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学校教育,其思维中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完善的知识基础,并且学生所有的知识经验全部来源于生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情境,以充实小学数学课堂。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生活情境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种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环节,优质的新课导入将会成为称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为了给新知教学内容预热,让学生在新课伊始便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可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情境导入环节产生对本节课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小数除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便可以构建如下教学情境:妈妈在超市买鸡蛋时,第一次买时,鸡蛋的价格是3元一斤,妈妈购买了9元的鸡蛋,请你帮妈妈算一下购买了多少鸡蛋?第二次购买时候,鸡蛋涨价了,此时鸡蛋的价格涨到了4.2元每斤,共花费了7.98元,请你再次帮妈妈算一下,第二次妈妈购买了多少鸡蛋?通过如上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在新课讲授时,学生基于第一个问题中的情境,很容易计算出相应的结果。而在第二个问题创建后,虽然学生对这一情境中的问题十分熟悉,但是由于尚未掌握小数的除法这一计算方法,不少学生也就会陷入了认知困境,思维中的矛盾也就让学生产生了相应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够帮助妈妈计算这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小数除法》这一节内容。以上情境导入中,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让学生的兴趣盎然,第一个简单问题的设置又让学生信心大增,学生在新知学习时也就会更具热情。
二、强化情境对话,深化学生思维
情境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也可能对相对复杂的问题难以理解。此刻,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教师的指导能够化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中,也可以通过开展情境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优化思维能力。例如,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设置如下情境问题:小明2/3小时走了2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如学生没有头绪,教师将这一问题肢解,并设置如下情景化问题:这一问题的求解需要我们明确路程和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他们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当学生提出速度=路程÷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又应当如何列出算式呢?已知 2/3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如上肢解的问题设计,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简化的问题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生活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并列出数值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学会从教师的引导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被逐步培养提升。
三、应用情境问题,巩固学生基础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先从一般数值中总结数学规律的过程,而应用过程则是应用数学规律进行解题、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情境化问题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的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学会有效应用新知。例如,在《简易方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中提取信息,更学会应用方程的形式表示数学模型,应用方程求解生活模型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化问题:(1)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每筐橘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2)图书室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3倍少75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3)小东买6本笔记本,付给营业员16元,找回1.6元。每本笔记本是多少元?如上情境化问题的设置,既让学生获得了及时有效的数学运算,也让学生学会应用方程的知识求解情境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可谓是取得一举两得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开展情境实践,深化学生理解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实践,数学问题的探索更离不开生活活动的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组织情境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让情境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有效优化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深化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在《圆柱和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学习圆柱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切实让学生理解圆柱底的周长和圆柱的侧面长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圆柱的侧面是由一个长方形构成,教师在新课教学时,便可以通过情境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实践。在结束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制作出一个圆柱形的纸杯子,要求纸杯子要带盖。在学生的实践中,如学生想要成功制作出这一纸杯子,则要求学生把握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和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关系,才能让纸杯子的盖子和纸杯子的侧面长刚好相等。以上教学活动中,学生受到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的驱动,将会不断探索学习,顺利做出紙杯子之后,学生既能够体验到实践的喜悦,也能从中巩固了新知,提升了学生对新知的应用效果。
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融合了学生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生活和教学内容融合,既有效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也帮助学生优化了对数学新知的认识和应用。对此,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便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情境对话、情境问题和情境实践等几种活动和方式组织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其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OL].学周刊,2019(19):30[2019-06-25]
[2]赵国.身临其“境” 共同参与 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16.
[3]卞文倩.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华夏教师,2019(09):48.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环节,优质的新课导入将会成为称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为了给新知教学内容预热,让学生在新课伊始便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可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情境导入环节产生对本节课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小数除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便可以构建如下教学情境:妈妈在超市买鸡蛋时,第一次买时,鸡蛋的价格是3元一斤,妈妈购买了9元的鸡蛋,请你帮妈妈算一下购买了多少鸡蛋?第二次购买时候,鸡蛋涨价了,此时鸡蛋的价格涨到了4.2元每斤,共花费了7.98元,请你再次帮妈妈算一下,第二次妈妈购买了多少鸡蛋?通过如上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在新课讲授时,学生基于第一个问题中的情境,很容易计算出相应的结果。而在第二个问题创建后,虽然学生对这一情境中的问题十分熟悉,但是由于尚未掌握小数的除法这一计算方法,不少学生也就会陷入了认知困境,思维中的矛盾也就让学生产生了相应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够帮助妈妈计算这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小数除法》这一节内容。以上情境导入中,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让学生的兴趣盎然,第一个简单问题的设置又让学生信心大增,学生在新知学习时也就会更具热情。
二、强化情境对话,深化学生思维
情境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也可能对相对复杂的问题难以理解。此刻,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教师的指导能够化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中,也可以通过开展情境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优化思维能力。例如,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设置如下情境问题:小明2/3小时走了2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如学生没有头绪,教师将这一问题肢解,并设置如下情景化问题:这一问题的求解需要我们明确路程和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他们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当学生提出速度=路程÷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又应当如何列出算式呢?已知 2/3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如上肢解的问题设计,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简化的问题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生活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并列出数值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学会从教师的引导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被逐步培养提升。
三、应用情境问题,巩固学生基础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先从一般数值中总结数学规律的过程,而应用过程则是应用数学规律进行解题、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情境化问题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的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学会有效应用新知。例如,在《简易方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中提取信息,更学会应用方程的形式表示数学模型,应用方程求解生活模型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化问题:(1)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每筐橘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2)图书室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3倍少75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3)小东买6本笔记本,付给营业员16元,找回1.6元。每本笔记本是多少元?如上情境化问题的设置,既让学生获得了及时有效的数学运算,也让学生学会应用方程的知识求解情境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可谓是取得一举两得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开展情境实践,深化学生理解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实践,数学问题的探索更离不开生活活动的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组织情境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让情境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有效优化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深化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在《圆柱和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学习圆柱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切实让学生理解圆柱底的周长和圆柱的侧面长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圆柱的侧面是由一个长方形构成,教师在新课教学时,便可以通过情境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实践。在结束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制作出一个圆柱形的纸杯子,要求纸杯子要带盖。在学生的实践中,如学生想要成功制作出这一纸杯子,则要求学生把握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和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关系,才能让纸杯子的盖子和纸杯子的侧面长刚好相等。以上教学活动中,学生受到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的驱动,将会不断探索学习,顺利做出紙杯子之后,学生既能够体验到实践的喜悦,也能从中巩固了新知,提升了学生对新知的应用效果。
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融合了学生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生活和教学内容融合,既有效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也帮助学生优化了对数学新知的认识和应用。对此,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便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情境对话、情境问题和情境实践等几种活动和方式组织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其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OL].学周刊,2019(19):30[2019-06-25]
[2]赵国.身临其“境” 共同参与 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16.
[3]卞文倩.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华夏教师,201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