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对英国公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学是英国中等教育体系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学校,独立于普通教育系统之外。目前,国内学者对英国公学的研究主要从公学发展历史轨迹、公学办学模式及特色研究、公学的个案研究三个层面展开。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英国公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英国公学教育,以及思考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英国公学,汲取有益经验丰富我国中等学校办学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我国学者 英国公学 研究 现状 问题
  
  “公学”这一英国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状态可以归结为“特立独行的存在”,甚至是“难以复制的奇葩”,然而,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存在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土壤,因而深入剖析这些因素对于更好地发展我国中等教育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意义。因此审视我国对英国公学研究的现状,思考目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学者对英国公学研究的现状
  我发现对英国公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期刊和硕博论文,且多在2000年以后,其中被收录到核心期刊的文献有24篇,硕博论文有13篇,另外,还有专著2部。
  目前,我国对于英国公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英国公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
  关于公学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典型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张淑细的《英国公学及其改革的历史演变》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公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生存状况及其改革的措施与效果,原青林在《为什么要研究英国公学》中分析了英国公学历史上经历的三大危机,等等。另外,硕博论文大都对其发展历程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如张婷的《当代英国公学的特色及其历史文化归因探析》。虽然表述不尽一致,但关于其历史与发展的轨迹研究焦点大都集中在公学起源之争,发展过程中的办学演变,以及两次重大改革。关于英国公学产生的历史源头,一种观点认为公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另一种观点认为最早的公学是14世纪末的建立的温切斯特公学。我国学者普遍持后一种观点,此时期英国公学是面向全国各地所有阶层子弟的、具有慈善性质的、名副其实的“公立学校”,以培养圣职人员为目的,以拉丁文、希腊文等古典学科为主要教学内容。①从18世纪起,公学招生范围缩小,学费日渐昂贵,穷人学生渐渐减少,越来越为英国中上阶层所占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这种状况延续了100多年。②19世纪初期的“拉各比公学改革”及其推动的一系列的英国公学改革,以及二战以后在内外因素交织的压力下进行的“公学革命”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合乎时宜的改革和调整,使得公学得以存活并发展下来。
  2.关于英国公学办学模式及特色的研究。
  关于英国公学办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包括对于公学的整体办学模式和特色的描述和概括,以及对于公学办学模式某一个方面的专题研究。由于公学本身的特殊性,对公学办学模式及特色的专门系统研究起步晚,且缺乏长久深入的关注。相对而言,关于英国公学办学模式及特色的研究在已有的公学研究中也是焦点之一。
  关于公学办学模式及特色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办学理念的研究。培养社会精英是英国公学一直秉承的历史传统,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精英”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培养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绅士风度的精英人才的教育理念不曾改变。历史表明,公学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英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对此,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第二,办学主体的研究。公学是由社会的有识之士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创建的,不受政府的干涉和约束,拥有办学的自主权,为其独具特色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办学过程的研究。关于办学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寄宿制度等方面,这些方面得到了国内学者的较多关注。尤其是英国公学独立的管理体系和自主经营的模式,严格地以“宿舍”为单位的学生管理,丰富的课外活动,尤以体育锻炼为主等突出特色方面,研究成果颇丰。第四,办学结果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在此方面,国内学者指出公学为牛津和剑桥大学输送了大量的生源,为英国社会造就了从军界、政界、报业界到银行界、宗教界、外交界等重要行业的领袖人才。对于英国公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研究虽有所涉及,但是所占篇幅相对较少,均指出公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阶级性的体现,并且维持了这种阶级性的延续,与英国社会追寻的民主与平等背道而驰。虽然如此,但是不能否定公学的丰硕成果,更不能无视其繁荣的存在。第五,典型特色的研究。关于此,国内研究者针对公学的办学理念、办学主体、办学过程等方面的典型特点进行了研究,一般见于英国公学的历史研究和办学模式研究之中。其中,学者原青林在其《英国公学英才教育的主要特点探析》中对公学典型特色作了全面而准确的概括,指出公学独立性、封闭性、严酷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3.关于英国公学的个案研究。
  国内关于英国公学的个案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主要聚焦于伊顿公学。此外,哈罗公学也是国内学者比较关注的公学之一。关于英国公学的个案研究,主要见于仅存的若干篇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之中。典型的研究成果有吴明海的《英国伊顿公学的英才教育》,托尼·里特的《伊顿公学——传统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祝怀新、应起祥的《今日英国公学的办学特色——哈罗公学个案研究》,石艳的《全面关怀——从“伊顿公学精神”反思中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及张婷的《英国伊顿公学如何做到优质教学》,等等。对于英国伊顿公学,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学校历史、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学者原青林在其博士论文《教育活化石的考释》中指出伊顿公学的整体特色是:严格而人性化的生活管理、高度负责的学业管理、全面而灵活的课程设置、精明强干的师资队伍、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无可替代的社会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英国公学的系统、深入的研究。
  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学术期刊论文的数量近几年有所增加,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教育界学者对于英国公学这一独特的教育现象仍然关注不足。就英国公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践情况的资料数据较少。
  国内对于英国公学研究的专著仍然十分稀少,在一般的外国教育史著作和关于英国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或中等学校的著作中,对公学的介绍犹如蜻蜓点水,根本谈不上完整和系统。原青林在其《为什么研究英国公学》一文中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第一,公学是独立于英国普通教育体系的一种独特的私立学校,其办学模式没有被其他国家所模仿,因而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规模或产生很大影响;政治上的原因,在对西方教育的研究上几乎出现了断代现象;我国历史上的私立学校一直受制于政府而起起落落,命运极尽坎坷,这种历史定位直接影响到现代私立教育的发展。③
  2.缺乏对英国公学管理体制与模式,以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研究。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对于英国公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包括公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关于公学办学模式及特色研究,以及关于公学的个案研究,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关于公学的研究可以划分为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但是这只不过是对于公学的研究的角度和切入点的变换,其实质性的内容大多仍停留于对英国公学的培养理念、学生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课外活动、校园环境的描述和介绍的经验层面,缺乏对于英国公学得以生存、繁荣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模式,其内部诸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以及英国公学自身与其背后的英国的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关联的分析,而这才是这朵“奇葩”得以历千余年而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英国公学成功之处的基础。
  3.缺乏对英国公学之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质性的借鉴意义的研究。
  关于英国公学对于我国教育的启示与意义的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尚处于附属地位,表现为单独对英国公学成功经验的中国教育本土化的研究几乎没有,对于英国公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和意义的研究也着墨甚少,往往是简单、粗线条地置于对英国公学发展历史或特色研究等其他专题研究的结尾部分,即使是在谈到英国公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和意义的部分,大部分所谈到的往往也是浮光掠影,实质是对英国公学教育实践及其特色的简单重复,缺乏结合我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基本国情,以及基础教育的发展实际来思考如何实现英国公学的某些成功经验的为我所用,以达到真正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与质量的最终目的。
  
  注释:
  ①原青林.关于公学教育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06,(4):92.
  ②张淑细.英国公学及其改革的历史演变[J].教学与管理,2001,(2):77.
  ③原青林.为什么要研究英国公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7):38.
  
  参考文献:
  [1]张婷.当代英国公学的特色极其历史文化归因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张淑细.英国公学及其改革的历史演变[J].教学与管理,2001,(2).
  [3]原青林.为什么要研究英国公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7).
  [4]原青林.关于公学教育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06,(4).
其他文献
鸡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血中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痛风石形成、关节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尿酸盐晶体的沉积能促使炎症细
摘 要: 本文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定位及发展目标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和建设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高职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作为高职学院与市场的第一个接口,专业设置合理,就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急需人才,使学院办学很快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学院就能兴旺发达。反之,学院就不能适应市场要求,还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此,
从技术手段上能提供多个频道是有线电视发展的动力,而制作适应用户需求的多套节目则是有线电视发展的关键。同时,有线电视节目(如节目构成、节目套数等)又受有线电视事业发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肠三叶因子(TFF3)表达的影响,来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肠道的益生机制。SPF级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菌群失调制
中学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
摘 要: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压缩文化基础课的现象。本文以化学课对建筑类学校学生的重要性为例,说明文化基础课既能为专业服务,又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而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对化学课课改的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建筑类学校 化学课 课程改革 文化基础课 化学课课改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
在人才高消费、普高扩招、高校扩张的社会大背景下,原本就被些许人认为是“二等教育”、“末流教育”、“终结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尤其近几年,中职招生录取的最低门槛已不复存在,“开闸”之后,“泥沙俱下”,中职教育教学举步维艰,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其社会评价自然每况愈下。而如今,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一、增强多
去年六月,北京市的一些地区发生特大暴雨灾害,新华社播发了下面一篇电讯稿: 北京市发生特大暴雨灾害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6日晚到11日晨,北京市发生特大暴雨灾害,据到今日为
母体营养可以影响子代生长代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往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粗纤维和丁酸钠可以改善母体和断奶仔猪的健康状况,提高哺乳母猪的乳脂
本《办法》规定,从事商品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到《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持证进行生产。领《许可证》时必须具备:①有具备繁、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