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经济贫困使他们易出现心理问题,加之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冲突、就业压力等造成的心理困扰,如果未受到及时干预,就会产生心理危机。本文在分析心理危机积极干预理论的基础上,从完善体系、预防教育、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的积极干预策略。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策略
一、 心理危机
1. 心理危机实质
心理危机的实质包含三个基本部分:一是发生的危机事件;二是当事人感知危机事件后出现主观上的痛苦;三是对当事人而言,由于习以为常的应对方式不能成功,与突发事件發生前相比,其行为、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功能会下降。这一定义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心理危机的过程和实质,得到了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认同。
2.高职贫困生常见心理危机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职贫困生由于无法克服心理冲突或者外部的刺激,而按照平时的应对方式又不能处理好,由此对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事件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从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来看,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危机同样源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高职贫困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格缺陷,这在高职贫困生中最为常见,表现为环境适应不良,自我认识出现偏差;二是人际关系冲突;三是恋爱受挫;四是学业、就业压力;五是经济困难;六是家庭重大事件。
二、 心理危机的积极干预
1.心理危机积极干预的理论基础
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Hans Selye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内部或外界各种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面对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应激源,每个人的反应会不同,有些人能从危机情境中自我解救出来;而有些人难以自拔,陷于心理危机。
积极心理学发起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认为,心理学要将人固有的美德作为出发点,他提倡用积极的眼光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 。这是与现代教育精神一脉相承的心理教育理论,能够很好地诠释和解决当前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同时为干预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
2.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的积极干预方法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在高职校园中不具有普遍性,但一旦高职贫困生出现心理危机,若得不到及时干预,危害性极大。当外界提供支持、心理治疗性干预或注入新的力量时,能更好地帮助危机状态的当事人渡过危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并不只是短期的应急处理,而是一个长效、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危机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处理,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三、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策略
1.完善体系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制订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实施方案或办法,编印《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指导手册》,完善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体系,包括发现、监控、转介、紧急干预和善后处理五大体系,从制度、人员、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
2. 预防教育
做好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要在预防体系上加强探索。建立心理危机预防系统,加强学生自我调控体系的建构,做到提前发现,及时报告,跟踪评估,及早治疗,将心理危机学生状况控制在萌芽状态。
第一,开学后,可以通过向每位新生发放心语卡,制作宣传横幅,利用网站、微信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第二,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并保证足够的学时,普及和宣传心理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第三,利用讲座、班会、团课等专题活动,进行危机预防与应对教育,提高贫困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第四,对需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危机评估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教师在工作时间内正常接待贫困学生的咨询(特殊情况例外),处理来访贫困生的心理危机问题。
3.预警机制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主要针对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出现前的预测和干预,是一种超前的干预机制,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有关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危机因素,进行系统评估,进而使用相关措施,以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概率,将危害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应急处置
遵循“预防为主、迅速反应、重点突出、长期监控”的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方针,坚持以下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一是生命第一,出现贫困生校园危机时,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贫困生的人身安全;二是亲属参与,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三是全程监护,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由领导小组指定人员)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四是事件第一, 出现危机时,校园干预组相关人员应立即全力投入危机事件工作中;五是分工协作,相关部门在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六是事后干预,危机干预后期,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等必须做好班级、宿舍相关同学的安抚疏导教育工作。
5.制度建设
做好贫困高职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保障来开展工作。
第一,学习制度。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心理教育管理者、贫困生工作人员、学生骨干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全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第二,备案制度。全面了解贫困生信息,一旦学生因心理问题等出现明显症状时,该学生所在系部必须将其个人所有信息材料上报心理中心存档备查。贫困生自杀(含已遂和未遂)等危机事件出现并处理后,学生所在系部更要及时将危机贫困生的所有信息和资料上报心理中心备案,包括日记本、书信、遗书等纸质复印件和QQ聊天记录、手机信息、邮件等电子信息材料。
第三,鉴定制度。如果贫困生因复学、转学、退学或休学而引起心理问题,应由精神科医生作出评估与诊断。
第四,保密制度。从事危机干预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对危机处理和工作中涉及的所有资料如危机对象的各种信息等严守保密。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必须从全局、系统角度,做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专业化。学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深入贫困学生中间,提升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辛 莘.高职与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0.
[2]袁忠霞.高职院校积极型心理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88-90.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策略
一、 心理危机
1. 心理危机实质
心理危机的实质包含三个基本部分:一是发生的危机事件;二是当事人感知危机事件后出现主观上的痛苦;三是对当事人而言,由于习以为常的应对方式不能成功,与突发事件發生前相比,其行为、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功能会下降。这一定义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心理危机的过程和实质,得到了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认同。
2.高职贫困生常见心理危机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职贫困生由于无法克服心理冲突或者外部的刺激,而按照平时的应对方式又不能处理好,由此对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事件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从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来看,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危机同样源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高职贫困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格缺陷,这在高职贫困生中最为常见,表现为环境适应不良,自我认识出现偏差;二是人际关系冲突;三是恋爱受挫;四是学业、就业压力;五是经济困难;六是家庭重大事件。
二、 心理危机的积极干预
1.心理危机积极干预的理论基础
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Hans Selye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内部或外界各种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面对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应激源,每个人的反应会不同,有些人能从危机情境中自我解救出来;而有些人难以自拔,陷于心理危机。
积极心理学发起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认为,心理学要将人固有的美德作为出发点,他提倡用积极的眼光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 。这是与现代教育精神一脉相承的心理教育理论,能够很好地诠释和解决当前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同时为干预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
2.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的积极干预方法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在高职校园中不具有普遍性,但一旦高职贫困生出现心理危机,若得不到及时干预,危害性极大。当外界提供支持、心理治疗性干预或注入新的力量时,能更好地帮助危机状态的当事人渡过危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并不只是短期的应急处理,而是一个长效、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危机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处理,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三、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策略
1.完善体系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制订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实施方案或办法,编印《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指导手册》,完善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体系,包括发现、监控、转介、紧急干预和善后处理五大体系,从制度、人员、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
2. 预防教育
做好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要在预防体系上加强探索。建立心理危机预防系统,加强学生自我调控体系的建构,做到提前发现,及时报告,跟踪评估,及早治疗,将心理危机学生状况控制在萌芽状态。
第一,开学后,可以通过向每位新生发放心语卡,制作宣传横幅,利用网站、微信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第二,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并保证足够的学时,普及和宣传心理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第三,利用讲座、班会、团课等专题活动,进行危机预防与应对教育,提高贫困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第四,对需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危机评估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教师在工作时间内正常接待贫困学生的咨询(特殊情况例外),处理来访贫困生的心理危机问题。
3.预警机制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主要针对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出现前的预测和干预,是一种超前的干预机制,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有关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危机因素,进行系统评估,进而使用相关措施,以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概率,将危害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应急处置
遵循“预防为主、迅速反应、重点突出、长期监控”的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方针,坚持以下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一是生命第一,出现贫困生校园危机时,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贫困生的人身安全;二是亲属参与,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三是全程监护,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由领导小组指定人员)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四是事件第一, 出现危机时,校园干预组相关人员应立即全力投入危机事件工作中;五是分工协作,相关部门在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六是事后干预,危机干预后期,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等必须做好班级、宿舍相关同学的安抚疏导教育工作。
5.制度建设
做好贫困高职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保障来开展工作。
第一,学习制度。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心理教育管理者、贫困生工作人员、学生骨干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全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第二,备案制度。全面了解贫困生信息,一旦学生因心理问题等出现明显症状时,该学生所在系部必须将其个人所有信息材料上报心理中心存档备查。贫困生自杀(含已遂和未遂)等危机事件出现并处理后,学生所在系部更要及时将危机贫困生的所有信息和资料上报心理中心备案,包括日记本、书信、遗书等纸质复印件和QQ聊天记录、手机信息、邮件等电子信息材料。
第三,鉴定制度。如果贫困生因复学、转学、退学或休学而引起心理问题,应由精神科医生作出评估与诊断。
第四,保密制度。从事危机干预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对危机处理和工作中涉及的所有资料如危机对象的各种信息等严守保密。
高职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必须从全局、系统角度,做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专业化。学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深入贫困学生中间,提升贫困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辛 莘.高职与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0.
[2]袁忠霞.高职院校积极型心理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