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习讲究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逻辑思维是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抽象思维主要通过系列问题设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推断力。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最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记忆与理解呢?本文结合新课改的学习体验与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设计良好的课堂问题两种可操作方法。
关键词:兴趣课堂 问题设计
中职学生主要是考不上高中或初中毕业了几年又回来读中职的,他们的数学成绩一般都不是很理想或者说非常差,对数学毫无兴趣。笔者在此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以期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根据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反思。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感兴趣,课堂教学内容就要贴近学生的时代与生活,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数学解任意三角形——正弦定理时,如果直接按照课本里的推导与证明,学生就会觉得难以记忆,但如果稍微与时俱进发挥一下,记忆效果就会好一些,比如举个例子:假如已知温州到台北的距离是320公理,且知道温州、台北、钓鱼岛之间的其中两个角,那你能求得出温州到钓鱼岛距离吗?钓鱼岛相信大家现在都非常关注,但通过以上这个问题,同学们更有兴趣去探研怎么去解这个问题。老师再引导一下,利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长与它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这个已知的定理,就很容易证明出正弦定理。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重视第一手材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具体形象的认识支柱,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又体现了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也就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不仅引出了新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兴趣,这将会使学生加深记忆。有了这些扩展,学生对课本内容,才会产生共鸣,才达到建立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设计良好的课堂问题
问题教学法创始人杜威认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了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物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问题教学法正是看重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爱活动的天性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自发的兴趣。当学生产生了这种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解决,从而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那么怎样创设恰当巧妙的问题?创设问题要注意什么?
1.问题的内容要明确
问题的设计既不要过于肤浅,停留在对不对,是不是的类似提问上,也不要过于深奥,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而是要使学生感到可以解答但又不那么容易解答,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横在眼前却并不陡峭的坡”状态,从而激起他们探求的欲望和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掌握学情,适时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
2.设计问题应该考虑到思维的渐进性、延伸性特点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具有系统性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使问题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网络,并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规律,问题从易到难逐渐深入,问题之间体现出层次性,让学生觉得解答这系列问题如同探索未知之旅,是愉悦而充满挑战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整节课或一个推导定理谋划,精心设计一组针对性强、有步骤的问题,或者把问题的重难点分成一系列较易解答的小问题,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引导学生思维纵深发展,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切中要害,问在知识的关键点,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巧妙所在。正如广西师范大学黄麟生教授所言:“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处设计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在思考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问题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注意提问不应只是教师提问学生的单向活动,也应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这不仅仅指学生请教老师,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向问题、老师质疑,养成问题意识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三、小结
虽然近几年来很多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观念新方法,这些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但要想真正进行一场素质教育的革命,观念先行,还要实践跟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根据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反思。中职学生要学好数学,任重而道远,但作为教育者,也充满信心和热情,积极适时而变,努力为祖国和民族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兴趣课堂 问题设计
中职学生主要是考不上高中或初中毕业了几年又回来读中职的,他们的数学成绩一般都不是很理想或者说非常差,对数学毫无兴趣。笔者在此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以期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根据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反思。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感兴趣,课堂教学内容就要贴近学生的时代与生活,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数学解任意三角形——正弦定理时,如果直接按照课本里的推导与证明,学生就会觉得难以记忆,但如果稍微与时俱进发挥一下,记忆效果就会好一些,比如举个例子:假如已知温州到台北的距离是320公理,且知道温州、台北、钓鱼岛之间的其中两个角,那你能求得出温州到钓鱼岛距离吗?钓鱼岛相信大家现在都非常关注,但通过以上这个问题,同学们更有兴趣去探研怎么去解这个问题。老师再引导一下,利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长与它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这个已知的定理,就很容易证明出正弦定理。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重视第一手材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具体形象的认识支柱,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又体现了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也就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不仅引出了新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兴趣,这将会使学生加深记忆。有了这些扩展,学生对课本内容,才会产生共鸣,才达到建立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设计良好的课堂问题
问题教学法创始人杜威认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了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物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问题教学法正是看重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爱活动的天性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自发的兴趣。当学生产生了这种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解决,从而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那么怎样创设恰当巧妙的问题?创设问题要注意什么?
1.问题的内容要明确
问题的设计既不要过于肤浅,停留在对不对,是不是的类似提问上,也不要过于深奥,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而是要使学生感到可以解答但又不那么容易解答,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横在眼前却并不陡峭的坡”状态,从而激起他们探求的欲望和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掌握学情,适时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
2.设计问题应该考虑到思维的渐进性、延伸性特点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具有系统性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使问题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网络,并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规律,问题从易到难逐渐深入,问题之间体现出层次性,让学生觉得解答这系列问题如同探索未知之旅,是愉悦而充满挑战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整节课或一个推导定理谋划,精心设计一组针对性强、有步骤的问题,或者把问题的重难点分成一系列较易解答的小问题,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引导学生思维纵深发展,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切中要害,问在知识的关键点,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巧妙所在。正如广西师范大学黄麟生教授所言:“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处设计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在思考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问题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注意提问不应只是教师提问学生的单向活动,也应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这不仅仅指学生请教老师,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向问题、老师质疑,养成问题意识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三、小结
虽然近几年来很多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观念新方法,这些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但要想真正进行一场素质教育的革命,观念先行,还要实践跟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根据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反思。中职学生要学好数学,任重而道远,但作为教育者,也充满信心和热情,积极适时而变,努力为祖国和民族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