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表现为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师生互动 探究性 积极性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受周边环境影响,认知局限大部分中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仅仅局限在自己成长的小环境里,其余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本,实践操作能力低,难以认识数学学习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正在学习中学数学的学生而言,数学仅仅是一些公式和计算,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实质。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不到足够训练,目前仅处于老师问学生答的阶段。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未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用8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
课堂教学的狭窄、单一、沉闷、杂乱,导致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学生要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树中学数学教学之正位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这要求教师转变3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2.解决中学数学教育和学生自身的问题
(1)确保中学数学教育的多样化。中学的课程学习相对于学生其他年龄阶段的课程学习比较枯燥,在数学这一科目中的表现更加突出。我国的数学教育需开发它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这个大环境之后,让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大量的数字和符号,它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从而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受教的内容。
(2)将高效、简单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教会学生预习和听课方法。预习在整个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其实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的学生常常了解不到预习的优点从而忽视它。因此,授课教师需给予学生高效而易懂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前期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学生有了预习完成的基础再走近课堂学习,学习效率就会慢慢增强。课堂中,听课的效率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一旦不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就大大降低。因此,老师需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听课。授课过程中,老师需将重要内容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授课内容要控制内容强度和质量。尽量将课堂气氛变的轻松,这样学生们就更乐意学习,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以往的教育方式是古板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与隔阂。因此,新的教育应引进将老师与学生关系缓和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环境应由沉闷变为轻松,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学习内容。与此同时,以往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极其严厉,这些许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与身心成长。要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在老师面前卸下心房。与此同时,老师需要发现每位同学的优点,对于有些自信心较低的同学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应要求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以往老师都会偏爱学习好或者班级活动积极的同学。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将学生像家人朋友一样对待。老师要真正地做到良师益友的角色,学生们才会从内心认同这位老师,此时,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更有效率了。
3.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等,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师生互动 探究性 积极性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受周边环境影响,认知局限大部分中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仅仅局限在自己成长的小环境里,其余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本,实践操作能力低,难以认识数学学习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正在学习中学数学的学生而言,数学仅仅是一些公式和计算,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实质。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不到足够训练,目前仅处于老师问学生答的阶段。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未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用8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
课堂教学的狭窄、单一、沉闷、杂乱,导致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学生要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树中学数学教学之正位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这要求教师转变3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2.解决中学数学教育和学生自身的问题
(1)确保中学数学教育的多样化。中学的课程学习相对于学生其他年龄阶段的课程学习比较枯燥,在数学这一科目中的表现更加突出。我国的数学教育需开发它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这个大环境之后,让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大量的数字和符号,它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从而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受教的内容。
(2)将高效、简单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教会学生预习和听课方法。预习在整个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其实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的学生常常了解不到预习的优点从而忽视它。因此,授课教师需给予学生高效而易懂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前期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学生有了预习完成的基础再走近课堂学习,学习效率就会慢慢增强。课堂中,听课的效率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一旦不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就大大降低。因此,老师需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听课。授课过程中,老师需将重要内容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授课内容要控制内容强度和质量。尽量将课堂气氛变的轻松,这样学生们就更乐意学习,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以往的教育方式是古板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与隔阂。因此,新的教育应引进将老师与学生关系缓和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环境应由沉闷变为轻松,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学习内容。与此同时,以往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极其严厉,这些许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与身心成长。要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在老师面前卸下心房。与此同时,老师需要发现每位同学的优点,对于有些自信心较低的同学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应要求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以往老师都会偏爱学习好或者班级活动积极的同学。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将学生像家人朋友一样对待。老师要真正地做到良师益友的角色,学生们才会从内心认同这位老师,此时,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更有效率了。
3.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等,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