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嘉上:电影非放开不可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艺》:近两年内地与香港的电影合作日益深入,但香港电影自身好像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说现在香港的导演只剩下杜琪峰和邱礼涛,对此你怎么看?
  陈嘉上:要说纯粹港片的话,可以这么讲。但港片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不能用局限的眼光来看待“港片”。其实香港导演从来都不是只做定位于香港的电影,我们现在做的是努力把港片的空间扩大。香港的特性就是包容和全方向,港片的定位历来都很灵活。现在来看,一是本地的特色,除了杜琪峰他们,香港现在还有很多年轻的独立导演在拍主要面对香港市场的片子;另一个方向则是吴宇森他们做的华语大片。我觉得港片的定位在上面两类之间,我自己也是在中间流动。也只有两边都在,香港电影才真正算是成功。
  《综艺》:你怎么看两地电影业未来进一步合作的前景?
  陈嘉上:电影是非放开不可的。现在国内的市场越来越大,每天增加两块银幕,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放开就等于是抑制我们自己的电影业。难道要完全依赖进口片来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吗?那不等于做银幕送给美国人?我觉得内地和香港电影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大家必须团结起来应对好莱坞。这就需要进一步放开,因为好莱坞是什么产品都有的,那么我们也必须做到这样——要是李宁只卖T恤,能够和NIKE、ADIDAS抗衡吗?道理是一样的。比如台湾,虽然之前《海角七号》票房很好。但要知道现在华语片在台湾影院里放预告片都很难,因为影院被好莱坞控制了,毕竟最大的供货量在他们那里,结果就成了本土电影在美国片前面放片花还要给他们钱。加上盗版的影响……其实管理部门的政策我们理解,但市场的现实情况就好像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那么死守着个城门有什么用呢?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把他们推向盗版和好莱坞,长远下去对我们的国家和文化很不利。
  《综艺》:现在华语片确实存在商业类型比较单一的问题,比较保险的好像只有古装和武侠。
  陈嘉上:目前华语片的类型确实比较少。现在国内的商业电影还没有真正做起来,像《英雄》和《投名状》这样大卖的电影都还不算是纯正的商业片,他们都是通过大片式的运作取得成功的。投资人也在集中投武侠片,但真正专业的电影投资人不会那么保守,会往前面看一点。香港现在也受到这种影响,本地原有的电影投资人并未减少,只是现在大家都在拍大片。香港公司和内地的很多国有电影企业不一样,看的都是回报,因此越是包赚的大片,香港公司越要自己主投。投大片,但资金总量是有限的,那么其他的片自然就投得少了,所以整个产量就下来了。比如寰宇投了《风云2》,其他的片子就肯定投得少了。寰亚规模最大,所以在投大片的同时整体的量还能保持得住;中国星现在只投小片了,英皇比较灵活一些——整体上是大片多了,但总片量少了。
  《综艺》:近年来你自己的电影也比较极端,要么是投资很高的合拍片,要么就是一些成本很低的电影,比如在《画皮》前,你拍了很多低成本的香港本土喜剧。作为导演,你更喜欢做哪类片子?
  陈嘉上:作为导演,钱越少自由越多。钱越多,压力越大。当然钱多了,能做的事情也更多。好坏都有。对我来说,无论是600万、5000万还是上亿,戏其实都一样。我一直认为没有小戏,500万以下的我也可以考虑,只要戏好。导演接戏前该多问自己:我真有冲动拍这部戏吗?我真能拍好吗?其实我拍每个片子都有特定的原因,不一定是创作上的,有时是出于市场考虑。比如《公元2000年》,就是想做一个香港与新加坡的合拍片,以前没人试过。《飞龙再生》则是想用一个好莱坞的方式拍一个港片。每部片子都是这样,其实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我的电影总是在当时的流行潮流之外,倒不是说我一定不拍流行的东西,但至少要有个独特的点在里面——完全跟风很危险。我对艺术创新比较谨慎,因为钱是别人投的,你拍电影一定要帮别人回收。不能你玩高兴了但让老板赔钱。我一直追求的是既让老板不赔钱,又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他文献
在电视台工作,每天有看不完的稿子,看不完的节目。  看多了,问题就来了,回到家里,坐到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不管是自家节目,还是别人的节目,总像处于审看状态。一会儿发现字幕上有个错别字,一会儿觉得身份有些不合适,一会儿认为标题有些欠推敲,一会儿发现某个画面不到位……别人看节目可能是享受,而我却一直习惯性地找茬,结果是不断给自己添堵,有时还会伴发头皮发麻、手心出汗、血压升高。  有比我“病”得更厉害的
期刊
整个2月的综艺荧屏被浓重的喜庆气氛包围。“除了联欢还是联欢”,成为春节期间综艺节目的主要特点。  从5个城市的收视榜单上看,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无疑是绝对的联欢“老大”。除了未能在广州榜单上排名第一,其他几个城市的榜单上,央视春晚都独领风骚。而从具体的收视率情况上看,央视春晚的吸引力仍然强大,在除广州之外的4个城市,这台春晚的收视率均在15%以上,北京的收视率更达到前所未有的32.69%,这样的成绩
期刊
用1P篇幅表述新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也许我们可以使用几个关键词来简单描述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脉络。    新闻立台    从中国开始有电视新闻节目到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再从1993年《东方时空》面世到今年的央视改版,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中国电视新闻立台的几个阶段。《新闻联播》刚刚开播时,它更多代表了电视新闻的意义存在,在新闻改革领域上一度没有太多作为,被人称为报纸和广播
期刊
9频道月底高标清同播,10频道高清直播国庆阅兵;高清频道总量增至13个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9月28日,央视一套以及北京、江苏、上海、湖南4家卫视共5套上星频道将实现高标清同播。记者从传媒机构管理司副巡视员邓羽处了解到,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又下达了相关补充文件,增加了浙江、黑龙江、深圳、广东四家卫视于9月28日实现高标清同播。如此一来,9月28日,一共将有9套
期刊
在荧屏内外一片“红海”之时,《解放》有十足的理由成为献礼作品的最强音。这部耗资5000万元人民币,拥有2400名演员阵容的电视剧,将解放战争中最伟大的战役与领袖都囊括其中,把过往的历史变成了活着的历史。  《解放》几乎具备战争史诗片的全部要素: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既能从战略高度反映战争全貌,又能从战斗细节反映人性;生动刻画出国家、党派、阵营力量的消长,关系的微妙变化,借以展示制度变革与历
期刊
从《潜伏》开始,谍战剧的热度便不断上升,《蓝色档案》《地上地下》《剑·谍》《黑三角》……再加上如今正在热播的《红色电波》,谍战剧无一例外贯通着解放战争的宏大背景,通过一个又一个悬疑故事和敌我斗法的谍战精髓来吸引观众。  不过,集中轰炸总是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同类题材电视剧挨着个地被观众审读,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有点另类手段,而《红色电波》就是谍战剧中少有的浪漫主义大戏。  抗战开始前夕,国民党军统部门
期刊
格兰研究预计,明年全国的高清电视用户至少可达到150万户以上;一部分台在高清大道上狂飙突进,一部分台遥望高清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清化,将进一步拉大各台之间的实力座次    国庆前后,全国有线高清机顶盒用户将能收看到十余套高清节目。与此同时,通过地面数字电视的形式,已有30多个省级和地级以上城市完成了地面高清覆盖。这些城市的居民通过高清天线和地面数字电视一体机,至少能接收到一套高清电视节目。    用
期刊
《综艺》:新华社1992年就有专门制作电视节目的机构,2001年新华网筹备多媒体频道的时候就开始尝试视频新闻业务,为什么直到2009年才旗帜鲜明地提出“新华社电视”?  吴锦才:新华社的业务拓展最早是做音像业务,是从《半月谈》办的《时事报告音像版》做起来的。后来也向电视方面发展,但一直没有做大。因为没有从一线记者抓起,没有记者队伍就出现不了电视概念。海外新闻,过去主要是采用美联社的画面,今年我过来
期刊
电视台升级高清的巨大需求,极大刺激了设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商的市场信心    9月28日,北京卫视频道将实现高标清同播。到2011年底,北京电视台的体育及文艺两个频道也将实现高标清同播。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朱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3年来,北京电视台一直在进行高清设备上投入不菲。为这次高标清同播,他们又购置了大量的设备。“不好说北京台为设备改造总共花了多少钱,但肯定是数亿元的投入,像高清转播车和演
期刊
无论国际化还是“北进”,香港电影的本质还在。“希望我们这股力量也能改变整个华语电影产业的未来”    陈嘉上的新作,好莱坞电影《拳皇》(King of Fighters)刚刚在北京完成了特效与后期。同时,身为香港金像奖当值主席,很多活动上也能看到陈嘉上行色匆匆的身影。采访在一家港式茶餐厅进行,时值午高峰,他很自觉地把旁边的桌台清理出来,以便店家拼桌——陈嘉上的低调与谦和是出了名的。  入行已将近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