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大别山,浩渺巢湖水,悠久三国地。六安、巢湖、合肥三地不仅地域相连,而且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民风趋同,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可行性。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打造安徽自己的“联合舰队”,推动合肥、六安、巢湖三市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
打造省会经济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程度,特別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高度开放的背景下,在区域内和区域外建立起来众多的科学、高效、覆盖面宽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这些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方便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统计、分析和传播。安徽省打造的省会经济圈信息化工程,从满足三地公众、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出发,从解决困扰信息封锁的地域保护入手,建成联接三地的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开展三地信息共通共享,必将大力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以信息化的一体化推进省会经济圈的经济协作和共同繁荣,形成三地协调发展的多赢格局。
完善信息网络设施
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设施,一方面,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加快优化网络布局,加强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和超大容量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另一方面,以光纤接入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多种方式的宽带接入网,提高网络覆盖率和传输能力。同时,创造条件推动区域内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实现三市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本地电视节目的共享。构建省会经济圈统一通信网络平台,统一固定电话区号、移动网络,实现经济圈内通信同费,城市间手机、电话不按长途处理,让百姓享受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以电子政务为龙头
以合肥为中心,统筹规划区域内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平台,将合肥建成区域性电子政务网络交换主节点,与六安、巢湖电子政务共同构成城市群电子政务核心平台,实现区域内政府部门及单位间横向网和纵向网的互联互通。建成并运行基于政务外网的协同办事平台,推动三地统一的政务外网数字认证平台、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的建设。深化三地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功能,推进一批面向社会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完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等信息系统。完善金审、金盾、金税、金保等一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加快以电子政务应用带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
以电子商务为重点
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建设,以电子支付、赔付、信用等机制建设为重点,在三市范围内率先构建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的政策环境。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电子商务,带动省会经济圈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圈内特色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各市优势,搭建粮食、农副产品、建材、电子、化工、商业、贸易、金融、交通、旅游、税务、物流等领域专业性电子商业交易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地域辐射能力的专业性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化管理物流配送中心,并形成规模优势,构建辐射全国的商贸物流体系。
以信息惠民为目标
以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为重点,建立一批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应用系统,促进社会各领域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立省会经济圈门户网站,集中三市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的政务、商务和文化信息,方便三市群众的交流。发挥三地科研教院所的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研发与应用的对接。推进教育信息化,按照“全民享有网络教育”的理念,建设开放型教育学习平台,重点开发面向公众的网络课程。推动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实施三市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库、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加快建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推广三市统一电子病历、医保卡,促进远程医疗在三市的率先应用。大力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资源共享,建立经济圈内就业岗位供求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机制,实现社保、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互通。加大省会经济圈内城市“一卡通”工程的推广力度,在金融、商业、交通、医疗、社保等行业广泛使用IC卡。在生态监测、水资源调度、物流优化、交通监管等领域,促进三市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大力发展六安、巢湖两地的蔬菜种植基地,以现有的安徽农网、农业气象网、农村经济信息网、农业专家网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省会经济圈内涉农网络的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共享。
优化经济布局
在信息产业布局上,鼓励三市利用各自的特色共同发展,联合吸引外资,在发展信息产业制造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如合肥在发展数字电视、电脑、汽车电子、雷达等整机生产时,可引导巢湖、六安利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生产配件,形成产业互补。利用巢湖在磁性材料等电子原材料方面的优势,鼓励合肥企业进行深加工。鼓励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壮大经济圈内优势企业。
加强合肥和六安、巢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企业资源管理、工业智能控制等重大共性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带动三市电子信息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合肥市软件产业的技术和人才科教优势,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探索外包服务模式,在三市培育一批外包服务企业,通过项目带动、人才优势辐射周边。深化落实国家关于鼓励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结合各自特点,推动三市软件开发、多媒体生产、数字娱乐等方面共同发展。如利用合肥丰厚的文化底蕴、六安的红色历史背景和巢湖的山水特色,拉动卡通、电影、电视、线上游戏制作等动漫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安徽省会经济圈的建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原则,做到六个坚持:要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实现信息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市圈内的优化整合,防止单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要坚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信息与技术合作要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分享机制;要坚持以各类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及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构建产业链为主线,要以现有信息产业为依托,强化产业集聚,壮大规模与品牌战略,形成产业梯队效应;要坚持以政府调控为推动力,要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强化措施,才能有力地推动省会经济圈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信息惠民。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实现省会经济圈城市间信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一体化“多赢”大格局。
打造省会经济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程度,特別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高度开放的背景下,在区域内和区域外建立起来众多的科学、高效、覆盖面宽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这些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方便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统计、分析和传播。安徽省打造的省会经济圈信息化工程,从满足三地公众、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出发,从解决困扰信息封锁的地域保护入手,建成联接三地的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开展三地信息共通共享,必将大力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以信息化的一体化推进省会经济圈的经济协作和共同繁荣,形成三地协调发展的多赢格局。
完善信息网络设施
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设施,一方面,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加快优化网络布局,加强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和超大容量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另一方面,以光纤接入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多种方式的宽带接入网,提高网络覆盖率和传输能力。同时,创造条件推动区域内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实现三市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本地电视节目的共享。构建省会经济圈统一通信网络平台,统一固定电话区号、移动网络,实现经济圈内通信同费,城市间手机、电话不按长途处理,让百姓享受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以电子政务为龙头
以合肥为中心,统筹规划区域内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平台,将合肥建成区域性电子政务网络交换主节点,与六安、巢湖电子政务共同构成城市群电子政务核心平台,实现区域内政府部门及单位间横向网和纵向网的互联互通。建成并运行基于政务外网的协同办事平台,推动三地统一的政务外网数字认证平台、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的建设。深化三地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功能,推进一批面向社会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完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等信息系统。完善金审、金盾、金税、金保等一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加快以电子政务应用带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
以电子商务为重点
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建设,以电子支付、赔付、信用等机制建设为重点,在三市范围内率先构建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的政策环境。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电子商务,带动省会经济圈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圈内特色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各市优势,搭建粮食、农副产品、建材、电子、化工、商业、贸易、金融、交通、旅游、税务、物流等领域专业性电子商业交易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地域辐射能力的专业性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化管理物流配送中心,并形成规模优势,构建辐射全国的商贸物流体系。
以信息惠民为目标
以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为重点,建立一批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应用系统,促进社会各领域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立省会经济圈门户网站,集中三市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的政务、商务和文化信息,方便三市群众的交流。发挥三地科研教院所的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研发与应用的对接。推进教育信息化,按照“全民享有网络教育”的理念,建设开放型教育学习平台,重点开发面向公众的网络课程。推动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实施三市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库、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加快建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推广三市统一电子病历、医保卡,促进远程医疗在三市的率先应用。大力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资源共享,建立经济圈内就业岗位供求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机制,实现社保、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互通。加大省会经济圈内城市“一卡通”工程的推广力度,在金融、商业、交通、医疗、社保等行业广泛使用IC卡。在生态监测、水资源调度、物流优化、交通监管等领域,促进三市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大力发展六安、巢湖两地的蔬菜种植基地,以现有的安徽农网、农业气象网、农村经济信息网、农业专家网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省会经济圈内涉农网络的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共享。
优化经济布局
在信息产业布局上,鼓励三市利用各自的特色共同发展,联合吸引外资,在发展信息产业制造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如合肥在发展数字电视、电脑、汽车电子、雷达等整机生产时,可引导巢湖、六安利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生产配件,形成产业互补。利用巢湖在磁性材料等电子原材料方面的优势,鼓励合肥企业进行深加工。鼓励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壮大经济圈内优势企业。
加强合肥和六安、巢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企业资源管理、工业智能控制等重大共性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带动三市电子信息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合肥市软件产业的技术和人才科教优势,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探索外包服务模式,在三市培育一批外包服务企业,通过项目带动、人才优势辐射周边。深化落实国家关于鼓励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结合各自特点,推动三市软件开发、多媒体生产、数字娱乐等方面共同发展。如利用合肥丰厚的文化底蕴、六安的红色历史背景和巢湖的山水特色,拉动卡通、电影、电视、线上游戏制作等动漫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安徽省会经济圈的建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原则,做到六个坚持:要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实现信息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市圈内的优化整合,防止单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要坚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信息与技术合作要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分享机制;要坚持以各类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及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构建产业链为主线,要以现有信息产业为依托,强化产业集聚,壮大规模与品牌战略,形成产业梯队效应;要坚持以政府调控为推动力,要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强化措施,才能有力地推动省会经济圈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信息惠民。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实现省会经济圈城市间信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一体化“多赢”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