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红河川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ionw47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入秋,家乡的红河川火红一片,一对对情侣手牵着手漫步在优美的画卷中。张明勋站在曾经与女友云溪海誓山盟的地方,却不由得一阵阵心酸。他很快就要与云溪分手了,想想几年来的甜蜜爱情就要结束,便再也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转身去找村里的王海川爷爷。
  王海川爷爷是村里最有办法的人,不仅见多识广,而且特别喜欢讲故事。村里谁家一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会到他家去讨办法。王海川爷爷和蔼可亲,特别乐于用他的故事为大家指点迷津。
  张明勋的到来让王海川爷爷颇感意外:“你小子不是准备去国外留学了吗?怎么还有空闲到我这儿来?”张明勋叹了口气说:“海川爷爷,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了,特意来找您聊聊,希望您帮我想个办法。”
  王海川问他是怎么回事,张明勋便如实地说出了当前面临的困境。他恋爱了,女友是邻村女孩云溪,两个人从小就是同学,后来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大学期间,他们互生爱慕,成了一对情侣。因为是同乡,两家人也都没什么意见。
  大学毕业后,云溪回到家乡工作,张明勋却要出国留学,而且一去就是三年。问题就出在出国留学上,云溪不想让他去,云溪的爸妈更不同意,说男人到了国外,受环境熏陶最容易变心,便逼迫女儿与他分手。云溪拗不过父母,开始动摇了,因此两人总是发生口角,最后闹到面临分手的地步。出国留学是张明勋多年的梦想,他不想放弃,可与云溪分手,他又心有不甘。
  王海川听过后,沉思片刻说:“明勋,在咱们这片红河川上,流传着很多优美的爱情故事。明天,你把云溪带来,我讲一个故事给她听听,兴许能解决问题。”
  “什么故事这么厉害?能先讲给我听听吗?”张明勋不解地问道。
  “这个故事只能讲给她听,你想要听的话让云溪给你讲。”王海川乐呵呵地说。
  当天下午,张明勋就把云溪带到了王海川家。开始讲故事时,王海川把张明勋赶到了大门外。虽然张明勋很想知道故事内容,却也不得不在门外候着。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云溪出来了,眼圈有些发红。张明勋走过来,她抬起头,含情脉脉地说:“明勋,想留学就去吧,我等你,不管是三年还是五年!”张明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脱口而出:“真的?”云溪坚定地点了点头。“难道你现在不怕我留学会变心吗?”张明勋还是有些担心。“不怕,我相信你!”今天的云溪与之前简直判若两人。
  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云溪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张明勋十分好奇,想问一问王海川。王海川看出了他的心事,没等他开口就先发了话:“明勋,云溪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你要好好珍惜。现在你俩心里没隔阂了,下一步我去找云溪的爸妈说道说道,希望你俩的爱情有个圆满的结局。”
  “海川爷爷,云溪的爸爸可是个老顽固,您要做好思想准备。您想好怎么劝说他们了吗?难道还要讲一个故事?”张明勋一想到云溪爸爸的态度,不由得有些泄气。
  王海川呵呵一笑,说:“对,就是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怎么,你对爷爷的故事没有信心?告诉你,爷爷的故事可是咱们这儿的瑰宝,作用可大了!不信,让云溪跟你说说。”
  二
  走出王海川的家门后,张明勋就一直缠着云溪,让她讲王海川所说的故事。云溪拗不过他,只得把他带到红河川一处偏僻的地方,慢慢讲述了起来。
  古时候,入海口边上的红河川住着不少渔户。渔户中有个年轻的后生叫芦生,模样英俊,身体健壮,因为长相好,又会打鱼,村里的姑娘都十分喜欢他。可芦生情有独钟,喜欢上了美丽的姑娘红袖,并跟她结了婚。本来他们的生活十分美满,可偏偏红袖姑娘小心眼,总担心芦生拈花惹草,虽然芦生信誓旦旦地做保证,可她还是不放心。
  有一天,芦生打鱼回家晚了,红袖就追问他干什么去了。芦生说跟同伴在街上转了一圈,什么也没做。一连三天,芦生都是如此,红袖偷偷问了他的同伴,同伴说并没跟芦生一起,她便怀疑芦生跟别的女人有瓜葛。于是,她就藏在芦生卖鱼回家的路上监视他,结果发现芦生拎着药去了春草家。她气坏了,当晚就跟芦生摊牌。芦生说,春草父亲病了好几天,需要帮忙,他只是替他们抓药,没告诉红袖这事,是怕她多心。
  虽说事情一目了然,可红袖仍是半信半疑。这事被海里的黑鱼精知道了,这黑鱼精一年前曾被芦生插了一鱼叉,差点丧命,很想报复他。黑鱼精幻化成芦生和春草,故意卿卿我我让红袖看到。红袖大怒,大吵大闹,弄得满村风雨。芦生气不过,冒着风雨到海里打鱼,最后被大浪吞没了。芦生一去不返,紅袖后悔莫及,天天到海边哭泣,后来眼睛竟然哭出血来,染红了整个河川,红河川因此得名……
  故事讲完后,云溪眼泪顺颊而下,哽咽着说:“美好的爱情,凄惨的结局,原因就是红袖多心,不相信爱人所致。心相爱,莫相疑!心有猜疑就会生出祸端。海川爷爷讲这个故事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告诉我,要相信你、支持你。”
  张明勋紧紧握住云溪的手,深情地说:“云溪,谢谢你!心相爱,莫相疑!我会永远爱你!”
  “如果明天海川爷爷还讲这个故事给我爸妈听,他们根本不会懂,真不知道,他能不能劝得动他们。”云溪担心地说。“海川爷爷肯定有办法,他可是我们村最有办法的人,你不用紧张。”张明勋嘴上安慰着云溪,心里却也直打鼓。最后两人商定,明天云溪故意把手机留在家里,偷偷录下海川爷爷和她爸妈的谈话内容,听一听他们都说些什么。
  三
  第二天中午,云溪和张明勋在约定的地点见了面,两人急不可耐地打开手机,听了起来。
  王海川说明来意后,并没有直接劝说云溪的父母,而是用他那富有韵味的声音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红河川入海口,有一条通道连接着东海龙王的宫殿。龙王有个女儿叫红袖,被龙王视为掌上明珠,他怕女儿受苦,不肯让她离开龙宫半步。红袖十六岁时,已经长成一位亭亭玉立、貌美如花的大姑娘。有一天,玉帝召集四海龙王天庭聚会,东海龙王临行前,叮嘱女儿不要离开龙宫,因为他知道女儿心地善良又贪玩,怕她上当受骗。红袖满口答应,他才放心而去。   可情窦初开的红袖,难耐寂寞,偷偷离开龙宫,来到人间,在景色如画的河川上遇到了吹芦笛的芦生。
  芦生是个孤儿,以打鱼为生,家里穷,却长得一表人才,芦笛吹得十分悦耳动听。悠扬嘹亮的笛声深深吸引了红袖,她对芦生心生爱意,芦生对她也是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红袖跟卢生回了家,两人开始了新的生活。芦生打鱼,红袖操持家务,晚上月光下,两人在滩涂上,芦生吹笛,红袖翩翩起舞,日子过得好不快活。为美化家园,红袖还从海里采集碱蓬草种在滩涂上,让滩涂一片生机勃勃。
  然而好景不长,龙王回到龙宫,得知心爱的女儿与凡人私结连理,十分生气,便去劝女儿回家。红袖贪恋与芦生一起生活,执意不肯回去。龙王劝不了女儿,又担心女儿受苦,就把所有罪责归于芦生,认为是芦生迷惑了女儿。为了断绝女儿的念想,在芦生一次出海打鱼时,他念动咒语掀起巨浪,让芦生葬身大海,然后派虾兵蟹将抓红袖回龙宫。红袖伤心至极,无法原谅父亲的行为,宁死不从。虾兵蟹将在滩涂上抓住红袖,一只螃蟹死死夹住她的左臂,红袖逃脱不了,便拔出头簪,变成利剑,斩断左臂,顿时鲜血流淌染红了碱蓬草,滩涂一时间火红火红,犹如跳动的火焰。红袖死了,灵魂化作一缕青烟直冲云霄,变身为一只丹顶鹤天天在海上寻觅芦生的踪迹,一直到现在,生生不息……
  故事讲完后,半天无声。云溪的妈妈首先打破了沉静:“闺女的事咱就别掺和了,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只要她心里不苦就行,人就一辈子,何必苦苦相逼呢?”
  云溪的爸爸也开了口:“海川叔,都说您最会讲故事,果真名不虚传。您的意思我懂了,父母过分的爱有时会害了孩子,只要闺女开心,我们不再干涉……”
  张明勋和云溪听得心潮澎湃,不知不觉中,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一半是高兴,一半是感动。
  四
  问题解决了,张明勋心情大好。出国前一天,他又去了王海川爷爷家。见到了海川爷爷,他不停地道谢,一个劲夸海川爷爷的故事厉害。海川爷爷显得十分平静,他依旧不紧不慢地说:“孩子,我讲的两个关于红河川的传说你都听到了吧?其实,它还有第三个版本,现在我给你讲一讲,你想听吗?”
  “当然想了,红河川怎么会有那么多传说故事呢?”张明勋惊奇地问。
  “红河川的故事多了去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王海川白了张明勋一眼,喝了一口水,娓娓道出第三个红河川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河川上住着几户渔民,其中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叫芦生,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叫红袖。结婚三天后,芦生发财心切,听说海里有鱼群,便不顾红袖的反对,独自驾船出海了。可他一出海,就不见了踪影。从芦生出海的第三天起,红袖就天天到海边来,远远望着广阔无边的海面,盼望着芦生回来。海风很大,吹得她头上的红纱巾不停地飞舞,而这条红纱巾就是结婚当天,芦生亲手给她戴在头上的。
  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芦生一直没有回来。半个月后,一条大船从海中驶来,听船上的人说,离岸很远的海里刮起过大风,掀起了巨浪,不少渔船被打入海底。红袖听说后,知道夫君再也回不来了,她悲痛欲绝,不愿苟活于世,便纵身跳入海中。海风吹走了她的红纱巾,飘落到海边。
  一个月后,芦生回来了,打了很多鱼,還带了很多珍珠,却再也见不到红袖了。他悔恨交加,欲哭无泪,这次出海走那么远,为的就是多捕点鱼卖钱,让红袖日子过得好一点。他的船在大风中没有沉没,而是被吹到了一个荒岛上。在海岛浅滩上他发现了有珍珠的贝壳,就留在岛上剥珍珠,以至于一个月没回家,耽搁了行程,没想到他深爱的妻子香消玉殒了。本来,芦生也想追随而去,可又怕红袖像自己一样,突然回来。为了纪念妻子,芦生就在红纱巾飘落的地方种上碱蓬草,因为这种草的颜色跟红纱巾一样,火红火红的,看到这些,他就觉得红袖在身边。他一边种草,一遍默默等待着妻子回来,这一等,就是一辈子。后来,也就有了红河川。
  张明勋听后,一个念头在心头挥之不去……
  半年之后,张明勋和云溪手牵着手来到王海川家。王海川呵呵一笑说:“明勋,你小子不去留学,有没有遗憾?”张明勋颇有感触地说:“没有遗憾!海川爷爷,谢谢您,您的故事让我明白什么是想要的幸福。不过,我有个问题想问您一下,我查阅了不少资料,红河川传说故事只有两个版本,另一个是不是您编的?”
  王海川哈哈大笑,却没有回答。
其他文献
微信群中发红包,大家都爱抢,虽然金额不大,但都引为乐事。可有的人光抢不发,抢到后甚至连个谢谢也没有,星火群中的“旁观者”就是这样的人。  “旁观者”入群后,就和他的网名一样,一直旁观,从不发言,可过了段时间后,竟变成了红包杀手,抢红包速度最快,抢到手后不言不语,闷声发财,群友们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大。  这次,一位微友生病住院,群主发起捐款接龙。群友梁达向来有爱心,就捐了二百块。这二百块本来是私发给群
期刊
陈强在江南的某城市打工,过年放假时才回到久别的苏北老家。  这天,陈强陪妻子去县城商场买年货,走到商场门口,只见商场内外人头攒动,非常热闹。就在这时,陈强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  陈强环顾四周,在人潮中却没看到熟悉的面孔。就在他纳闷时,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突然走过来,拉着他的衣角,微笑着问他:“陈强,老同学,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乔海燕啊!”  乔海燕?一提起这个名字陈强就想起来了,乔海燕是他高中时的
期刊
多年以来,《民间文学》在培养新作者、提携老作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了故事作者很大的激励和荣耀。感谢《民间文学》把我的作品选入名家栏目,对于一个作者来讲,既是很大的激励,也是很大的荣誉。  哪个作者不想当名家?名家是对自己创作成就的肯定。可是当了名家压力山大,作品要名副其实,不能拿名不副实的作品来滥竽充数。所以,一个故事作者要不断努力,不能停步,创作出更多的好故事,不辜负《民间文学》对我的鼓励和重
期刊
明朝初年,大别山深处有座鸡公山,鸡公山下有个鸡窝村,家家养鸡。鸡公村虽然鸡多,却只有一只公鸡,这只鸡是鸡窝村的“种鸡”,凡被它踩过背的母鸡,下的蛋格外大,孵化的小鸡格外优良。公鸡的主人叫王福顺,他唤它为“鸡公王”。  这天,鸡窝村来了个货郎,这货郎还是个雕刻匠,手里有把刻刀,随手能在竹木上、石块上雕刻出各种花纹,活灵活现。有人便从家里拿出牛角、玉器、银镯,让货郎雕刻,鸡公王也过来凑热闹,迈着大长腿
期刊
暑假过完,晓宇就要上大学了。整个暑假他都在离家不远的一家小饭店打工。今天是打工的最后一天,晓宇依旧认认真真地招呼客人。  此时正是饭点,饭店前厅里、包间里坐满了人。晓宇端着一大海碗牛肉烧粉丝穿梭在桌子间,突然,意外发生了———他脚下一滑重重跌倒在地,“咣”的一声,海碗打了个粉碎,一份牛肉粉丝全洒了。  点这份菜的是个老熟客,五十开外,他见晓宇跌倒,连忙过来搀扶晓宇,问道:“跌伤了没有?”晓宇一脸羞
期刊
一  双桥村有一对相依为命的爷孙,爷爷老徐年近七十,孙子冬冬刚上初二。  这天傍晚,老徐站在村头的桥边,等着冬冬放学。但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冬冬回来。  这可是回家的必经之路啊!等老徐回到家,却看到冬冬已经在家里了,他不由气道:“你这小子,我眼神不好,没看见你,你看见我怎么也不叫我?害我白等半天。”  冬冬却振振有词:“爷爷,我没戴眼镜,虽然看到桥头有人,可没看清是您啊。”  老徐看看小小年纪、鼻
期刊
一  齐小蝉是个画家,平生最崇拜齐白石,平时也喜画花鸟虫鱼,尤其以画蝉最为有名。他笔下的蝉活灵活现,似乎随时能展翅而飞,尤其是那对蝉翼更是透明得令人拍案叫绝。时间一长,大伙都叫他齐小蝉,而忘了他的本名,再加上他生得相貌英俊,所以崇拜者着实不少。  齐小蝉为人称道的本事还在于他观察事物相当精细。有一次参观一个画展,当他来到一幅画前驻足片刻时,便连声叫道:“错了!错了!”  那是一幅荷花图,只见朵朵红
期刊
嘉庆年间,南安县星子村的河边出现了一具尸体,一连两天都无人认领。第三天,南安县的首富范荣去县衙报案,称那具尸体是他的表妹于淑珍,他说,于淑珍肯定是被她丈夫李宗所害,请县太爷一定要严惩凶手。成知县听范荣这么一说,立即让师爷王丰带着仵作杨同前去验尸。  王丰跟杨同刚出门,范荣便拦住二人,掏出两根金条递给王丰,说道:“河边出现的那具尸体确实是于氏,我想师爷应该不会有不同意见吧!”王丰看了一眼金条,答道:
期刊
如果有人问,什么动物最精通歌舞,有人会回答说是孔雀。其实,最早记载精通歌舞的动物我们没见过。  帝江,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鸟,出自《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原文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在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它的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
期刊
河北村里有个叫刘三娃的后生,心地善良,心眼儿也多,乡亲们遇到了难处,都愿意找他来讨主意。  这天,几个后生找他。原来,这几个后生都在财主王大发家当长工,过了大秋,地里没啥活儿了,王大发就打发他们回家,却说手头儿上太紧,原来商定要给付每人五两银子,却只给了三两,另外二两就打了欠条。大伙儿都是穷人家,指望着拿到银子过生活呢。  刘三娃忙着安慰他们:“别急,等我想个主意来整治整治他,帮你们讨回银子。”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