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科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重视的学科。在现今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也在大力创新,但却常常因为未做好有效引导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巧设提问,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思维。本文深入探究了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巧用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以期为地理教师提升课堂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提问;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66-02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的。素质教育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试图将课堂“交给”学生,但学生却不会“提出问题”,也无法解决问题,迫使教师回到传统授课模式。如今,面对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课堂转型是必要的,但课堂转型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型。而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设置问题,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提问内容应当具有趣味性
地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關的学科,可以说,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彰显着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逻辑性较强、知识点比较多,这给初中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地理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可以充分利用有效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问题开场,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渐入佳境。如在“认识地球”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问:“大家都听过哪些创世神话或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呀?”学生会说出诸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下面老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创世神话故事。讲得好会有奖励。”此时学生会努力争取这宝贵的讲故事的机会,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这样,在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中,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始觉得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1]。
二、问题设置应难易结合
提问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动脑思考,进而高效学习。但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并在提问时尽量照顾到班级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只有设置问题时难易结合,才能确保班级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同时,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也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对课堂产生兴趣。
如在“认识地球”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可以不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可以设计诸如“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等问题,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正确地回答出教师的问题。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设置问题时,可以设置较为抽象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总结规律、结论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思考“学生会在哪方面遇到问题”或是“学生的疑惑点在哪里”,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往往就能够找出巧妙设置课堂问题的思路。
如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不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而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如“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理解,并说明发达和不发达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调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和探究,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一边进行总结归纳,一边引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变迁和区别等方面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就更为深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以通过“设难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问题设计要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运用
地理这一学科较为抽象且知识点比较密集,学生难免会因为地理知识的复杂而找不到有效的记忆方法,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师惟有利用相关常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在比较中发现规律,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知识点,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世界的聚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所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景观,鼓励学生分析图片中景观的不同,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景观?”“造成景观变迁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出“人口因素”“气候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的关联性,并回忆起之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充分理解“城市的聚落”这一概念。
除了运用生活常识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采用相似知识比较法。如在“中国的人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围绕“世界的人口”相关知识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明确“人口”相关知识的相似性、关联性、差异性,并对“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有相对明确的认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比较对照”的知识点有很多,因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是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的。在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还以记忆为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多利用“比较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地理常识的记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问要有探究价值
提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学生普及地理常识,也不是为帮助学生应付考试,而应让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地理现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地理思维,认识自然规律,从而理性科学地去看待世界,并拥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如讲完“中国的气候”这一课的内容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中国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有哪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充分结合所学的知识探索不同城市、省份的气候,进而通过中国气候的特点,利用发散思维,去论证中国邻国的气候特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将关于气候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学到分析论证的方法,对其他学科的系统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利用“世界聚落”的相关知识,去探究“中国行政区划”。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3]。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而言,寓教于乐尤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提问环节,要有效结合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文体互动环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巧妙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地理这门学科学懂、学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笔者相信,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设置会越来越巧妙,初中地理教学也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训波.巧设提问——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8).
[2]杨腾木.巧设问题,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
[3]达铠.地理教学设计提问的六个要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Z2).
【作者简介】
宗建元(1971~),女,汉族,湖南湘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课堂情景化的问题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提问;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66-02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的。素质教育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试图将课堂“交给”学生,但学生却不会“提出问题”,也无法解决问题,迫使教师回到传统授课模式。如今,面对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课堂转型是必要的,但课堂转型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型。而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设置问题,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提问内容应当具有趣味性
地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關的学科,可以说,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彰显着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逻辑性较强、知识点比较多,这给初中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地理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可以充分利用有效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问题开场,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渐入佳境。如在“认识地球”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问:“大家都听过哪些创世神话或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呀?”学生会说出诸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下面老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创世神话故事。讲得好会有奖励。”此时学生会努力争取这宝贵的讲故事的机会,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这样,在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中,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始觉得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1]。
二、问题设置应难易结合
提问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动脑思考,进而高效学习。但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并在提问时尽量照顾到班级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只有设置问题时难易结合,才能确保班级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同时,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也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对课堂产生兴趣。
如在“认识地球”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可以不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可以设计诸如“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等问题,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正确地回答出教师的问题。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设置问题时,可以设置较为抽象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总结规律、结论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思考“学生会在哪方面遇到问题”或是“学生的疑惑点在哪里”,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往往就能够找出巧妙设置课堂问题的思路。
如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不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而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如“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理解,并说明发达和不发达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调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和探究,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一边进行总结归纳,一边引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变迁和区别等方面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就更为深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以通过“设难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问题设计要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运用
地理这一学科较为抽象且知识点比较密集,学生难免会因为地理知识的复杂而找不到有效的记忆方法,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师惟有利用相关常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在比较中发现规律,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知识点,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世界的聚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所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景观,鼓励学生分析图片中景观的不同,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景观?”“造成景观变迁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出“人口因素”“气候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的关联性,并回忆起之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充分理解“城市的聚落”这一概念。
除了运用生活常识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采用相似知识比较法。如在“中国的人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围绕“世界的人口”相关知识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明确“人口”相关知识的相似性、关联性、差异性,并对“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有相对明确的认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比较对照”的知识点有很多,因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是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的。在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还以记忆为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多利用“比较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地理常识的记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问要有探究价值
提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学生普及地理常识,也不是为帮助学生应付考试,而应让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地理现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地理思维,认识自然规律,从而理性科学地去看待世界,并拥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如讲完“中国的气候”这一课的内容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中国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有哪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充分结合所学的知识探索不同城市、省份的气候,进而通过中国气候的特点,利用发散思维,去论证中国邻国的气候特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将关于气候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学到分析论证的方法,对其他学科的系统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利用“世界聚落”的相关知识,去探究“中国行政区划”。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3]。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而言,寓教于乐尤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提问环节,要有效结合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文体互动环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巧妙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地理这门学科学懂、学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笔者相信,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设置会越来越巧妙,初中地理教学也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训波.巧设提问——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8).
[2]杨腾木.巧设问题,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
[3]达铠.地理教学设计提问的六个要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Z2).
【作者简介】
宗建元(1971~),女,汉族,湖南湘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课堂情景化的问题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