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罪证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夜半惊魂
  “救命啊……”夜里近12点,天府别墅区16号别墅里,突然传出惊心动魄的呼救声。别墅里,男主人古一凡倒在客厅沙发上,胸口上有个血洞,已经死了。
  市刑侦队长刘岩接到报警后,很快带着队员和法医张虹赶来了。现场很清楚,别墅有扇窗玻璃打破了,凶手从那里进来,杀人后再循原路逃走。张虹也初步查明:死者死于圆锥形利器,他杀无疑。
  刘岩只在别墅的风水鱼缸上找到半枚残留的指纹,从指纹形状上分析:凶手行凶时戴着手套,手套有根手指破了个洞,行凶后到鱼缸里洗手,将半枚指纹留在鱼缸上。
  古一凡,42岁,炒股发的家,后来改行投资房地产。几年前,在房市风起云涌时赚了一大笔钱,然后收手不干了,与女主人吴苏定居这里,日子过得很悠闲。
  刘岩一直在调查古一凡,知道他表面上好像什么事都不做了,实际上暗地里与本地的毒枭有勾结。由于古一凡行动非常诡秘,没给警方留下任何有用的证据。
  据吴苏说,夜里11点30分左右,她看完电视刚躺下,突然听到客厅里古一凡喊了一声,她赶出来一看,只见丈夫倒在沙发上,血流了一地,便连忙报了警。
  张虹简单检查过尸体后连呼奇怪,刘岩问怎么怪了,張虹说:“这凶手也太笨了,竟然用钢钎杀人,这东西足有半米长、小臂粗,十几斤重,怎么带着走呢?”
  从伤口上看,凶手手法娴熟,一钎毙命,而且,作案后现场一点儿痕迹不留,显而易见精于此道。这就怪了,既然凶手是个高手,怎么会用如此笨重的钢钎做凶器呢?
  2. 凶器疑云
  两人发生了分歧:张虹认为凶手作案后将凶器带走了;刘岩认为凶手没有将凶器带出别墅。
  那么,为什么找不到呢?警察将别墅进行了几次彻底的搜查,还动用了警犬和先进的探测仪器,却连类似凶器的东西都没有找到。
  当日下午,古一凡被送到尸检所,张虹对尸体进行了解剖,意外地在死者心脏里发现了一样奇怪的东西:一枚用薄铁皮制成的,类似子弹头的东西。难道死者是死于枪击?这让张虹惊出一身冷汗,凶手有枪那可不是件小事!
  张虹仔细地检查了这个圆锥体,绝对不是子弹头。它外形也有点像弓弩箭头,但又显得太单薄了,凶手要把它射进死者心脏,需要很大的力量,而且,它与伤口不成比例,这么小的箭头不可能造成那么大的伤口。张虹百思不解,就把这个发现报告给了刘岩。更让她感到奇怪的是,电话里刘岩没有表现出她想象的惊讶,兴奋地说了句“这就对了”,便挂了电话。
  张虹不知道的是,几乎在她找到那个圆锥体的同时,一个刑警在别墅地毯上找到一个橡皮圈和一枚图钉。橡皮圈和图钉都很常见,所以那个刑警没怎么在意,随手扔到了一边。这两样东西都被刘岩捡了起来,放进证物袋里,还对着装有摄像头的那面墙看了一会儿,有一刹那,刘岩的眼睛亮了一下。
  一个圆锥体,一个橡皮圈儿,一枚图钉,还有在风水鱼缸上找到的那半枚指纹,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并不能推动案情的进展。
  到了案发第五天,案情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有人发现吴苏有些不对劲。按常理,丈夫惨遭横祸,凶手还没有抓到,妻子就算不是整日以泪洗面,至少也不应该打扮得花枝招展、四处招摇。
  当然,吴苏也许是个例外。由于夫妻两人都是孤儿,吴苏也没有生育,为此,古一凡对吴苏不怎么样,两人经常打打闹闹,几次闹到要离婚的地步,这一点别墅区里几乎没人不知道。古一凡死后,因为没有其他继承人,一切都是吴苏的了,她有理由为她的将来憧憬。
  刘岩也想过:如果仅从古一凡死后谁受益推断,凶手不是吴苏也会是她雇佣的人。不过,警察办案靠的是证据:古一凡被杀时,吴苏确实是在楼上卧室里,客厅的摄像头录下了当时的情景。
  当晚11点30分,录像里,古一凡坐在客厅沙发上睡着了。突然,摄像头移了位置,古一凡脱出镜头。8秒钟后,摄像头又回到原位,古一凡已满身鲜血靠在沙发上抽搐。鱼缸里水波纹荡漾,显然凶手杀人后刚在鱼缸里洗完手离开。此时,古一凡并没有马上死去,他叫了一声,吴苏从卧室里匆匆跑出后,他才倒在沙发上死去。
  从时间上看,吴苏确实没有时间杀人,她不可能在8秒钟内跑到楼下推开摄像頭,杀死古一凡。摄像头设在壁炉上方,离地面差不多3米,不用梯子或其他工具根本够不到。另外,从客厅沙发到别墅楼梯处有15米远,上楼还有20级台阶和一个2米的缓步台,就算吴苏是世界级短跑健将也做不到。何况,她还得推开并挪回摄像头,杀人和在鱼缸里洗手。
  从现场情况分析,凶手至少有两个人。当晚,凶手行凶前,先由帮凶推开摄像头,使其录不到凶案现场。然后,凶手打破玻璃窗跳进来,趁古一凡睡着,将钢钎刺进其胸口。然后,两人洗手、躲在监控死角挪回摄像头,再从窗子逃走。
  可是,如此一来有些地方就说不通了,凶手为什么要挪回摄像头呢?还有,既然凶手是打破玻璃窗进入的,帮凶又是如何进入别墅的?再者,凶手打破玻璃窗发出那么大的声响,为什么没有惊醒古一凡呢?那个位于死者心脏的铁皮圆锥体又该如何解释?
  不过,不管怎么说,吴苏都有重大的作案嫌疑。刘岩对吴苏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却没任何结果。吴苏除了在案发后,夜里到别墅区酒吧喝点酒,再没别的活动了。
  刘岩没有找到凶器,好像很不甘心,他仔细地研究着鱼缸,发现鱼缸里有许多残留的鱼食。他还钻进别墅壁炉、院里树丛弄了一身灰,弄得大家谁也摸不清他在搞什么。又是两天过去了,就在吴苏带着护照,准备出国旅游散心时,刘岩带着两名女队员拦在她的面前。
  吴苏不服,跳着脚大喊刘岩非法拘禁。可是,等刘岩将吴苏带回队里,让她见了个人,并给她看了样东西后,吴苏就闷坐在椅子上不吭声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吴苏深吸了一口气,说:“古一凡帮着毒贩洗黑钱、藏毒、运毒,干了那么多缺德事,害死那么多人,早就该死了。我早就想杀死他了,只是我没这个能力罢了。”   刘岩说:“我们知道古一凡作恶多端,但如何定他的罪是法律的事,不是你我说了算的。你不是没有能力杀人。刚才那个人你也看到了,还有桌上这个证据,你是抵赖不了的。它证明古一凡就是你伙同那人杀死的,那人是谁你当然清楚,但你们杀死古一凡的动机,绝非因为他作恶多端,你们要为民除害,而是想独吞他的财产。”
  吴苏又沉默了,看得出来刘岩的话说到了她的心坎里,但她仍心存侥幸地问:“你从哪里找到的?它除了能钓鱼,还能干什么?”
  刘岩听了吴苏的提问,笑着反问:“你真的不知道渔线和渔钩是干什么用的吗?”吴苏还要说她不知道,就被刘岩打断了:“还有样东西我想你一定认识,不过,这东西我以为找不到了,谁知,昨天你还把它放在别墅里。你也太自负了,以为谁也想不到,杀完人也不想着毁掉它。”
  这时,吴苏看到刘岩从桌下拿出一个圆锥形的塑料筒,这是刘岩昨天从别墅冰柜里找到的。当时,它就放在几只冻猪脚下面。看到这个,吴苏脸色变了,好一会儿才说:“连这个你都知道了?”
  這回,吴苏承认了是她雇凶杀死的古一凡。吴苏哭泣着说:“希望法律看在古一凡的罪孽上,量刑时对我轻一些。”刘岩却说:“你并没有雇杀手,杀手是自愿的,并且是你的同谋。”
  3. 最后真相
  案子终于真相大白了。谁也没有想到,一桩看似错综复杂的凶杀案竟然如此简单。
  原来古一凡挣到钱后染上了毒瘾,还被毒枭拉下了水。对此,吴苏进行过劝阻,后来,见劝阻无效,便开始为自己以后打算。这时,一个男人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本市某医院的胸外科医生梁超。就是他与吴苏合谋杀死了古一凡。
  由于吴苏一次次套取古一凡名下的财产,终于被古一凡发现了,古一凡扬言要把吴苏赶出家门。于是,吴苏便和梁超密謀准备杀死古一凡。他们密谋多次后,终于想出了个自以为谁也破不了案的谋杀计划,并进行了实施。
  果然,刚开始他们的计划就把本地最优秀的法医导入了歧途,让警察找了许多天莫须有的铁钎,险些使案子陷入绝境。好在刘岩终于根据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找回了正途,逼得吴苏不得不想到卷财出逃,却被刘岩堵了个正着。
  当时的现场是这样的:古一凡倒在沙发上血流满地死去,胸口有一处伤口;离古一凡不远是壁炉上方的摄像头;再就是风水鱼缸了,鱼缸很大、很高,1.7米以上的男人,也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水面,想在鱼缸里洗手很吃力。
  那几天,刘岩一直在想:凶手杀人后为什么要到鱼缸里洗手呢?别墅里可以洗手的地方多得是,他干吗舍省力选费力呢?还有,凶手是怎么进来的,为什么别墅内外都没有留下脚印、指纹?当然,那半枚残破的指纹已无法分辨,虽然对刘岩侦破此案小有帮助,却无法依据它来查到真凶。
  直到张虹发现那个铁皮圆锥体,刘岩找到橡皮圈和图钉,并在壁炉、院子树丛中找到了钓鱼线和渔钩,又从冰柜里找到了圆锥形的塑料筒后,凶案发生经过终于被他还原了。
  案发夜里11点30分,古一凡喂完鱼坐在沙发上睡着了。这时,事先藏在壁炉里的梁超,慢慢扯动钓鱼线,那根钓鱼线从壁炉里伸出来,因为很细,又与墙壁颜色相同,夜里不到近前是看不到的。渔线前端拴着渔钩,绕过按在摄像头上方的图钉,钩在套住摄像头的橡皮圈上,渔线用力下拽时,摄像头被拽得上扬,移向屋顶。
  这时,梁超从壁炉里钻出来,将手中的圆锥形凶器用力刺进古一凡的胸口。刹那间,古一凡被疼醒了,但梁超很自信,不再理会他,拔出凶器,跑到鱼缸那里,一只手扒着鱼缸将凶器丢进去,那枚残破的指纹不是他洗手时留下的,而是丢凶器时留下的。
  梁超拿起钓鱼线,用力往下拽,由于图钉深度适中,立马脱落了,摄像头没了上方图钉的羁绊,顺利地被扯回原位,因为他趴在沙发后面,虽然摄像头照不到他,橡皮圈却被扯掉了。此时,摄像头正常工作了,他不能回到地毯那儿找回图钉、橡皮圈,也许他认为那不重要了,就算警察找到它们,也想不出它们的用途,便贴着墙边溜到窗下跳出去,将钓鱼线团成团儿丢进树丛,再砸破玻璃窗,造成破窗而入的假象。这时,吴苏刚好从楼上下来。梁超这么做,就是为了录下吴苏下楼的镜头,为她留下没有作案时间的证据,但他忘了一句老话:欲盖弥彰。
  “整个经过就是这样。”刘岩最后说。张虹却仍有疑惑,问:“那个铁钎,还有铁皮圆锥呢?”
  刘岩笑着说:“哪有什么铁钎啊!那不过是个装在圆锥形塑料筒里混水冻成的鱼食锥。”铁皮圆锥是凶手怕鱼食锥刺不进去才镶上的。凶手没想到他在壁炉里藏匿的时间过长,鱼食锥前端发软了,铁皮圆锥刺入人体后就脱落了。凶手以为鱼食锥化掉后会被鱼吞食,没想到鱼食确实溶化了,鱼儿却一时吃不掉,这让刘岩有了怀疑:既然古一凡很爱惜这些风水鱼,怎会一次性喂它们这么多鱼食呢?而法医恰在此时,在古一凡心脏里找到了那个铁皮圆锥,这才让刘岩一下子串起了侦破此案的所有线索。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10上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一  听我爷爷讲,我老爷爷年轻时曾被土匪绑过票。在当时,如果是有钱人家被绑票,可用钱将人赎回来。可我家穷,所以老爷爷就被土匪留在山上当了土匪。我老爷爷被绑的那年只有十六岁,土匪头子马占山见他机灵,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了一名马弁。  一天早晨,马占山带着一群土匪到附近的一个集子去打劫。  集子的人听说土匪来了,一下子全跑了个精光,唯独十字路口一个摆药摊的先生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马占山带着我老爷爷和几个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泾县杨柳村里有一位木匠叫何近山,他有一位要好的同行叫高家柱。高家柱也住在杨柳村,他性格豪爽,但却非常喜欢赌博。  这年三月,何近山与高家柱来到两百多里外的清流镇为镇上的陆大户做木匠活。陆大户是远近闻名的富户,给的工钱不低,因此,何、高两人在陆家干活那是越干越高兴。  陆大户与何、高二人约定,每天做工四个时辰,若哪天干活不足四个时辰,则以实际做工的时间计算工钱。因为活儿是修缮房屋、家具
期刊
今天,我们主编让我去采访一对夫妇,他们年逾九旬,依然身强力壮,恩爱非常,正好我负责老年生活这个版块,因此赶紧去了。  见到这对夫妇,确实和主编说的一样,特别是老先生,非常的健康,我立刻询问老先生健康的秘诀,老先生说:“我今天这样健康,要特别感谢我太太,每次太太跟我吵架,我都出去过段时间回来,我太太气也消了,我們和好如初。”  我感叹地问:“您是要告诉我,家和不生气对身体好么?”  老先生搖了摇头,
期刊
华子大学毕业不久,租住在公司附近的老小区里。最近,小区楼下出现了一个餐饮摊子,每次华子骑着电瓶车经过时,不是被熏得睁不开眼,就是被呛得张不开嘴。因此,華子从心里很抵制这个摊子。  这天,华子加班到了半夜。刚到小区门口,摊主居然一锅洗菜水袭来,好在华子反应快,加把油门,躲过了脏水。可在他后面的两位青年就没有那么幸運了,刚好被脏水淋了个正着。华子回头一看,被淋到的那两位青年正揪着摊主的衣领要说法。华子
期刊
马尚飞为人尖酸刻薄,口无遮拦,经常出口伤人。  这天晚上,马尚飞急匆匆地往家跑。忽然,一个身影和他撞了个正着。  马尚飞仔细一看,对方是个身材瘦小的男人,顿时恶语相向:“活腻歪了你,想碰瓷吗?”  “小伙子,说话不要这么恶毒,要积口德,否则会遭报应的!”那个男人平静地说道。  “切,什么报应?我才不信那个呢!”马尚飞不屑一顾地说道。  “哎,我当年就和你一样,没有口德。有一次,我在路上和人撞到一起
期刊
民国时候的一天,新城县大十字街上响起一阵鞭炮之声,引得很多人来看热闹。待得硝烟散尽,人们这才看清门面上的匾额,龙飞凤舞地写着几个大字:杨记包子铺。  杨记包子铺的老板名叫杨德才,是个墩实汉子,站在门口,冲大家伙含笑作揖,恳请赏光。当地人啥没吃过,谁会稀罕你的包子?大家伙说说笑笑地散了,却见一人大咧咧地走进小店,坐到桌边,二郎腿一翘,对杨德才说道:“二两包子,半碟老陈醋,醋里放香油和两瓣儿嫩蒜末儿!
期刊
“紧急任务!”晚上下班时,缉毒大队大队长程野突然向队员宣布:“根据内线发来的消息,女毒枭凤姐将携带大量毒品到清潭贩卖,这个女毒枭很狡猾,知道公安机关已经盯上了她,这次改乘动车前来贩毒。嫌疑人身上带有枪支,还可能藏有炸弹,为了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局里安排由林清玉带领一班人马提前一站从唐城上车,在火车上暗中找出女毒枭,由我带领另一班人马在清潭车站暗中埋伏,在女毒枭出站时,实施抓捕。”  “我?”女缉毒
期刊
我爸年纪大了,干农活有些吃力了。  我爸教我耕田,他坐在田边指点我。  学了一个早上,回到家我妈就问我爸:“咱们儿子学得怎么樣了。”  我爸抬頭叹气说:“哎,别说了,还不如我自己耕呢,骂他比自己耕累多了。”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期刊
董子斌本是镇北将军邱鼐帐下的军需官。一次,邱鼐出征剿匪时,董子斌命参军吴成智将军粮运往前线。谁知,吴成智路过天蝎山时,因为好酒贪杯,被一伙土匪将军粮劫了去。邱鼐的大军因为缺粮,延误了战机,致使剿匪失败。  董子斌本应被判死罪,但因其表兄刘大帅为其求情,这才免于一死。董子斌在死牢中被关押了三个月后,又被发配到了濠州。  董夫人为了照顾董子斌,便带着6岁的儿子董猛赶到了濠州。他们刚到濠州,便有一个叫贾
期刊
回到家,儿子和老婆都还没睡着。儿子:“老爸过来!”我刚要过去,老婆也说:“老公过来!”  我对儿子说:“你妈也在叫我,她是我老婆,你是我儿子,我到底该去哪边?”  儿子沉思片刻,一臉严肃地说:“你應该清楚自己姓什么!”  (陈新)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