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设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y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定位及发展目标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和建设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高职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作为高职学院与市场的第一个接口,专业设置合理,就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急需人才,使学院办学很快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学院就能兴旺发达。反之,学院就不能适应市场要求,还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对于一个专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定位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专业改革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行业市场的需求,服务于学院整体定位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观念,活化办学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人才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为农业科技进步和行业纵深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二、专业建设发展目标和内容
  (一)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院和专业已有的优势和力量,结合高职教育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改革和实践,制订一套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具有高职教育特点,适合作物生产技术产前、产中、产后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学计划;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和建设一批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把该专业打造成在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专业。
  (二)专业建设具体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学校要有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包括科技工作)和业务(包括教育科学知识)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师既要有教学能力,又要有专业实践经验。“双师型”不仅仅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手段的要求,即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接受“双师型”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而这样的教师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还不是很多,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培养。今后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具体规划如下。
  (1)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农场、果场、企业、科研单位等生产第一线顶岗培训,加强技能锻炼。
  (2)制定优惠政策,由学院划拨专款作为教师培训费用,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3)有计划地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引进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在五年内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0%。
  (4)聘请校外专家、教授为客座教授。
  (5)与兄弟专业及兄弟院校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师兼课制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率。
  (6)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或参观考察。
  (7)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教研结合,以研促教,通过亲身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8)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及学术论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鼓励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改善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10)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学历提高,对尚未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的,要限期达标。
  2.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实践条件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校内基地要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在管理制度上力求创新,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紧密结合,办成真正的产学示范地,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基地的建设,要在稳定现有基地的基础上逐年扩大数量和范围,除种子公司外,还计划拓展苗圃、花圃、蔬菜基地、种子加工、种子质量监督等领域,同时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要加强与校外基地的实质联合,发挥校外基地的教学功能,共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3.教学文件建设
  根据教学需要,系部制订并存档的教学文件有:全国指导性教学计划;本院规范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务年级实施的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材样本;专业各科目的基本技能考核方案;各年级、各班的生产实习计划或顶岗实习计划;教师授课计划、实验实习计划及教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岗位技能要求;中、高级种子繁育工等工种的考核方案;实验室规章制度;作物生产技术生产操作规程、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一批地方课程或校本教材等。
  4.教学管理建设
  专业成立以来,在院领导和系部的指导与支持下,教学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正规化。每个学期都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各年级的教学实施计划,教师上课前需制订授课计划、实验实习计划和教案等,并经过各教研室主任审查方能上课。制订了学生基本技能考核方案和考核表;制订各年级、各班的生产实习计划或顶岗实习计划;制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岗位技能操作规程及要求;制订中、高级农艺工、植物保护工、种子繁育工等工种的考核方案、实验室规章制度等;开发一批地方课程或本校教材。建立以专业课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小组,并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实行教师师德测评制度,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程序,加强了教学全过程的常规管理,以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注意优化实验实训设施及其他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各项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一)各项教学改革思路
  1.立项研究,重点突破。
  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需求为前提,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逐步树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顺利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教育创新为重点,不断优化办学机制、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全方位的产学结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专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反映和代表高职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案和体系。探索并实践高职教育形式与其他教育形式嫁接和融通的渠道与方案。探索和实践与其他教育机构和劳动资格鉴定机构的合作,使高职教育逐步与国际教育、国外职业资格鉴定接轨,实行国内、国外的多证书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2.分解任务,明确职责。
  根据系部的实际情况,将各项教学改革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方案、整体课程改革、主要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全面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内容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
  3.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第一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格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大专业、多方向、活模块,分阶段递增的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流程。探索实验实训新模式。
  第二步:调整专业教学方案。培养面向农业生产行业第一线的生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调整优化专业教学方案。
  第三步:整体课程改革。根据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的专业教学方案,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及课程内容,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应用能力的专业核心知识为主线设置课程,以能力为本位,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不断线,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能力不断线,应用能力培养分阶段不断线的“三不断线”理念设计实践教学流程。
  一是理论教学体系改革思路。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实行“两稳两变”的教学新结构。即第一学段学习“基础理论”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是稳定的;第二学段学习“基础技能”教学模块,该模块安排3—7个基础技能训练项目,内容也是相对稳定的;第三学段学习“专业技能”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不同工种的技能,对不同工种来说,其教学内容是变动的;第四学段学习“选修知识”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不同领域的课程,对学生而言,这些课程是变动的。学生可以在入学时确定工种,也可以到学习“专业技能”模块时(第三年)再确定和调整工种。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将原来教学计划中的理论教学内容,在确保基本完成教学大纲确定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精选,缩短基础理论教学时间,增加技能训练时间,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技能培养,围绕岗位能力进行训练,以讲、练、做结合的形式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
  二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教学计划按培训层次分为基础模块、提模块和强化模块三种类型,基础模块为必修内容,提高模块为限选内容,强化模块为任选内容。每一个模块又涵盖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引入“开放式实验、实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将实验、实训项目通过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全面开放,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专业特点、就业方向、自身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实训项目,利用恰当的时间完成实验、实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实验、实训,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训练实效。通过实验教学观察某种现象、验证某个定律、学习某项实验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相关专业的工作现场氛围,练习某些专业仪器和设备的规范使用,培养学生的某一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训教学对学生进行本专业各方面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使其达到本专业相关岗位(群)对各种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主要技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水平,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第四步:主要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开发应用性教学课件,有针对性地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方法,建立知识和能力考核并重的试题库。
  理论课主要课程改革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等教学模块。
  “基础理论”教学模块:课程包括政治、体育、数学、语文、化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植物与植物生理基础,农业气象基础、农业微生物基础、土壤肥料基础、植物保护基础等。其中,语文以应用文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数学重点讲授与生物统计有关的内容如概率等。化学主要讲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内容。植物与植物生理基础主要讲授植物形态、组织、器官及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植物代谢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测定方法。气象基础主要讲授农业气象因素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与防御措施。土壤肥料基础主要讲授土壤、肥料的组成、性质,类型、特点及利用方法:并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养分分析、植物营养测定的基本方法技能。农业微生物基础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代谢、生长繁殖及在植物营养元素转化中的作用等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的一般实验技术,以及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的应用。植物保护基础讲授主要包括农作物、蔬菜、果树、苗木病害的识别特征,危害状、害虫种类及危害特点,常用农药类别及使用技术。
  “基础技能”教学模块:一般安排3—7个基础技能训练项目,主要是农作物、果树、蔬菜的生产技术及病虫防治技术。训练内容主要为整地、播种,种子处理、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能。基础技能教学模块中各项训练项目均以“CBE”理论为指导,按中级工主要技能和应知要求编制《基础技能职业能力分析表》,按照《基础技能职业能力分析表》的要求编制训练教学子模块,通过模块教学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均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基础技能职业能力分析表》由学院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编写。
  “专业技能”教学模块: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生产技能三个子模块。先按高级工应知应会要求和企业需求编制《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按《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分析表》编制训练教学子模块,再按训练子模块组织教学。《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分析表》由学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由上级劳动部门和用人单位组织专家和长期从事这一岗位工作的技术人员审定,并定期根据当地生产需求变化进行修订。生产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岗位生产实习的一个子模块,该子模块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在顶岗实习的岗位上完成。
  第五步:全面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中,一方面着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着重人才、人文、身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教育,推行“多证书制”等素质培养体制。
  (二)各项教学改革措施
  1.师资保障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包括学历水平、职称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通过相互听课、跟班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兼职和深入企业考察、协助企业制订和实施营销方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设施保障措施。
  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使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高职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稳定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参与企业的范围,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加大力度推进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搞好课程体系的调整工作,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体现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加强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蓝本。教材建设要做到稳定与革新相结合,做到知识的先进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支持保障措施。
  学院领导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学院已拿出了十几万元用于这次教学改革的启动工作。
  4.管理保障措施。
  学院设立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系主任、教务处长担任副组长,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师作为小组成员,共同承担专业教学改革的组织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沈时杰等.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10〕130号和桂教财基[2010]107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专项基金资助。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课程总目标有如下叙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出如下要求:“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而在当今的高考模式下,学生所有的能力,只能在试卷的解题中反映。在平时的每次练习、考试后,总能听到一些学生说:“这道题我
今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我们近十多年来许多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活动作出了理论上的正确阐释。这是一个号召人们解放思想、打破禁区的阐释。新闻报道中不少一向被认为敏感的
摘 要: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考核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从多角度全方位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情况,使所给出的实验课成绩更加合理公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课 考核方法 细分量化 综合评定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考核成绩,一般都是以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两项综合评定,平时成绩以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为准,考试成绩是期末抽取某个实验
在句组中,那种只由两个或三个简短单句组成的简单句组,意思比较单纯,结构也简单,一般说来,组织和使用都比较容易。可是,复杂的句组,情况就不同了。这种句组,思想内容多,结构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深入,教育者对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了越来越理性的认识,研究重点从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转移到了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内部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学习动机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摘 要: 课堂教学是高中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决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新课改中,为了使课堂既生动又有效,教师就必须周密策划,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开发教学的丰富资源。  关键词: 新课改 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教学 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在新课改中,注重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整个课堂
摘 要: 本文对上好篮球选项课可能遇到的诸如专项运动本身的技术难点、教学对象的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出在专项教学中必须寻找核心,走捷径;以提高身体素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等观点,旨在为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 篮球选项课 改革 教学实践    1.前沿  多年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
职业教育要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数学学科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一条职业数学教育的新大道,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
节庆文艺晚会应该怎么办,这不但是电视界关注的热点,也是亿万观众瞩目的问题。春节晚会已成为除夕之夜不可或缺的节目,与吃饺子、放鞭炮等位齐观。其他文艺晚会应该怎样走自
鸡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血中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痛风石形成、关节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尿酸盐晶体的沉积能促使炎症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