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感悟准确的数学语言
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小学生能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很少,阅读数学有关书籍的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
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二)分类阅读
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
二、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在上课时总是怕学生表达不清楚,浪费很多时间,阻碍教学的进程,因此把学生展示操作结果或复述操作的过程给省略了或一带而过了,由自己包办代替,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总是不能提高。我们要鼓励学生将操作结果展示出来,并复述操作过程,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迪学生思维都很有利。将操作、表述、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操作成为了启迪思维的手段,语言成为了表述思维的工具,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提升能力。
(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在头脑中用数学语言组织好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动嘴说理
在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来说理表述,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表述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按运算意义口述列式根据、解题程序和解题方法.
三、采取各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本节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思考辩解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周围同学的想法。
(二)让学生走上讲台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倾听别人说的机会;既能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在思辩中更加完善自我想法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会更积极主动的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
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廣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一系列的交流、思辩的过程,正是强化数学语言应用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从生活经验引导,促进学生由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要通过数学发放获得解决,首先须将其中的生活语言数学化,摒弃其中表面的具体叙述,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本质,形成数学模型,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转化成数学符号或图形,并用数学思维予以解决,由此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一)生活故事数学化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课上:多媒体,课下:故事书、电视等)了解数学相关的故事,并锻炼将故事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与同学们进行分享,通过开展数学故事比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理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作业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作业形式进行加工、装饰,使其在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简介
王桂英(1979.12—),女,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大专,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小学生能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很少,阅读数学有关书籍的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
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二)分类阅读
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
二、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在上课时总是怕学生表达不清楚,浪费很多时间,阻碍教学的进程,因此把学生展示操作结果或复述操作的过程给省略了或一带而过了,由自己包办代替,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总是不能提高。我们要鼓励学生将操作结果展示出来,并复述操作过程,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迪学生思维都很有利。将操作、表述、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操作成为了启迪思维的手段,语言成为了表述思维的工具,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提升能力。
(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在头脑中用数学语言组织好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动嘴说理
在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来说理表述,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表述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按运算意义口述列式根据、解题程序和解题方法.
三、采取各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本节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思考辩解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周围同学的想法。
(二)让学生走上讲台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倾听别人说的机会;既能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在思辩中更加完善自我想法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会更积极主动的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
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廣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一系列的交流、思辩的过程,正是强化数学语言应用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从生活经验引导,促进学生由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要通过数学发放获得解决,首先须将其中的生活语言数学化,摒弃其中表面的具体叙述,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本质,形成数学模型,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转化成数学符号或图形,并用数学思维予以解决,由此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一)生活故事数学化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课上:多媒体,课下:故事书、电视等)了解数学相关的故事,并锻炼将故事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与同学们进行分享,通过开展数学故事比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理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作业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作业形式进行加工、装饰,使其在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简介
王桂英(1979.12—),女,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大专,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