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
『 悦读推荐 』
你认为有经济规律这码事吗?如果答案为Yes,那么你需要一读这本书!《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揭示了十种导致经济预测失败的情况,作者描述了从古希腊到伦敦和纽约的历史,指出了依照古典经济学为什么出错,并给出了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作者:[加] 戴维·欧瑞尔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华章公司
定价:36.00元
【 名家点评 】
经济学只是对人类行为的数学表述,但这门学科确立的假设前提非常不切合实际,因此,与其说经济学是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观念学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一书的作者戴维·欧瑞尔系应用数学家出身,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谈起,结合新发展出来的数学领域、系统工程、牛顿力学、统计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背景,对主流经济学及其政策应用进行了驳斥。在他看来,经济学只是对人类行为的数学表述,但这门学科确立的假设前提非常不切合实际,因此,与其说经济学是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观念学。
驳斥经济学十大错误观点
书中列举了经济学常见的十大错误观点:经济可以用经济规律来描述、经济是由相互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经济是稳定的、经济风险可以轻而易举用统计学来管理、经济是理性且有效率的、经济是无性别差异的、经济是公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无限进行下去、经济增长会让人们快乐、经济增长总是好事。
戴维·欧瑞尔指出,上段所引述的十大观点,构成主流、正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并影响到个人、企业和社会等层面的决策过程。《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分十章对错误观点进行驳斥的基础上,一一提出了替代观念。
经济学研究前提是错误的
经济学家通常主张用数学规律来描述经济。数值预测的传统始于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学是构成宇宙结构的基础并将数字神秘化,声称数学规律可以预测宇宙万事万物。牛顿提出的数值预测的蓝图,是将系统还原出基本组成部分,找出主宰它们的物理规律,列出数学方程,然后解方程。这种还原主义机械论的方法不适用于突发特性,自然会对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失去准确描述的可能性。
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独立的市场主体,经济则是理性自私的人为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相互独立的行动的最终结果。这种假设实际上取于物理学,假设人无限接近甚至等于牛顿学说中的原子,不存在过大的个体差异、选择差异。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此种观念与假设曾长期驱动美国及世界其他主要金融市场去监管化的政策方向,从根本上忽略了节点风险,更无法预防整体风险。
经济学的又一个重大假设是,经济本质上是稳定的,价格只是发生微小且随机的变化,所以波动很快就会被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平息下来。戴维·欧瑞尔认为,这种假设与金融史相悖,他一一分析并驳斥了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利昂·瓦尔拉斯和维弗雷多、帕累托三人奠定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论证:杰文斯只接受和分析事实上不存在的理想化市场,其中,每个个体决策的基础是“对自己的要求或私利的单方面关注”,“交换的意图众所周知”,而且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完全自由的竞争”;价格机制跟钟摆运动一样,将最终停止在理想的供求平衡状态。瓦尔拉斯直接将数学原理用于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家熊彼特高度赞赏瓦尔拉斯的贡献),他的学生帕累托则在老师学说基础上拓宽了其数学基础。戴维·欧瑞尔指出,此三人将稳定性的概念从物理学和工程学范畴引入到经济学,但没有且无法证明他们列出的方程组具有稳定解,他们可用的数学工具仅仅适用于研究静态系统或只适用于周期性波动的系统。
为什么经济学研究无法预测金融危机
2008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伦敦经济学院与一些经济学教授讨论经济形势,询问经济学家为何未能注意到经济危机的到来。时隔数月,这些教授以联名信的方式回复称,事前经济学家和金融业界都以为已完全掌握控制风险的有效办法没能将系统性风险视作一个整体。
主流经济学及由其指导的金融理论一贯认为,经济中的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建立风险模型来管理。如前述,投资者是理性的、独立的,市场是稳 定的、价格变动是随机的等观念前提存在诸多缺陷,但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恰恰就建立在这些存在极大缺陷的观念前提基础之上。这方面最典型、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例子就是1998年倒闭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该公司是由多名诺奖经济学家组建管理,利用有效市场理论发放高杠杆效应的债务,主要出售对极端小概率事件的保险。同样,2008年初,美国贝尔斯登公司还在报告说其业务风险系数得到稳定控制,随后不久就全面崩盘。书中引用了对冲基金经理大卫的一番话称,金融风险定量管理带给使用者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就好比一只好用但出事故时却坏掉的气囊”,低估风险发生概率、错估风险规律使得风险行为增多,从而提高了经济运行不稳定的程度。
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且被专业人士始终忽视的原因,仍与经济学家笃信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有关。戴维·欧瑞尔认为,经济学家的这种固执可以通过行为心理学以及诸如所有权缺失、损失厌恶、害怕变化等效应来进行一定的解释。
经济将走向何处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一书最后四章,是对主流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与福利、可持续性增长等主题关系的论证。经济学家一向认为,健康运行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是公平的,因为人们有了起点公平,决定是否成功以及如何成功的,仅仅取决于能力。这一说法源自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理,换句话说,在所谓的公开透明市场中,个人和企业在优势方面处于对称位置,大家都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都能获得任何必要的信息,没有单个的人或企业有能力单方面影响到价格。除 此之外,经济模型对经济主体的力量、影响、信息渠道、关系、性别、种族、阶级以及其他任何特征都不加区分,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徒子徒孙等经济学家们都曾坚称运转良好的市场会自发忽略掉这些差异。戴维·欧瑞尔以社会财富流向及聚集、分配体制、信息优势分布的差异、机会不公平等方面的现实材料,驳斥了前述观念与推导。
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内核实则就是让经济以最快速度增长,不考虑这种增长所可能带来的负效应或者说认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予以控制。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与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同期到来,很大程度上已经否定了前述观点,各国及经济学界均在热衷提出替代方案。戴维·欧瑞尔对应分析指出,让资源利用和污染反映出真实的环境成本,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促使经济走上更加可持续的道路,这当然是对的,但价格信号并不直接解决资源枯竭这个问题;真正可能破解多重危机与极限叠加宿命的方法,是摆脱GDP藩篱,重新界定经济增长,摆脱主流经济学支配下的消费观和世界观。
经济学笃信市场机制会实现效用最大化,这里所提到的“效用”之于每个人并不能等于幸福感。正如行为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以社会交换为特点,另一个以市场交换为特点:社会交换是温暖和模糊的,包括提供帮助、交换礼物、睦邻合作和志愿工作。快乐体现在行动本身,不期望或者要求立即得到互惠。与此相反,市场交换是‘锋利的’,以计算工资、报酬和价格等数值为基础。”作为社会人,金钱和幸福是完全不同领域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家GDP总量和人均GDP猛增,但幸福水平却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滑的原因。
『 点评人简介 』
郑渝川:
书评、时评作家。数百篇时评文章见于《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等报媒,另有多篇书评文章在《新京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财周报》、《深圳特区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媒体刊发。
『 悦读推荐 』
你认为有经济规律这码事吗?如果答案为Yes,那么你需要一读这本书!《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揭示了十种导致经济预测失败的情况,作者描述了从古希腊到伦敦和纽约的历史,指出了依照古典经济学为什么出错,并给出了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作者:[加] 戴维·欧瑞尔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华章公司
定价:36.00元
【 名家点评 】
经济学只是对人类行为的数学表述,但这门学科确立的假设前提非常不切合实际,因此,与其说经济学是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观念学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一书的作者戴维·欧瑞尔系应用数学家出身,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谈起,结合新发展出来的数学领域、系统工程、牛顿力学、统计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背景,对主流经济学及其政策应用进行了驳斥。在他看来,经济学只是对人类行为的数学表述,但这门学科确立的假设前提非常不切合实际,因此,与其说经济学是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观念学。
驳斥经济学十大错误观点
书中列举了经济学常见的十大错误观点:经济可以用经济规律来描述、经济是由相互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经济是稳定的、经济风险可以轻而易举用统计学来管理、经济是理性且有效率的、经济是无性别差异的、经济是公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无限进行下去、经济增长会让人们快乐、经济增长总是好事。
戴维·欧瑞尔指出,上段所引述的十大观点,构成主流、正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并影响到个人、企业和社会等层面的决策过程。《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分十章对错误观点进行驳斥的基础上,一一提出了替代观念。
经济学研究前提是错误的
经济学家通常主张用数学规律来描述经济。数值预测的传统始于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学是构成宇宙结构的基础并将数字神秘化,声称数学规律可以预测宇宙万事万物。牛顿提出的数值预测的蓝图,是将系统还原出基本组成部分,找出主宰它们的物理规律,列出数学方程,然后解方程。这种还原主义机械论的方法不适用于突发特性,自然会对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失去准确描述的可能性。
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独立的市场主体,经济则是理性自私的人为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相互独立的行动的最终结果。这种假设实际上取于物理学,假设人无限接近甚至等于牛顿学说中的原子,不存在过大的个体差异、选择差异。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此种观念与假设曾长期驱动美国及世界其他主要金融市场去监管化的政策方向,从根本上忽略了节点风险,更无法预防整体风险。
经济学的又一个重大假设是,经济本质上是稳定的,价格只是发生微小且随机的变化,所以波动很快就会被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平息下来。戴维·欧瑞尔认为,这种假设与金融史相悖,他一一分析并驳斥了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利昂·瓦尔拉斯和维弗雷多、帕累托三人奠定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论证:杰文斯只接受和分析事实上不存在的理想化市场,其中,每个个体决策的基础是“对自己的要求或私利的单方面关注”,“交换的意图众所周知”,而且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完全自由的竞争”;价格机制跟钟摆运动一样,将最终停止在理想的供求平衡状态。瓦尔拉斯直接将数学原理用于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家熊彼特高度赞赏瓦尔拉斯的贡献),他的学生帕累托则在老师学说基础上拓宽了其数学基础。戴维·欧瑞尔指出,此三人将稳定性的概念从物理学和工程学范畴引入到经济学,但没有且无法证明他们列出的方程组具有稳定解,他们可用的数学工具仅仅适用于研究静态系统或只适用于周期性波动的系统。
为什么经济学研究无法预测金融危机
2008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伦敦经济学院与一些经济学教授讨论经济形势,询问经济学家为何未能注意到经济危机的到来。时隔数月,这些教授以联名信的方式回复称,事前经济学家和金融业界都以为已完全掌握控制风险的有效办法没能将系统性风险视作一个整体。
主流经济学及由其指导的金融理论一贯认为,经济中的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建立风险模型来管理。如前述,投资者是理性的、独立的,市场是稳 定的、价格变动是随机的等观念前提存在诸多缺陷,但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恰恰就建立在这些存在极大缺陷的观念前提基础之上。这方面最典型、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例子就是1998年倒闭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该公司是由多名诺奖经济学家组建管理,利用有效市场理论发放高杠杆效应的债务,主要出售对极端小概率事件的保险。同样,2008年初,美国贝尔斯登公司还在报告说其业务风险系数得到稳定控制,随后不久就全面崩盘。书中引用了对冲基金经理大卫的一番话称,金融风险定量管理带给使用者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就好比一只好用但出事故时却坏掉的气囊”,低估风险发生概率、错估风险规律使得风险行为增多,从而提高了经济运行不稳定的程度。
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且被专业人士始终忽视的原因,仍与经济学家笃信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有关。戴维·欧瑞尔认为,经济学家的这种固执可以通过行为心理学以及诸如所有权缺失、损失厌恶、害怕变化等效应来进行一定的解释。
经济将走向何处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一书最后四章,是对主流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与福利、可持续性增长等主题关系的论证。经济学家一向认为,健康运行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是公平的,因为人们有了起点公平,决定是否成功以及如何成功的,仅仅取决于能力。这一说法源自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理,换句话说,在所谓的公开透明市场中,个人和企业在优势方面处于对称位置,大家都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都能获得任何必要的信息,没有单个的人或企业有能力单方面影响到价格。除 此之外,经济模型对经济主体的力量、影响、信息渠道、关系、性别、种族、阶级以及其他任何特征都不加区分,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徒子徒孙等经济学家们都曾坚称运转良好的市场会自发忽略掉这些差异。戴维·欧瑞尔以社会财富流向及聚集、分配体制、信息优势分布的差异、机会不公平等方面的现实材料,驳斥了前述观念与推导。
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内核实则就是让经济以最快速度增长,不考虑这种增长所可能带来的负效应或者说认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予以控制。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与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同期到来,很大程度上已经否定了前述观点,各国及经济学界均在热衷提出替代方案。戴维·欧瑞尔对应分析指出,让资源利用和污染反映出真实的环境成本,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促使经济走上更加可持续的道路,这当然是对的,但价格信号并不直接解决资源枯竭这个问题;真正可能破解多重危机与极限叠加宿命的方法,是摆脱GDP藩篱,重新界定经济增长,摆脱主流经济学支配下的消费观和世界观。
经济学笃信市场机制会实现效用最大化,这里所提到的“效用”之于每个人并不能等于幸福感。正如行为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以社会交换为特点,另一个以市场交换为特点:社会交换是温暖和模糊的,包括提供帮助、交换礼物、睦邻合作和志愿工作。快乐体现在行动本身,不期望或者要求立即得到互惠。与此相反,市场交换是‘锋利的’,以计算工资、报酬和价格等数值为基础。”作为社会人,金钱和幸福是完全不同领域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家GDP总量和人均GDP猛增,但幸福水平却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滑的原因。
『 点评人简介 』
郑渝川:
书评、时评作家。数百篇时评文章见于《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等报媒,另有多篇书评文章在《新京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财周报》、《深圳特区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媒体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