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在改革中前进着、变化着,我也随着改革的洪流不断着探索者、进步着,但总感觉语文课堂像是缺点什么。可自从我校施行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策略,以集体备课为教研平台,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的“自主-交流-展示-测评”四段时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语文课堂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不但老师不板着脸上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变得异常活跃。下面就谈一谈我亲生身体验到的变化。
一 、新课改,让教师变活了
对于教师集体备课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可大多还停留在一人编导学案大家用的层面上,这没有真正体现出集体的智慧,在这次课改中我们把它落到了实处,我们同样是一人先出导学案,可这只是初稿,还需要在集体备课时针对导学案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看是否紧扣住课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既提高了优等生又照顾了基础生等,然后在定稿使用。这只是我们集体备课的一项,我们还要“追踪报道”:如组内的一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某个问题或某个环节处理的不顺利,下课后我们再研究修改。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那就是我们还一起备学生,不仅备自己班的,还关心其他班的,只要是我们年级的有问题的学生我们都一起去想办法,直到解决为止。所以不但老师的集体智慧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是一味的去讲,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以“学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这样老师的观念转变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就自然而然的被激活了吗?
二 、新课改,让学生变活了
1、调整座位,分组学习。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引导作用。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我们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模式,那就是由原来的“大锅饭”变成“责任制”,就是把学生按照好中差搭配合理,男女生均衡,综合素质平衡等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任务分工。这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关注和尊重,使每个小组都能动起来,学起来。同时在组内我们还以“好”带“差”,以“静”带“动”,使每个小组,每名学生都发挥了最大的潜能。使他们从内心到行动都活动了起来。
2 、下发学案,课前预习。
上好一节语文课,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老师在上预习展示课之前,先下发预习导学案。内容包括:预习的目标、预习重点和难点,有关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链接;学习的环节里有基础的字词积累,还有对于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相关练习题,但在习题设计上既要有基础题,又有能力提高题,这样可以照顾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好课前的预习学习;还有质疑环节,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在上预习展示课时和老师同学共同解决。另外在预习课上还要多关注平时学习被动的学生,指导他们从先解决简单问题入手,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学起来,动起来。
3、交流合作,课堂展示。
以前上课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在课改中,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局面,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先由组长组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预习中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在班级交流时和老师同学一起解决;然后各组推荐展示同学(组长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易度推荐学生,要求做到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在班级中展示组内解决的问题和疑难问题,当然展示的方式不仅限于把答案写到黑板上再读给学生听,而是要求展示同学有理有据的讲解给全班同学,同时还要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让本组内和其他组的同学解答。这样在相互解答、质疑和相互探讨中调动了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既要做到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探讨,更要做好知识点的掌控和画龙点睛的点拨,还有对文本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这样的课堂既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和竞争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不高效吗?
4、正确评价,激发兴趣。
在以前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简单的“好”“对”,这样的评价太过单一。其实,正确的课堂评价机制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用小组合作机制,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课堂上我们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由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讨论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有组织有计划中实施。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的放手,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当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还要进行当堂评比,积分透明,同时定时还开展评选“明星小组”、“学习能手”、“小冠军”、“学习主动标兵”等活动。评价方式的正确应用,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既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5 、巩固反馈,以活代做。
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基础的积累和重点知识的巩固,以前主要通过写作业,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知识,新课改中运用巩固反馈课来体现我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采用小组互相挑战的形式,把课文中学过的重点问题进行相互提问,从而做好复习巩固。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关注他们是否全面掌握。另外我们还采用合作练习的方法,即每个小组全员合作编写练习题,挑战其他组员来回答,学生兴趣十分浓厚,有的学生为了找与其他组不同的问题,翻遍了课本,练习册,还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挑战中学生的表现更为活跃,老师也不失时机的指导学习基础薄弱和不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这样使这些学生逐步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当然,必要的书写练习还是要写的,毕竟语文基础学科,书写能力也在其中,只是我们的形式变活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使每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也使老师与学生在改革中共同成长,共同获得知识,共同感受改革成果。
一 、新课改,让教师变活了
对于教师集体备课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可大多还停留在一人编导学案大家用的层面上,这没有真正体现出集体的智慧,在这次课改中我们把它落到了实处,我们同样是一人先出导学案,可这只是初稿,还需要在集体备课时针对导学案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看是否紧扣住课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既提高了优等生又照顾了基础生等,然后在定稿使用。这只是我们集体备课的一项,我们还要“追踪报道”:如组内的一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某个问题或某个环节处理的不顺利,下课后我们再研究修改。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那就是我们还一起备学生,不仅备自己班的,还关心其他班的,只要是我们年级的有问题的学生我们都一起去想办法,直到解决为止。所以不但老师的集体智慧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是一味的去讲,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以“学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这样老师的观念转变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就自然而然的被激活了吗?
二 、新课改,让学生变活了
1、调整座位,分组学习。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引导作用。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我们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模式,那就是由原来的“大锅饭”变成“责任制”,就是把学生按照好中差搭配合理,男女生均衡,综合素质平衡等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任务分工。这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关注和尊重,使每个小组都能动起来,学起来。同时在组内我们还以“好”带“差”,以“静”带“动”,使每个小组,每名学生都发挥了最大的潜能。使他们从内心到行动都活动了起来。
2 、下发学案,课前预习。
上好一节语文课,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老师在上预习展示课之前,先下发预习导学案。内容包括:预习的目标、预习重点和难点,有关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链接;学习的环节里有基础的字词积累,还有对于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相关练习题,但在习题设计上既要有基础题,又有能力提高题,这样可以照顾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好课前的预习学习;还有质疑环节,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在上预习展示课时和老师同学共同解决。另外在预习课上还要多关注平时学习被动的学生,指导他们从先解决简单问题入手,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学起来,动起来。
3、交流合作,课堂展示。
以前上课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在课改中,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局面,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先由组长组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预习中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在班级交流时和老师同学一起解决;然后各组推荐展示同学(组长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易度推荐学生,要求做到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在班级中展示组内解决的问题和疑难问题,当然展示的方式不仅限于把答案写到黑板上再读给学生听,而是要求展示同学有理有据的讲解给全班同学,同时还要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让本组内和其他组的同学解答。这样在相互解答、质疑和相互探讨中调动了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既要做到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探讨,更要做好知识点的掌控和画龙点睛的点拨,还有对文本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这样的课堂既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和竞争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不高效吗?
4、正确评价,激发兴趣。
在以前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简单的“好”“对”,这样的评价太过单一。其实,正确的课堂评价机制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用小组合作机制,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课堂上我们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由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讨论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有组织有计划中实施。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的放手,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当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还要进行当堂评比,积分透明,同时定时还开展评选“明星小组”、“学习能手”、“小冠军”、“学习主动标兵”等活动。评价方式的正确应用,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既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5 、巩固反馈,以活代做。
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基础的积累和重点知识的巩固,以前主要通过写作业,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知识,新课改中运用巩固反馈课来体现我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采用小组互相挑战的形式,把课文中学过的重点问题进行相互提问,从而做好复习巩固。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关注他们是否全面掌握。另外我们还采用合作练习的方法,即每个小组全员合作编写练习题,挑战其他组员来回答,学生兴趣十分浓厚,有的学生为了找与其他组不同的问题,翻遍了课本,练习册,还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挑战中学生的表现更为活跃,老师也不失时机的指导学习基础薄弱和不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这样使这些学生逐步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当然,必要的书写练习还是要写的,毕竟语文基础学科,书写能力也在其中,只是我们的形式变活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使每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也使老师与学生在改革中共同成长,共同获得知识,共同感受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