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烟斗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岁的张三,由爹托人,入城进国营工艺厂当了学徒工。
  报到那天,张爹吸着笨重的水烟,在旁叮嘱:你小时候就好捣鼓泥巴,这下也算对了卯,可要珍惜。
  初进厂,看着仓库里流光溢彩的成品,张三眼睛一热。他人活泛、机灵,颇得老工人喜欢。下班后,张三也常在一个角落里研究图纸,有一回吃午饭,竟将机油误当作蘸馒头的酱油。
  那几日厂子不太平,有贼盗窃,车间主任叫他值夜。深夜无聊,张三想起爹的生辰,一时孝心大发,手没稳住,挑了几块黄铜,藏在一隅。他耗费了几晚,无师自通,竟然打磨出一只铮亮锃亮的铜烟斗。
  张三心里得意,请假回家,将烟斗从兜里取出,显摆地给老爹。
  张爹眯着眼细看了一番,低声问:“哪儿来的?”
  张三心虚地笑嘻嘻道:“商店里买的。”
  张爹信了。干活儿间隙,他总将烟斗摩挲于手心,很招人眼。一次张爹赶集,迎着风口抽烟,恰被邻村一个同在工艺厂的工友撞见。工友纳闷儿,这烟斗的材质分明和厂里新进的那批铜料差不离,没多想,回厂向领导报告了。
  张三被领导叫去问话,他不肯承认,心存僥幸。不想张爹听得风声,连夜进城,当着全车间人的面,红着脸交出铜烟斗,又向领导赔不是,说自己教子不当。物证俱全,厂里将张三辞退。
  张爹将儿子撵回家,扇了他几耳光,一路痛骂:“还抓贼呢,你自己就是个贼!我要你巴结个啥?”
  张三既愧也悔,更怨老爹绝情。这下丢了工作,坏了名声,成了村里老老少少奚落的对象,只能躲在房内,不敢也不愿见人。
  张爹对着儿子,依旧冷着一张脸。“心里还没捋顺是不?孬种!哪儿跌倒哪儿爬起来!”
  张三没顶嘴,但心里的麻结越拧越牢。每至深夜,他也会偷偷起床,摸到后院仰头看星星,心里还不忘打磨烟斗时的美妙声音,哧哧,沙沙。有时,也用泥巴捏着玩,捏好了,再扔进河里。
  张三娘不忍,手擀了面条,端进儿子房内。“听说三十里外有个老铜匠,铜壶铁漏,烟斗口哨,什么都能打磨,你不如和他学点儿手艺,也好有口饭吃……”
  张三还是蔫蔫的,但眼睛亮了亮。
  一日吃饭,娘又递给他一碗饺子。张爹踹门,将碗踢了个粉碎。张三娘呜咽:“他爹,总要让娃儿吃饭啊!”
  “吃再多,心里瞎黑瞎黑,有啥用?”
  张三受不了,当夜就卷了包袱,按照娘的地址,去找那铜匠。那夜瓢泼大雨,他又吃了闭门羹。可他明白已无路可退,在门外冷风冷雨里熬着,终于感动了老艺人。
  晴天,张三回家取铺盖,他爹将被褥卷了扔在门前。张三噙着泪,别了娘,心里发誓,定要学出个样子。
  日子很快。张三经了这挫折,人已显稳重。铜匠家中堆积不少贵重铜银,可他熟视无睹,再不做别念。张三不缺聪颖,又有悟性,兼之勤学,老艺人见他可造,遂带他去参加各地的展览。张三得师父真传,手工打磨的铜蝈蝈、锡蛐蛐儿之类的小玩意儿,很受欢迎。
  这一番来回,张三以为爹待他该缓和一些,没想到依旧吃了闭门羹。张三咬着牙,心里憋着气,继续跟随师父学艺做人。
  几个冬春过去,张三满师,挥泪拜别师父,在城里开了间工作室。他制作了许多玩器,就数烟斗最多,各种款式质地,摆在柜台。一日,一个外国人进店,看中一只镶翡翠的紫檀木根瘤烟斗,当即拍出五千美金。后来,听说这只烟斗被国外一家著名的展览馆收藏。
  岁末,已经有些发福的张三,开着车,给老铜匠送来昂贵的礼品,感谢他的数年栽培。
  老铜匠目光凝重,缓缓道:“你不用谢我。”
  张三不解。
  “你呀,要谢的是你爹。”
  “我爹?他连见都不想见我!”他心里有气。
  “徒弟啊,你如今成才了,都是你爹使的激将法呀。为了让我收下你,他不知求了我多少回!”
  张三泥塑般僵住。
  当天,顶着鹅毛大雪,张三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小路蜿蜒,远远地,他看见村口的一棵苍柏,踉跄着扑过去,在树旁的坟茔跪倒。
  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爹说说。可是……阴阳相隔,爹再也看不见听不到了。张三抚摸墓碑,泪如雨下。
  选自《辽河》
其他文献
饶城人尚武,年轻人都好佩剑。壮志男儿当佩三尺剑,更显玉树临风,帅气凛然。不光练武的男人爱剑,舞文弄墨的学子们也爱佩一把宝剑,彰显自己的英气。仗剑天涯的人多了,免不了有磕磕碰碰,互相切磋,一言不合就打起来。平时相安无事,一旦交手,刀剑无眼,没学过几天剑的文人对上习武之人,自然毫无还手之力,吃尽苦头。  不知何时起,文人与剑客间有了默契:将剑分为文剑和武剑,文剑剑首系一把红丝束成的穗子,以示区分,无红
期刊
阿莲很少早起,要是细究起来准确地来说,应该是阿莲总是不舍得早点儿离开她的床。床上有一只柔软的玩偶,他叫憨憨,每天不论阿莲心情好坏,她都会和他聊上几句。早上阿莲会在被窝里伸个懒腰,然后转头拉开床帘,看站在她床边的舍友梳妆。阿莲觉得自己的床是动物园,每天人还没有醒就有很多人到此一站了,但阿莲的舍友们却觉得她们才是动物园里的动物,每天被人慵懒地打探。  犹豫片刻后,阿莲就会把被子一推,腿一蹬下床,去阳台
期刊
上世纪20年代末,第一届国术国考在南京闭幕,自然门第二代传人万籁声不负众望夺得头名。国民党大员力邀万籁声去广州担任两广国术馆馆长。万籁声偕好友顾汝章、万籁鸣、李先五、傅振嵩四位著名北派拳师联袂南下,被盛传为“五虎下江南”,在武林中留下一段佳话。  1931年,广州来了个俄国大力士,他经常骑着一匹白马在广州街头的闹市中纵马飞奔,市民躲避不及,或被撞伤或被踩伤,受害者叫苦不迭,却无处伸冤。顾汝章闻悉此
期刊
火光把霸王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手持利剑。  铁匠铺的炉火把铁匠的脸烤成紫铜色。  滚开的水把茶叶泡得漂上来又沉下去。他死盯着炉火里的铁,待火候到了,抄起铁钳,把铁牢牢地钳住,快速地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有节奏地敲打起来,豆粒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他端起茶壶,痛饮。  他满身的腱子肉呈古铜色,富有棱角的脸庞,如被铁锤锻造一般,他吐气开声的嗓音如铁锤碰到砧子上,叮咣地响。  霸王立在一块冰冷的铁上,他要打造一
期刊
相传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一位叫供春(一说龚春)的小书童在宜兴金沙寺观察到僧人以细土制壶,从而得到启发,随后他仿照树瘤的形状制作了一把紫砂壶,这把壶便是供春壶。据说留存下来的供春壶少之又少,因此,供春壶成为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收藏品。  民国期间,宜兴人士冀老汉以制作陶具为营生,虽然战乱四起,但冀老汉一家却相安无事,家人其乐融融。冀老汉凭借着制陶手艺,赚得了一家人的口粮。  这日,几名官兵来到冀老汉的铺子
期刊
上青石岭没多久,许天歌便在石崖上采到一块优质的鸡血宝石,他兴奋地哼着歌往山下走,想早点儿回去弄几道菜整点儿小酒庆贺一下。  许天歌晃晃悠悠地走到半山腰,却看到了惊险一幕:只见一个小伙子被一只金毛狮追赶,险象环生。他急忙腾空而起,轻轻落到金毛狮前,飞起一脚,将它踢翻在地。金毛狮打了个滚,落荒而逃。  青石岭地势险要,森林覆盖面广,猛兽时常出没,少有生人来往,许天歌难免感到奇怪,于是问道:“你是谁?为
期刊
几个小伙伴正在碾场上的稻草上玩耍。琪琪跳到一个矮矮的草垛上,突然一屁股坐下去不动了。  咋了?小天问。  琪琪怅然地说,这是小树家的草垛,也不晓得他现在到没到北京。  他走的时候咋不告诉咱们一声呢?双双撇了下嘴角。  我昨天梦到他了。琪琪困惑地说。  做梦你也信啊。飞飞瞪着眼睛看着琪琪。  我们去他家看看吧。琪琪用询问的眼光看向几个小伙伴。  要不白天去吧。双双有点儿犹豫。  白天被大人看到会挨骂
期刊
黄鹂是在二十岁那年开始守寡的。  那是一个秋天,村口的老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红彤彤灯笼一般熟透了的果子。送信的人将崔玉彬的遗物交到黄鹂手上,“在一次火拼中,他所在的连全军覆没,连尸体都找不到。他是个英雄,请你节哀。”黄鹂手上刚刚摘的红柿子还没来得及剥皮就“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砸成一摊血一般的肉酱。  “鼻涕虫没了……”黄鹂说出这几个字,再不言语。  黄鹂出生在乡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家人常常
期刊
虞字难写,不好认。三羊姓虞,连起来就叫虞三羊,名字简单,姓怪了些。上学前,三羊父母费大心,让三羊把虞三羊三个字学会了。第一天点名,老师喊吴三羊,连喊三遍,没人应答。恨得老师拍桌子,吓得三羊跳了起来,一个劲“虞虞虞”的叽里咕噜,活像一头小毛驴。同学们哄堂大笑。  老师没面子,在虞字上打了个红红的叉,在边上写了个“余”,虞和余同音。三羊回家说,父亲恼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虞不姓余,老祖宗丢不得。父
期刊
成为武林盟主以后,我的日子并不好过,我每天都梦到有人杀我。  有时候是被毒酒毒死,有时候是被刀砍剑刺,还有时候是被人推到河里淹死。我手下有金木水火四大护法,他们四个人看起来都对我言听计从的,但是我知道他们四个都各怀鬼胎。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夺取我武林盟主的宝座。  除了一些不得不去的场合,我大多数时间都一个人闭关,修炼绝世武功。我深知,学武这玩意儿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四个人经常邀请我欣赏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