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向原有的职高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
【关键词】职高数学 课堂教学 优化
1 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根据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2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备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再引导学生深入并指导解题,变为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它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第二种是螺旋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采用,如数列极限的“e-N”定义、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不等式的证明、轨迹方程的求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第三种是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维,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如三角变换、数列、复数及立体几何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实际教学中,以上几种形式是互相结合使用的,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基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当然要优化课堂结构,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层次,还有赖于教师的讲授能力。
3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讲授法为主,应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也可提出问题,使讲授内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蜒点水,不深不透。采取练习法为主,以练代讲,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还要注意课堂上避免过于冗长繁琐的运算,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练习功效。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这样导致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5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切实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韵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6 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
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对于结果不完全对的,我们不能简单就进行否定,而是应该加以勉励;“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的,我们教师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应该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
【关键词】职高数学 课堂教学 优化
1 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根据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2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备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再引导学生深入并指导解题,变为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它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第二种是螺旋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采用,如数列极限的“e-N”定义、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不等式的证明、轨迹方程的求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第三种是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维,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如三角变换、数列、复数及立体几何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实际教学中,以上几种形式是互相结合使用的,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基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当然要优化课堂结构,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层次,还有赖于教师的讲授能力。
3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讲授法为主,应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也可提出问题,使讲授内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蜒点水,不深不透。采取练习法为主,以练代讲,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还要注意课堂上避免过于冗长繁琐的运算,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练习功效。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这样导致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5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切实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韵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6 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
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对于结果不完全对的,我们不能简单就进行否定,而是应该加以勉励;“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的,我们教师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应该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