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玮是一名大学生,凭自己的实力考进重点大学。可让人意外的是,放假回到家里,他却满脸痛苦地对父母说自己不想上学了。父母慌了神,忙问高玮考试成绩。高玮说考完就放假了,自己也不知道,反正是不好。母亲赶紧跟学校联系,老师说高玮考试只有一门过关,其余四门要补考。这下父母更是茫然:孩子从小学习就很好,还经常参加竞赛,而且老实懂事,怎么进了大学成了这个样子?怎么好好的就不想上学了?父母非常担心,孩子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是不是得了精神病?
高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父母介绍情况后,我与高玮进行了单独咨询会话。
高玮说,刚刚走进大学的时候,很茫然,很不适应。大约一个月后,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毛病,就是学不进去。每天上课都坐在教室里,可就是什么都听不进去。到晚自习的时候,想把白天落下的课补回来,又害怕碰书本,有时候会去网络教室玩游戏。其实他并不怎么想玩游戏,但玩游戏就可以不碰书本了。结果,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晚上常常睡不着觉,总是想象拿到毕业证以后找到一个怎样的工作,有了一个怎样的出路,然后又想象,如果拿不到毕业证,结局会怎样,越想越怕……
高玮在诉说中不经意间反复说到“害怕”,怕碰书本,怕碰学习的东西。作为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心态,难怪孩子不想上学。我观察到,会话中高玮的一切反映正常,倾听和诉说都很好。他自己也说只要不碰学习的东西,平时读书看报,脑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高玮为什么学不进去?为什么又那么在乎毕业证?
随着咨询会话的深入,逐渐看到了高玮心理问题的根源。
高玮有一个大两岁的堂哥,爷爷奶奶对他们兄弟俩百般疼爱,什么都不让他们干,对他们的学习期望很高,看管很严。两年前,高玮的堂哥考上了大学,同时也就摆脱了家庭的监管,结果上网成瘾,荒废了学业,只带着一个肄业证回家。这下,整个家族把希望都寄托在了高玮身上。母亲对高玮的期望更高,总是说要超过堂哥。妈妈对高玮的学习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高玮有几次明明拿了奖,妈妈也没有夸奖过一个字。高玮的堂哥没有拿下毕业证,更成了高玮母亲的一块心病,总是担心高玮跟他堂哥一样。就是在这块心病的驱使下,高玮的母亲整天对高玮喋喋不休。高玮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母亲更是唠叨个没完:千万别像你哥那样……
高玮说,妈妈整天唠叨,弄得他的脑子要爆炸了,整天心惊胆战的。别人拿到录取通知书都是兴高采烈的,而我却是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走进大学校门的。
来到大学,高玮对新生活总感到有些不适应。妈妈对他更是不放心,规定他每周必须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没想到,每次打电话妈妈都是没完没了重复过去的话:千万别像你哥哥那样拿不了毕业证啊!而且,妈妈说得越来越严重。结果,打电话成了负担,高玮最怕听到妈妈再说起哥哥,再说起毕业证。结果,入学一个多月后,高玮在学习上就出现了问题。
至此可以诊断,高玮没有精神障碍,没有心理疾病。那么,高玮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呢?
高玮的表现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回避反映,用心理学的话说,叫做自我设障。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把试验对象分为两组,让第一组相信他们在测验中很有可能会成功;让第二组相信成功可能性不大。然后,两组同时被告知,实验是为了测试两种新药物在测验成绩上所起的作用,一种药物被认为能促进测验成绩;另一种药物可能削弱测验成绩。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服用哪一种药物。结果,第二组比第一组更愿意服用可能削弱测验成绩的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二组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宁可服用削弱成绩的药物,给可能的失败预备一个“借口”。这就是自我设障。
所谓自我设障,就是面临被评价的威胁时,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而做出的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这就好比给成功预先设置了一个障碍。比如,临近考试了,有些学生却不努力学习而是四处游玩,或者说自己感到焦虑,再如,在重要的比赛前,有的运动员却不认真进行训练,或者说身体不好。
人为什么要自我设障呢?自我设障主要是人维护和提高自尊的一种方式。由于自我设障行为的存在,人可以把失败归咎于这个行为,而不归咎于自己的能力。这样,如果失敗了不至于太丢脸;如果成功了就更有面子,在别人眼里会更有能力。再有,自我设障还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
我们再来看高玮的情况。毕业证是高玮非常希望得到的一个东西,又是非常害怕得不到的一个东西。妈妈反复地说堂哥的失败,又强化了高玮的这一心态,给了高玮强烈的心理暗示:你很可能拿不到毕业证。万一自己真的拿不到毕业证,如何了得?如何交待?如何说得过去?同时,面临大学新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又加重了心理压力。面对如此重压,怎样才能给自己的心灵减轻一些压力?也许最好的出路是事先给自己找点“借口”了。于是,就出现了不想学习的毛病。这就好比前面实验中的第二组,因为事先服用了削弱成绩的药物,成绩不好的结果便也在情理之中。高玮就是这样来自我设障的。有了“学不进去”这个“借口”,拿不到毕业证也不丢脸,万一拿到毕业证,自然更有面子。
高玮领悟得很好。沟通至此他说:“我也隐约感到自己是在逃避,就是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现在明白了,就是因为过于担心拿不到毕业证,而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准备一个借口。”
许多时候,人一旦看清了自己,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为了帮助高玮进行认知调节,我们做了较多的沟通。高玮重新对学业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过程,因而不能过于关注结果。这样就可以扔掉包袱,轻装前进。
我建议他彻底扔掉对毕业证的关注,只关注眼前的一道习题,一个练习,低起点,小目标,短时间,再逐步发展。
随后,我与高玮的父母再次沟通,说明了高玮的问题根源。高玮的父亲非常冲动地对妻子说:“你看,就是你总拿他堂哥的事儿给他施压!”转而他又对我说:“说心里话,连我都让他妈妈叨咕得头昏脑胀,何况是孩子。”高玮的母亲也红着脸一个劲儿地自责:“是我对孩子期望太高了,给孩子压力太大了。”
孩子走进大学校门,父母都会对孩子怀有期望,也应该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和关注。大学新生面临新的生活,本来就会有很多不适应,如果父母对他们再期望过高,关注过多,只能徒增压力,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适当放手也是一种关爱。沟通至此,我们约定,家里特别是高玮的母亲决不再干涉高玮的学习,决不在高玮面前再提堂哥的失败,决不再提毕业证,帮助高玮彻底搬掉压在心头的巨石,让他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几天后,电话里传来反馈信息。高玮说,心态已经明显好转,心里轻松了许多,学习生活也正常了,翻开书本也能看得进去了。高玮的父母说,看到孩子又能够学习了,心里总算踏实了许多。再一次来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高玮返校的前夕。我们就学业和人生再次进行了很多沟通。临别时,高玮笑着说:“谢谢您帮助我找到了未来大学生活的希望。”
(编辑:北北[email protected])
高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父母介绍情况后,我与高玮进行了单独咨询会话。
高玮说,刚刚走进大学的时候,很茫然,很不适应。大约一个月后,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毛病,就是学不进去。每天上课都坐在教室里,可就是什么都听不进去。到晚自习的时候,想把白天落下的课补回来,又害怕碰书本,有时候会去网络教室玩游戏。其实他并不怎么想玩游戏,但玩游戏就可以不碰书本了。结果,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晚上常常睡不着觉,总是想象拿到毕业证以后找到一个怎样的工作,有了一个怎样的出路,然后又想象,如果拿不到毕业证,结局会怎样,越想越怕……
高玮在诉说中不经意间反复说到“害怕”,怕碰书本,怕碰学习的东西。作为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心态,难怪孩子不想上学。我观察到,会话中高玮的一切反映正常,倾听和诉说都很好。他自己也说只要不碰学习的东西,平时读书看报,脑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高玮为什么学不进去?为什么又那么在乎毕业证?
随着咨询会话的深入,逐渐看到了高玮心理问题的根源。
高玮有一个大两岁的堂哥,爷爷奶奶对他们兄弟俩百般疼爱,什么都不让他们干,对他们的学习期望很高,看管很严。两年前,高玮的堂哥考上了大学,同时也就摆脱了家庭的监管,结果上网成瘾,荒废了学业,只带着一个肄业证回家。这下,整个家族把希望都寄托在了高玮身上。母亲对高玮的期望更高,总是说要超过堂哥。妈妈对高玮的学习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高玮有几次明明拿了奖,妈妈也没有夸奖过一个字。高玮的堂哥没有拿下毕业证,更成了高玮母亲的一块心病,总是担心高玮跟他堂哥一样。就是在这块心病的驱使下,高玮的母亲整天对高玮喋喋不休。高玮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母亲更是唠叨个没完:千万别像你哥那样……
高玮说,妈妈整天唠叨,弄得他的脑子要爆炸了,整天心惊胆战的。别人拿到录取通知书都是兴高采烈的,而我却是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走进大学校门的。
来到大学,高玮对新生活总感到有些不适应。妈妈对他更是不放心,规定他每周必须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没想到,每次打电话妈妈都是没完没了重复过去的话:千万别像你哥哥那样拿不了毕业证啊!而且,妈妈说得越来越严重。结果,打电话成了负担,高玮最怕听到妈妈再说起哥哥,再说起毕业证。结果,入学一个多月后,高玮在学习上就出现了问题。
至此可以诊断,高玮没有精神障碍,没有心理疾病。那么,高玮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呢?
高玮的表现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回避反映,用心理学的话说,叫做自我设障。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把试验对象分为两组,让第一组相信他们在测验中很有可能会成功;让第二组相信成功可能性不大。然后,两组同时被告知,实验是为了测试两种新药物在测验成绩上所起的作用,一种药物被认为能促进测验成绩;另一种药物可能削弱测验成绩。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服用哪一种药物。结果,第二组比第一组更愿意服用可能削弱测验成绩的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二组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宁可服用削弱成绩的药物,给可能的失败预备一个“借口”。这就是自我设障。
所谓自我设障,就是面临被评价的威胁时,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而做出的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这就好比给成功预先设置了一个障碍。比如,临近考试了,有些学生却不努力学习而是四处游玩,或者说自己感到焦虑,再如,在重要的比赛前,有的运动员却不认真进行训练,或者说身体不好。
人为什么要自我设障呢?自我设障主要是人维护和提高自尊的一种方式。由于自我设障行为的存在,人可以把失败归咎于这个行为,而不归咎于自己的能力。这样,如果失敗了不至于太丢脸;如果成功了就更有面子,在别人眼里会更有能力。再有,自我设障还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
我们再来看高玮的情况。毕业证是高玮非常希望得到的一个东西,又是非常害怕得不到的一个东西。妈妈反复地说堂哥的失败,又强化了高玮的这一心态,给了高玮强烈的心理暗示:你很可能拿不到毕业证。万一自己真的拿不到毕业证,如何了得?如何交待?如何说得过去?同时,面临大学新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又加重了心理压力。面对如此重压,怎样才能给自己的心灵减轻一些压力?也许最好的出路是事先给自己找点“借口”了。于是,就出现了不想学习的毛病。这就好比前面实验中的第二组,因为事先服用了削弱成绩的药物,成绩不好的结果便也在情理之中。高玮就是这样来自我设障的。有了“学不进去”这个“借口”,拿不到毕业证也不丢脸,万一拿到毕业证,自然更有面子。
高玮领悟得很好。沟通至此他说:“我也隐约感到自己是在逃避,就是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现在明白了,就是因为过于担心拿不到毕业证,而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准备一个借口。”
许多时候,人一旦看清了自己,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为了帮助高玮进行认知调节,我们做了较多的沟通。高玮重新对学业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过程,因而不能过于关注结果。这样就可以扔掉包袱,轻装前进。
我建议他彻底扔掉对毕业证的关注,只关注眼前的一道习题,一个练习,低起点,小目标,短时间,再逐步发展。
随后,我与高玮的父母再次沟通,说明了高玮的问题根源。高玮的父亲非常冲动地对妻子说:“你看,就是你总拿他堂哥的事儿给他施压!”转而他又对我说:“说心里话,连我都让他妈妈叨咕得头昏脑胀,何况是孩子。”高玮的母亲也红着脸一个劲儿地自责:“是我对孩子期望太高了,给孩子压力太大了。”
孩子走进大学校门,父母都会对孩子怀有期望,也应该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和关注。大学新生面临新的生活,本来就会有很多不适应,如果父母对他们再期望过高,关注过多,只能徒增压力,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适当放手也是一种关爱。沟通至此,我们约定,家里特别是高玮的母亲决不再干涉高玮的学习,决不在高玮面前再提堂哥的失败,决不再提毕业证,帮助高玮彻底搬掉压在心头的巨石,让他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几天后,电话里传来反馈信息。高玮说,心态已经明显好转,心里轻松了许多,学习生活也正常了,翻开书本也能看得进去了。高玮的父母说,看到孩子又能够学习了,心里总算踏实了许多。再一次来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高玮返校的前夕。我们就学业和人生再次进行了很多沟通。临别时,高玮笑着说:“谢谢您帮助我找到了未来大学生活的希望。”
(编辑:北北[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