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案例背景
本案例的内容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2章《运动和力》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一节的讨论之一,即P63讨论:试举生话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中要求“能说出摩擦的利与弊,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这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例举生活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进行讨论,能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逐步形成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的初步认识。
2 案例情境
前面我们学习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现在请每小组同学能例举在生活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现在开始讨论,接着学生按照小组进行了大约5min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进行了巡视,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发现每组讨论的结果写在纸上。
接着开始小组交流,我有意请已经形成组内统一意见的小组进行了发言,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一组汇报:在体育比赛中体操运动员上单杠之前,先将镁粉在手上抹一下。因为镁粉作为润滑剂可以减小手与杠之间的摩擦。
第二组补充:在室内球赛(如羽毛球比赛)中,工作人员常用干拖把在场地上拖。因为地面上的水作为润滑剂会使摩擦减小。
第三组补充:在作实验时,将橡皮管套在玻璃管上时,先将橡皮管的端口在水中蘸一下。因为水作为润滑剂会减小橡皮管与玻璃管之间的摩擦。
这三组同学讲得都非常好,让我们为他们鼓掌。他们例举了减小摩擦的实例。那么能否例举增大摩擦的实例呢?
第四组补充: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上一层煤渣。因为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第五组补充:如天平的调节螺母刻有条纹;刀柄刻有花纹;钢丝钳口刻有花纹;汽车运动时加防滑链等。这些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这时候我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小朋友骑的自行车放在讲桌上,同学们请看一看自行车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
学生观察着,接着学生按照小组进行了大约5min的讨论。
第六组派代表走到讲台,边指边说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们上面都刻有花纹。
第一组也派代表走到讲台,指车闸它也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使用橡胶制成,同时要用力捏闸。
第二组也派代表走到讲台,边指边说前轴、中轴、后轴这些部分都减小了摩擦,因为它们都安装了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
我提出还有要说的吗?接着有位同学说:“我觉得车轮是减小摩擦的,因为它是圆的,以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少摩擦。”
这时候我又播放一段视频:某市的交警大队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时发现:A镇一段转弯山区水泥公路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伤亡,而且事故多发生在下雨天,于是交警大队请建筑工程师前去会诊,如果你是工程师,你能否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接着学生按照小组进行了大约2min的讨论。
第三组同学说:将路改直一些。
第四组同学说:转弯处设立一个限速牌。
第五组同学说:修成沥青路面增大摩擦。
第六组同学说:在水泥路上凿一些横线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给予肯定。下课铃响了。
3 教学效果
本教学片段能体现课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运用实物、视频教学,采用了辨论等形式。重点突出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通过自行车研究、例举生活的事例,不仅能使学生对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体验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存在,并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 案例反思
①讨论目标明确。本教学片段围绕“例举生活的事例、自行车”为问题情景,提出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更多、更深、更广的问题,激起学生更浓的兴趣和好奇,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精彩的科学世界。
②讨论过程有效性。
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时,预设的成分和控制的力度都恰到好处。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在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存在,并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体现了讨论过程有效性,能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本案例的内容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2章《运动和力》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一节的讨论之一,即P63讨论:试举生话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中要求“能说出摩擦的利与弊,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这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例举生活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进行讨论,能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逐步形成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的初步认识。
2 案例情境
前面我们学习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现在请每小组同学能例举在生活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现在开始讨论,接着学生按照小组进行了大约5min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进行了巡视,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发现每组讨论的结果写在纸上。
接着开始小组交流,我有意请已经形成组内统一意见的小组进行了发言,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一组汇报:在体育比赛中体操运动员上单杠之前,先将镁粉在手上抹一下。因为镁粉作为润滑剂可以减小手与杠之间的摩擦。
第二组补充:在室内球赛(如羽毛球比赛)中,工作人员常用干拖把在场地上拖。因为地面上的水作为润滑剂会使摩擦减小。
第三组补充:在作实验时,将橡皮管套在玻璃管上时,先将橡皮管的端口在水中蘸一下。因为水作为润滑剂会减小橡皮管与玻璃管之间的摩擦。
这三组同学讲得都非常好,让我们为他们鼓掌。他们例举了减小摩擦的实例。那么能否例举增大摩擦的实例呢?
第四组补充: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上一层煤渣。因为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第五组补充:如天平的调节螺母刻有条纹;刀柄刻有花纹;钢丝钳口刻有花纹;汽车运动时加防滑链等。这些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这时候我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小朋友骑的自行车放在讲桌上,同学们请看一看自行车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
学生观察着,接着学生按照小组进行了大约5min的讨论。
第六组派代表走到讲台,边指边说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们上面都刻有花纹。
第一组也派代表走到讲台,指车闸它也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使用橡胶制成,同时要用力捏闸。
第二组也派代表走到讲台,边指边说前轴、中轴、后轴这些部分都减小了摩擦,因为它们都安装了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
我提出还有要说的吗?接着有位同学说:“我觉得车轮是减小摩擦的,因为它是圆的,以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少摩擦。”
这时候我又播放一段视频:某市的交警大队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时发现:A镇一段转弯山区水泥公路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伤亡,而且事故多发生在下雨天,于是交警大队请建筑工程师前去会诊,如果你是工程师,你能否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接着学生按照小组进行了大约2min的讨论。
第三组同学说:将路改直一些。
第四组同学说:转弯处设立一个限速牌。
第五组同学说:修成沥青路面增大摩擦。
第六组同学说:在水泥路上凿一些横线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给予肯定。下课铃响了。
3 教学效果
本教学片段能体现课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运用实物、视频教学,采用了辨论等形式。重点突出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通过自行车研究、例举生活的事例,不仅能使学生对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体验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存在,并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 案例反思
①讨论目标明确。本教学片段围绕“例举生活的事例、自行车”为问题情景,提出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更多、更深、更广的问题,激起学生更浓的兴趣和好奇,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精彩的科学世界。
②讨论过程有效性。
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时,预设的成分和控制的力度都恰到好处。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在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存在,并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体现了讨论过程有效性,能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