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到日本的时候,曾买过一个杯子,上面烧制的汉字都是各种鱼的名字,比如鯵,鲷,鲇,鲭,鰤,鲆,鮭等等,竟有几十种,看得我目瞪口呆。说实话,这些汉字的大部分在《新华字典》里可以找到,但我这个中国人大多念不出来。
那么,是不是日本人找了一些字典上的怪字给大家猎奇呢?不是这样,大多数日本人能够很好地读出这些字,甚至还能够津津乐道每一个字代表的鱼是什么样儿的,怎样做好吃。最后还是一个日语老师给了解释:“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吃鱼的民族,日本料理里有一半的菜和鱼介类有关,当然会很关心鱼的品种了。我想,中国一定不像我们这样有很多常用的带‘鱼’的汉字吧。”
当时虽然随声附和,但心里觉得这话似乎不太对,只是想不到哪里有问题。
直到下一次回北京,走在市场门口,看到卖胖头鱼的摊子,才恍然大悟。胖头鱼,正式的名字,叫做“鳙”。
中国的汉字里不是缺少带“鱼”的常用字,只是和日本所用的不一样而已。比如鲢、鲫、鲥、鳙这类淡水鱼的名字,在中国很常见,而日本人看了,多半不知所云。
日本人吃鱼不少,但或许因为住在海边,有足够的海鱼吃,所以除了鲤鱼以外,很少吃淡水鱼,而中国人吃淡水鱼很多,内陆的人却不常吃海鱼。所以,双方使用的汉字中,虽然与鱼有关的字都很多,却不一样。这大概就是海岛国家与大陆国家的不同吧。
有趣的是,那天见到一个北京大学的教授,说起日本的鱼好吃,这位教授笑着说:“其实,在古代中国,鱼还有一个意思,是一种马的名字。”
咦,这个说法倒是新鲜。我半信半疑。
教授找来一本将近两千年前,汉朝人许慎编的书《说文解字》,翻开一页给我看。只见上面写道:“马一目白曰(马+閒),二目白曰魚。”解释成现代汉语就是:“一只眼睛周围是白毛的马,被称作(马+閒),两只眼睛周围是白毛的马,被称作鱼。”
“这样的话,如果古代中国有人说自己家有一群鱼,难道表示家里养着一群两眼周围是白毛的马?”看完书,我有些吃惊地问教授。
“可以这样解释。”教授说。
好啊,以后可以把这作为一件趣事讲给朋友听了。但是,仔细一看,我又烦恼起来——那个“马一目白曰 (马+閒)”的“(马+閒)”字,我不知道该怎么念,给别人讲这件事的时候,念错了要让人笑话的。
连忙请教教授。教授说你不要担心。要知道,当时中国人形容马的字,足有将近一百种,比如前腿都是白色的马,叫騱,黄白杂毛的,叫駓,尾巴根白的,叫騴,整个尾巴毛白的,叫駺,但你不需要琢磨这些字怎么念,今天已经没有人用这些字了。
一个马,古代中国人为什么把它的品种弄得这样麻烦呢?
教授说你看这就是中国与日本不同的地方了。中国是大陆国家,对于鱼的品种不会像日本那样讲究,我年轻的时候,市场上卖的鱼统统拿来红烧,从来不琢磨它的品种。但是,作为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出门要靠马,打仗要靠马,甚至有时候食物和饮料也来自于马,对于马当然要重视,比日本人对于鱼还要重视。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这样多形容不同种类马匹的字。今天马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字也就被忘掉了。
至于那个时代尾巴根白和整个尾巴白的马有什么区别嘛,教授说,都是凌志,600SL和IS有什么区别吗?一个日本首相用的,一个我们家用的……
原来古代中国的马相当于今天的轿车啊,难怪这么讲究!
(张海燕摘自新浪博客)
那么,是不是日本人找了一些字典上的怪字给大家猎奇呢?不是这样,大多数日本人能够很好地读出这些字,甚至还能够津津乐道每一个字代表的鱼是什么样儿的,怎样做好吃。最后还是一个日语老师给了解释:“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吃鱼的民族,日本料理里有一半的菜和鱼介类有关,当然会很关心鱼的品种了。我想,中国一定不像我们这样有很多常用的带‘鱼’的汉字吧。”
当时虽然随声附和,但心里觉得这话似乎不太对,只是想不到哪里有问题。
直到下一次回北京,走在市场门口,看到卖胖头鱼的摊子,才恍然大悟。胖头鱼,正式的名字,叫做“鳙”。
中国的汉字里不是缺少带“鱼”的常用字,只是和日本所用的不一样而已。比如鲢、鲫、鲥、鳙这类淡水鱼的名字,在中国很常见,而日本人看了,多半不知所云。
日本人吃鱼不少,但或许因为住在海边,有足够的海鱼吃,所以除了鲤鱼以外,很少吃淡水鱼,而中国人吃淡水鱼很多,内陆的人却不常吃海鱼。所以,双方使用的汉字中,虽然与鱼有关的字都很多,却不一样。这大概就是海岛国家与大陆国家的不同吧。
有趣的是,那天见到一个北京大学的教授,说起日本的鱼好吃,这位教授笑着说:“其实,在古代中国,鱼还有一个意思,是一种马的名字。”
咦,这个说法倒是新鲜。我半信半疑。
教授找来一本将近两千年前,汉朝人许慎编的书《说文解字》,翻开一页给我看。只见上面写道:“马一目白曰(马+閒),二目白曰魚。”解释成现代汉语就是:“一只眼睛周围是白毛的马,被称作(马+閒),两只眼睛周围是白毛的马,被称作鱼。”
“这样的话,如果古代中国有人说自己家有一群鱼,难道表示家里养着一群两眼周围是白毛的马?”看完书,我有些吃惊地问教授。
“可以这样解释。”教授说。
好啊,以后可以把这作为一件趣事讲给朋友听了。但是,仔细一看,我又烦恼起来——那个“马一目白曰 (马+閒)”的“(马+閒)”字,我不知道该怎么念,给别人讲这件事的时候,念错了要让人笑话的。
连忙请教教授。教授说你不要担心。要知道,当时中国人形容马的字,足有将近一百种,比如前腿都是白色的马,叫騱,黄白杂毛的,叫駓,尾巴根白的,叫騴,整个尾巴毛白的,叫駺,但你不需要琢磨这些字怎么念,今天已经没有人用这些字了。
一个马,古代中国人为什么把它的品种弄得这样麻烦呢?
教授说你看这就是中国与日本不同的地方了。中国是大陆国家,对于鱼的品种不会像日本那样讲究,我年轻的时候,市场上卖的鱼统统拿来红烧,从来不琢磨它的品种。但是,作为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出门要靠马,打仗要靠马,甚至有时候食物和饮料也来自于马,对于马当然要重视,比日本人对于鱼还要重视。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这样多形容不同种类马匹的字。今天马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字也就被忘掉了。
至于那个时代尾巴根白和整个尾巴白的马有什么区别嘛,教授说,都是凌志,600SL和IS有什么区别吗?一个日本首相用的,一个我们家用的……
原来古代中国的马相当于今天的轿车啊,难怪这么讲究!
(张海燕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