个产生“光韵”的要点则变得可有可无了,数码绘画作品可以在任何电子设备中显示,还可以进行放大,肉眼无法从传统手绘艺术中观察到的细节可以在数码绘画中完整的展现出来,和传统手绘艺术相比数码艺术给人的距离感已经大大减少了。再者数码绘画艺术可进行无限制、高精度的复制使得它的独一无二性只能通过“限量发行”或“授予独家版权”等方式来实现。这两点的变化让“光韵”在数码绘画艺术中很难体现。
(3)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本雅明认为原始艺术和宗教艺术的隐蔽性使艺术具有了膜拜价值,而对艺术品进行技术复制之后艺术品的可展示性就大规模的得到了增强,艺术的价值也由膜拜价值转向了展示价值。远古时期的洞穴壁画执行的是一种宗教职能,原始人将它绘制在幽暗隐秘甚至难以到达的洞穴深处,这使洞穴壁画的膜拜价值达到最高点;圣母像和哥特式教堂中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它们表现的主题和展示地点的神秘性也增加了它们的膜拜价值。 传统手绘艺术给人的距离感也为它赋予了一定的膜拜价值,而手绘作品常常是悬挂在博物馆或陈列馆中展示的,这些地点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地位的象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触碰的,大师的真迹更是难得一见,往往要在特定的时间赶去特定的地点才能有幸看到珍贵的手绘艺术作品。这种难度也无疑为传统手绘艺术的膜拜价值增添了不少分数。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传统手绘作品的占有者往往只能是一人或者少有的几人,这种“特权”也是它有较高的膜拜价值的原因所在。
数码绘画艺术则不然,它的可复制性使它可以进行无限制的复制,权威性消失了,神圣性和不可接近性也消失了,转而代之的是展示价值的极大提升。在现在这个数字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小村落里创作出来的一件作品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本雅明曾经说过:“传统意义上事物先被生产出来,然后才能被复制;而在机械复制时代,复制就是产品制造的直接目的。”绘画艺术的普及面和普及速度从来没有达到今天这个时代所达到的高度,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可以说传统手绘艺术是一种精英艺术,它仅能被少数人真正的持有,多数人只能从复制品中一睹大师的风采。数码绘画艺术则真正的变成了大众的艺术,数码绘画艺术的创作者们在创作之初就明白他们的作品只有通过复制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展示价值就是数码绘画艺术的核心价值。
三、传统手绘艺术存在价值
(1)商品时代的艺术需要“光韵”的回归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艺术的意义还在于其内容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以及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他们展现在绘画中的创造力。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打破了这曾经为艺术家们所信奉的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内涵仿佛不再重要,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图像也变成了一种过目即忘的信息,人们在观看一张图片的时候,仅仅是在追寻着一种感官的刺激,数码绘画的内容也因此显得通俗浅显,缺少深度与意蕴。
功利主义的盛行让社会变得更加不关注人类内在的情感因素,每个人都那么冷漠,径直奔向自己所追寻的那个目标,社会对艺术的要求也就产生了变化,艺术变成了仅供大众消遣的消费品,绘画艺术也已经基本上完全的商品化。数码绘画艺术因其易复制、传播快等特点适合于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结合,于是其创作标准也就变成了“符合大众的需要”,游戏的意味和追求符合大众口味的娱乐性越来越重,“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韵味丧失了。”
即便是传统手绘艺术也没有逃脱商品化的命运,但一些真正的艺术家仍旧没有放弃作为艺术家的使命感,他们饱含深情的作画,将自己全部的激情和创意都融汇在他们的作品当中,而不是仅仅针对大众的需求和口味进行调整和妥协。社会也已经意识到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只会使精神越来越匮乏,“灵光的复归正成为新经济的核心价值”。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传统手绘艺术守住自身的最后一分田地,保护住艺术的“光韵”,不要让绘画彻底沦为消费品。
(2)传统手绘艺术的安身立命之本
人类拥有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这五感,欣赏艺术作品时人类的知性、理性、想象力、五感等都会被调动起来。数码绘画艺术一般都是在电子屏幕上进行欣赏和观看,不管电脑软件对绘画表现效果的模拟程度有多么相似,数码绘画作品仍旧是极度平面化的,我们没有办法触摸到其中的笔触和颜料,数码绘画只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在嗅觉、听觉、触觉上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感受。
对比来看传统手绘艺术则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受,我們不仅仅只有视觉感官被调动起来,嗅觉、触觉、甚至是听觉都能获得一定的刺激。当我们在欣赏一幅传统手绘作品时,我们会惊叹于它的笔触表现技巧,可以用手去触摸去接触颜料和纸张,不同的颜料和纸媒的搭配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西方油画粗糙的质感和中国水墨画温润的质感是有很大区别的;凑近去闻,我们还能从画作上嗅出不一样的味道,西方的古典油画可能会有油味,中国水墨画则会飘扬着墨的幽香;手绘画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果足够幸运,我们甚至还能听见颜料的声音。传统绘画与数码绘画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差异点,确是传统绘画拥有更胜一筹的魅力的根本原因。
而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会制造工具并且利用工具,人也在创作绘画工具的过程当中获得了自我的确证。在这个数字时代,被高科技麻痹了精神的现代人已经越来越懒于亲自动手做一些手工制品,而在选材、碾磨颜料、调色、绘制形象、等待颜料晾干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被我们赋予真真切切的情感,我们对“手”的独特情感也能从中得到复归。
小结
尽管数码绘画艺术凭借其精度高、复制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迅速在当今艺术世界中占领了一席之地,但也因其商品消费概念太强而导致“光韵”的丧失,传统手绘艺术虽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生活在科技时代的艺术家不应该只关注艺术的商品价值而忽视其内涵,也不应该只固守着传统的绘画技法而不接受新鲜的高科技产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坚守住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去完全否定传统手绘艺术的价值,艺术才不会走向消亡。
参考文献:
[1]王文新. 数码语境与新绘画叙事方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 (01): 133-135.
[2]瓦尔特·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