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特定教学目的,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效教学活动。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活动应更多地考虑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活力;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满足学生多样的需要;在教学目标上,从注重知识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评价;课堂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应该有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是能否推动新课改的一个关键。评价的关键是看能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即课堂教学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否给予了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2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2.1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2.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创新性和反思性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关心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引导教师的课改方向,因此评价不能滞后于教师的科研和课改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开发每一个教师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
2.3 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需要构建平等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要具有课堂设计、组织和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等。另外,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的展示,教师的言谈举止在课堂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能忽视。
2.4 提倡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创造性。除了要对教师“评教”,更应关注“评学”,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3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3.1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2整体性。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是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
3.3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4 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类型根据需要和目的的不同,把评价划分为多种类型。教学评价根据功能和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1诊断性评价
进行诊断性评价是为了摸清教学的基础,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价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根据诊断结果设计出一种可排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通过诊断可以辨认出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过去所学的全部教材内容,哪些还没掌握,已达到了什么程度,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
在一门课程或一个新单元开始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使所有的学生都从一个假设的“零点”一齐起步。也就是假定没有哪一个学生已经掌握了计划好的任何一项目标,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开始学习该教程或该单元的认知、情感和运动技能方面先决条件。这种对教学背景相同性的假定是不可靠的。而诊断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辨别哪些是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分置在对他们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去。
4.2形成性评价
除书面测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进步做出论断,其主要目的是测定对某一具体学习任务掌握的程度,并指出还没掌握的哪部分任务。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做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上,试图观察潜在的先决行为。
4.3终结性评价
一个学期、一个教程或一个学程结束的时候,都要进行评价,以便进行分等级、鉴定、评价进步,或对课程、学程以及教学计划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把这类评价称为终结性评价。中学最常见的终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程中要进行两三次,对学习或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教师或教材做出判断。在小学阶段,每隔四到六周就要进行以评定成绩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是对整个教程或其中某个重要部分进行较为全面的评定,以评价学生对几种新技能或新概念掌握的情况。然后把给学生评定的成绩报告家长或学校的管理人员。
终结性评价的绝对必要的特点是注意测试题目的效度和信度。
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评价类型是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和学的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以便随时获取反馈信息,调节教学方法和进度,使教学逐步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大多数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定成绩和等级,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评价;课堂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应该有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是能否推动新课改的一个关键。评价的关键是看能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即课堂教学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否给予了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2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2.1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2.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创新性和反思性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关心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引导教师的课改方向,因此评价不能滞后于教师的科研和课改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开发每一个教师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
2.3 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需要构建平等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要具有课堂设计、组织和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等。另外,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的展示,教师的言谈举止在课堂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能忽视。
2.4 提倡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创造性。除了要对教师“评教”,更应关注“评学”,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3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3.1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2整体性。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是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
3.3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4 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类型根据需要和目的的不同,把评价划分为多种类型。教学评价根据功能和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1诊断性评价
进行诊断性评价是为了摸清教学的基础,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价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根据诊断结果设计出一种可排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通过诊断可以辨认出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过去所学的全部教材内容,哪些还没掌握,已达到了什么程度,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
在一门课程或一个新单元开始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使所有的学生都从一个假设的“零点”一齐起步。也就是假定没有哪一个学生已经掌握了计划好的任何一项目标,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开始学习该教程或该单元的认知、情感和运动技能方面先决条件。这种对教学背景相同性的假定是不可靠的。而诊断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辨别哪些是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分置在对他们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去。
4.2形成性评价
除书面测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进步做出论断,其主要目的是测定对某一具体学习任务掌握的程度,并指出还没掌握的哪部分任务。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做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上,试图观察潜在的先决行为。
4.3终结性评价
一个学期、一个教程或一个学程结束的时候,都要进行评价,以便进行分等级、鉴定、评价进步,或对课程、学程以及教学计划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把这类评价称为终结性评价。中学最常见的终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程中要进行两三次,对学习或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教师或教材做出判断。在小学阶段,每隔四到六周就要进行以评定成绩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是对整个教程或其中某个重要部分进行较为全面的评定,以评价学生对几种新技能或新概念掌握的情况。然后把给学生评定的成绩报告家长或学校的管理人员。
终结性评价的绝对必要的特点是注意测试题目的效度和信度。
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评价类型是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和学的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以便随时获取反馈信息,调节教学方法和进度,使教学逐步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大多数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定成绩和等级,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