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然而,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关于器乐教学的研究与思考比较少,这客观上反映了新课程器乐教学的薄弱状况。而现在其实,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音乐能力的形成和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器乐演教学的这一发展态势,既反映了音乐教育本体属性的全面回归,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充分发挥器乐教学在审美教育中作用的重要课题。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二、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
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唱游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
三、器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应用。
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传授乐器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两个方面。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合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主要有儿童打击乐、简易的民族乐器等,对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使用哪种乐器,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大纲中器乐教学的内容要求、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学校场所、师资、经济等条件选择教学用乐器。当教师确定了学生使用的器乐后,应根据其性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可以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也可选择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简单易学的器乐教材。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器乐教学方法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特别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器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加以推广使用。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器乐合奏指导法。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器乐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是从“有趣”至“乐趣”最后为“志趣”三个层次。“有趣”是少年儿童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兴趣的“幼芽”,表现在一旦学生看到某种乐器独特外形和奇妙音响时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过过瘾,这种好奇心理是有限度的,不稳定又容易自我转移或消失。“乐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发展、形成的中层次,他们在“乐趣”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内容产生求知欲望。根据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是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在“器乐进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乐趣”,并引导学生将这项”有趣”的学习内容视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大乐事来做。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四、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认真听的习惯。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2)认真看的习惯。看教师演奏,严格跟着模仿,严格按要求演奏。(3)积极投入的习惯。音乐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之中。(4)自我复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巩固提高。(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一切服从教师指挥,保持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五、按器乐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组织环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
音乐教师要熟悉《音乐教学大纲》,从全局出发,掌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为确立重点难点做好准备。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教案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要熟悉乐器性能,掌握所演奏乐曲的技巧,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形式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理想的教案,更好地完成器乐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二、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
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唱游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
三、器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应用。
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传授乐器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两个方面。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合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主要有儿童打击乐、简易的民族乐器等,对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使用哪种乐器,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大纲中器乐教学的内容要求、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学校场所、师资、经济等条件选择教学用乐器。当教师确定了学生使用的器乐后,应根据其性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可以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也可选择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简单易学的器乐教材。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器乐教学方法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特别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器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加以推广使用。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器乐合奏指导法。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器乐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是从“有趣”至“乐趣”最后为“志趣”三个层次。“有趣”是少年儿童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兴趣的“幼芽”,表现在一旦学生看到某种乐器独特外形和奇妙音响时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过过瘾,这种好奇心理是有限度的,不稳定又容易自我转移或消失。“乐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发展、形成的中层次,他们在“乐趣”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内容产生求知欲望。根据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是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在“器乐进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乐趣”,并引导学生将这项”有趣”的学习内容视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大乐事来做。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四、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认真听的习惯。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2)认真看的习惯。看教师演奏,严格跟着模仿,严格按要求演奏。(3)积极投入的习惯。音乐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之中。(4)自我复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巩固提高。(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一切服从教师指挥,保持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五、按器乐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组织环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
音乐教师要熟悉《音乐教学大纲》,从全局出发,掌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为确立重点难点做好准备。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教案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要熟悉乐器性能,掌握所演奏乐曲的技巧,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形式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理想的教案,更好地完成器乐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