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镜头 油荒下的新时尚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流火,八月油荒,看南粤大地,多少车没油抛锚正路上,又有多少人拿着钱加不到油,奔驰宝马、奥拓吉利,管你高低贵贱,没油就全泼戏。
  人说国际油价涨太快,有人说台风肆虐刚油轮,有人说价格倒挂炼油亏,有人
  说巨头囤油卖高价……无论哪种情况属实,我们都无可叫逃避地看到能源危机的阴影迫近中国,在这样一个贫油时代,简单或许更是—种幸福 。 马车、自行车会不会在名车面前重新找回往日的尊严?这不止是一个有趣的猜想。
其他文献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以3500万美元投资平安保险11年共获得了9.7亿美元的回报但我们只能取得大约1500万美元的收益    近来,外资争夺中国金融企业股权的消息不绝于耳国金融业向外资出售股权宛如一场招商引资的大跃进。    过度引资危及金融安全    努力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是我国国策,但同时也要警惕过度引资带来的风险。  各国本土资本的产业升级之路总是沿着第一产业升级到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升级到以
期刊
水钟不用上电池    不管是用电池、发条还是太阳能,你的钟表必然要用什么来取得能量,除非使用的是日晷。而现在,你可以忘记电池、忘记发条了,但不能忘记给你的钟表浇水。只要有水,液晶屏幕的上的数字便保证不停的跳动,告诉你正确的时间。这种水钟里有一块燃料电池,它可以从水里不断提取出电子,形成一股微弱的电流,但是这已经足够推动钟表的运行了。这个将近20美元的水钟可以放在家里的浴缸或游泳池里,不仅能看时间,
期刊
更可贵的是,他对工作中的失误和某些领导干部的不满亦是直言不讳    在中学语文考试中,“国事”和“国是”是一道必考的词语辨析题,由此便从小教育了我们国家大事是什么意思。而历史课本中一幅茶馆内“莫论国是”的插图亦提醒着,国家大事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一直就是一个充满吸引力和禁忌的话题。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了解国家大事甚至一度成了某种政治待遇,平头百姓只有从传达的范围、口径中去揣测当前的政治气候,更罔论
期刊
如果不是有两个来自深圳的自行车行业新闻相映成趣,人们可能仍然不会关注这个被日渐边缘化的行业。  8月16日,总部设在深圳的中国最大自行车企业“*ST中华”发布公告申请破产,有可能成为首家破产的A股上市公司;半个月后,深圳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于9月2日透露,该市拟投资30多亿元,建立全国最大自行车产业园。  两条消息正反对比强烈,中国自行车产业究竟是遭遇坎坷还是一片坦途,让局外人摸不着头脑。    “厂
期刊
8月18日当地时间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宣布,“和平使命一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开始。  这是两国关系史上首次联合军事演习。     中俄扩大军事交流合作  中俄双方为此次演习做了精心的准备。早在2004年7月,中俄两国国防部就签署丁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备忘录。  2005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期刊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猫还晚,干得比驴还累,吃得比猪还差。”这是形容中国民工生存状况的“经典”比喻,如今常常被一些“愤怒青年”引申开来自嘲,后面还得加上一句:“赚得比民工还少。”  在城市人身边,民工像空气一般重要的存在却往往为人所忽略,他们在建楼、修路、买菜、送货、装修、清洁、做保姆、当保安……他们的变爱结婚、生儿育女、有喜有怒、有笑过哭过……但是这些并不为许多城市人所关注。    与污染同居 
期刊
最近有两则联合军事演习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8月18日开始的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另一是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日本陆上自卫队和美国陆军“山樱”联合军事演习。同是两个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寓意又大不相同。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军演一样,依旧不针对第三国,正如其代号所称,乃是“和平使命”,属于常规的反恐演习;将于明年举行的日美联合军串演习,内容则是模拟日美两军携手
期刊
中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    2005年8月3日,就中国在边界问题谈判过程中,奉行怎样的方针政策;中俄、中印边界谈判的过程及走向等问题,《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刘振民。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还有哪些尚未划定?  刘振民: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
期刊
“走私”自行车  徐赛虎    “赤脚医生”陈原决定再去王直平家借一次自行车。陈原相信,这次王直平会借,因为前两天刚给他看了病。  陈原到王直平家时,生产队长已在那儿了,他也要借王直平自行车。崭新的上海产“永久”已经从地上搬到了正堂的粮柜上,用一块破被单罩着,铮亮的钢圈透过破布洞很是闪眼。  陈原看到,王直平正在冲着生产队长大吼:“借车是不可能的事!老婆可以借,自行车不可以借!”  陈原一看这架势
期刊
“仇富心理”恰是来自于大多数人对于财富的极度渴望  “富”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是一个褒义词。“富农”、“为富不仁”、“人无横财不富”,即使今天,“富”已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目标,但社会仍然习惯性地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不断涌现的富人群体。这部《灰商》恰恰瞄准了中国新一代富人们的软肋,对富人们的发家史开展了一场深刻的声讨和批判。  “富”需要过程,但今天的富人们是灰色的,他们往往对财富的来龙去脉语焉不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