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体育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特殊的规律,具体表现为:①训练周期较长,高考体育训练的时间最长可达到三年,但体育考生的构成极为复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有明确目的参加训练的学生寥寥无几,多数学生都是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感觉文化课无望时才考虑报考体育专业,这样的话,从开始训练到参加高考,实际训练时间也将近达到一年。②考试项目多,高考体育既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又要考察其专项水平,实际上就是全面考察,这对教练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成绩要求高,高考体育各项目成绩的满分应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考生每一项都要达到这个标准几乎是不可能,但几项的总得分应达到110以上(以江苏省体育高考为例),否则专业很难通过;④读训矛盾突出,高考体育要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双达线才能跨入大学之门。 高考体育招生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门槛,是高校培养优秀师资队伍、选拔优秀运动人才的重要途径。经实践检验加强体育训练,结合文化课单独补课的高考体育训练管理方法是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索 高考体育 训练 方法
高考体育生的来源一般有这么几种:一、刚进入高三,感觉本人文化课成绩很难达到本科线,体育素质一般的。二、从小就在校运动队训练,体育素质较好,但文化课成绩又略显薄弱的。三、本着对体育的爱好,文化课成绩较好,体育素质一般的。四、体育与文化科成绩均不好,想在体育这方面碰运气的等几种。以上几类学生,多数是事与愿违。随着高考体育招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体育训练的行列,招生录取比例也越来越低。如何在这种情况提高体育高考的升学率,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我校经过高考体育训练的摸索,从2008年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近40名体育专业考生。2011年我校16人参加体育高考训练,体育高考11名考生专业成绩均达到125分以上,10人本科双达线。下面结合自己几届的体育高考实践,谈谈自己在体育高考训练中的一些做法,抛砖引玉与同行共享,共同探讨更好更有效的体育训练管理方法。
一、端正学生思想,明确体育训练目标
好的体育苗子,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起来较轻松些,但是,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是在高三才开始参加训练,身体机能的承受能力还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意志品质方面也比较差,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能坚持或训练达不到一定的负荷,从而影响了训练效果。在这方面,在集训前,首先应召开一次动员会,向学生分析当前的体育高考情况,包括文化课的要求,专业课的要求等。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对他们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运动队的队规。这样,学生端正了思想,明确了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就能自觉地积极主动,按质按量地完成训练任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而且训练中一旦学生思想上有松懈,就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训练,体育修养逐步提高,对体育运动有较高层次的思想认识,大多数学生能从被动的训练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训练,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合理的运动量和强度,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
二、体育组教师传帮带制度健全
我校师资队伍稳定,年龄结构合理,分为老、中、青三代,一共12名专职体育教师,教师之间师徒关系密切。教务处把12名体育教师按年龄、工作经验,师徒关系等相对合理的分布到三个年级中,每个年级4名教师(当然这4名教师不是固定的,每学年可根据情况微调),为高中一轮循环教学奠定基础,在安排年级任课教师时就考虑到高考指导体育训练教师的人选,我校高考训练一般两名体育教师,一名有体育高考训练经验的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这样一来年轻教师可以跟着老教师学习、二来可以辅助老教师训练,经过一到两个周期的训练观摩加上自身经验累积,年轻教师就可以尽快成长起来独自带体育高考训练。
三、选好训练人选,组织两到三年系统训练
本人从2008级起就着手准备新一轮的训练工作。高一上学期,和学校协调组建高一年级田径运动队,招收一些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或初中参加过田径运动会取得较好名次的学生、还有一些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校田径运动队补充队员参加区田径运动会;二是为高二即将组建的体育高考队做一个无形的引导。后来有接近20名学生要求报名参加该队,高一这年的作法是利用周二、周四课外活动课和周五下午第八节课,共三节课时训练,这样一来不会影响到学生文化课程学习。训练的总体方案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初步掌握参加体育训练的基本技术与适应体育训练的体能,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强化专业技能。
高二年级,对组建体育高考队进行动员,一是年级部总体动员;二是体育教师平时通过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结合几次大考成绩进行个别动员,本着学生自愿原则。然后对报名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组织他们参加身体素质测验,结合几次大考成绩选出有希望的体育高考人才。从我带的几届学生来看,这些人主要是来自于高一时组建的田径运动队的学生和高二时新动员过来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训练基本也是参照高一的训练方案每周三课时,但训练目标有所提高。给每位考生制订阶段训练目标,两个月测验一次,促使考生有进步的成就感。经过训练学生在运动能力上逐步提高,身体健康、体质增强,并掌握体育各方面的运动技能。
高三年级,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对文化没有进步且运动能力没有明显提高,高考无望的这类学生,找他们个别谈心,分析形势让他们一心回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去。这样体育高考运动队就成立了。训练调整为每周5节课。高三上学期总体训练方案是全面加强各项身体素质,确定个人运动专项进行系统训练,每月测验一次,紧扣高考要求。江苏省高考体育考试时间是定在四月中旬,高三下学期开学后距考试时间只有2个月,因此必须加强冬训。考前一个月,每周训练六课时,安排周一至周六下午4:00-6:00左右训练。考前两周应调整训练计划,安排星期日为临场适应训练与测验,提高考场的心理适应能力。考试前十天开始体能调整,考前六至七天应安排到考场进行与高考考试等同的考试强度测验。剩下的三四天为状态调整。考前两天进考场熟悉场地,做到心中有数。
每周5节的训练课结构为:周一训练速度类、周二训练跳跃类、周三训练力量类、周四速度耐力类、周五有氧运动与专项类,周六周日休息。
每周6节的训练课结构为:周一训练速度类、周二训练跳跃类、周三训练力量类、周四速度耐力类、周五专项与有氧类,周六训练自己薄弱项目、周日休息。
以上两种安排各个教练员有各自的安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训练效果,天气情况、场地器材以及临场情况进行调整。辅导教师应有学期训练计划与周计划;应有每节训练课计划。针对考生的个体差异性安排不同的训练运动量。
四、把握考场节奏,合理的指导考生应考是关键
掌握考生参加考试项目时间,估算考生进行开始做准备的时间。这个时间掌握不好,若提早、延迟对考生的最佳体能发挥都有影响,常带队的教练员都有这经验。准备活动安排大致提前35-40分钟。检录前20分钟左右应完成一般性准备活动,进入考场再进行专门性练习,考前5分钟停止练习。教练员在考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重点提示,帮学生分析考试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应对对策,帮他们树立信心。
五、文化课独立补课至关重要。
体育训练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般,若要达到高考录取要求还有距离。高三第一学期,学校可根据师资条件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他们补课(建议:每周3次每次1小时)。第二学期,体育专业课考试后,每天晚上安排课任教师给体育生进行一个半小时的补课辅导。若每科能提高10分左右,高考能多提高30-40分完全是有可能的。
总之, 体育高考是体育考生跨入大学之门、选择体育工作者职业的重要途径,其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专门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校经过这几年来的摸索,总结的这种训练管理方法是成功有效的。每年均有多名考生考取省内外的体育高等学府,并形成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探索 高考体育 训练 方法
高考体育生的来源一般有这么几种:一、刚进入高三,感觉本人文化课成绩很难达到本科线,体育素质一般的。二、从小就在校运动队训练,体育素质较好,但文化课成绩又略显薄弱的。三、本着对体育的爱好,文化课成绩较好,体育素质一般的。四、体育与文化科成绩均不好,想在体育这方面碰运气的等几种。以上几类学生,多数是事与愿违。随着高考体育招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体育训练的行列,招生录取比例也越来越低。如何在这种情况提高体育高考的升学率,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我校经过高考体育训练的摸索,从2008年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近40名体育专业考生。2011年我校16人参加体育高考训练,体育高考11名考生专业成绩均达到125分以上,10人本科双达线。下面结合自己几届的体育高考实践,谈谈自己在体育高考训练中的一些做法,抛砖引玉与同行共享,共同探讨更好更有效的体育训练管理方法。
一、端正学生思想,明确体育训练目标
好的体育苗子,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起来较轻松些,但是,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是在高三才开始参加训练,身体机能的承受能力还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意志品质方面也比较差,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能坚持或训练达不到一定的负荷,从而影响了训练效果。在这方面,在集训前,首先应召开一次动员会,向学生分析当前的体育高考情况,包括文化课的要求,专业课的要求等。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对他们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运动队的队规。这样,学生端正了思想,明确了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就能自觉地积极主动,按质按量地完成训练任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而且训练中一旦学生思想上有松懈,就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训练,体育修养逐步提高,对体育运动有较高层次的思想认识,大多数学生能从被动的训练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训练,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合理的运动量和强度,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
二、体育组教师传帮带制度健全
我校师资队伍稳定,年龄结构合理,分为老、中、青三代,一共12名专职体育教师,教师之间师徒关系密切。教务处把12名体育教师按年龄、工作经验,师徒关系等相对合理的分布到三个年级中,每个年级4名教师(当然这4名教师不是固定的,每学年可根据情况微调),为高中一轮循环教学奠定基础,在安排年级任课教师时就考虑到高考指导体育训练教师的人选,我校高考训练一般两名体育教师,一名有体育高考训练经验的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这样一来年轻教师可以跟着老教师学习、二来可以辅助老教师训练,经过一到两个周期的训练观摩加上自身经验累积,年轻教师就可以尽快成长起来独自带体育高考训练。
三、选好训练人选,组织两到三年系统训练
本人从2008级起就着手准备新一轮的训练工作。高一上学期,和学校协调组建高一年级田径运动队,招收一些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或初中参加过田径运动会取得较好名次的学生、还有一些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校田径运动队补充队员参加区田径运动会;二是为高二即将组建的体育高考队做一个无形的引导。后来有接近20名学生要求报名参加该队,高一这年的作法是利用周二、周四课外活动课和周五下午第八节课,共三节课时训练,这样一来不会影响到学生文化课程学习。训练的总体方案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初步掌握参加体育训练的基本技术与适应体育训练的体能,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强化专业技能。
高二年级,对组建体育高考队进行动员,一是年级部总体动员;二是体育教师平时通过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结合几次大考成绩进行个别动员,本着学生自愿原则。然后对报名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组织他们参加身体素质测验,结合几次大考成绩选出有希望的体育高考人才。从我带的几届学生来看,这些人主要是来自于高一时组建的田径运动队的学生和高二时新动员过来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训练基本也是参照高一的训练方案每周三课时,但训练目标有所提高。给每位考生制订阶段训练目标,两个月测验一次,促使考生有进步的成就感。经过训练学生在运动能力上逐步提高,身体健康、体质增强,并掌握体育各方面的运动技能。
高三年级,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对文化没有进步且运动能力没有明显提高,高考无望的这类学生,找他们个别谈心,分析形势让他们一心回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去。这样体育高考运动队就成立了。训练调整为每周5节课。高三上学期总体训练方案是全面加强各项身体素质,确定个人运动专项进行系统训练,每月测验一次,紧扣高考要求。江苏省高考体育考试时间是定在四月中旬,高三下学期开学后距考试时间只有2个月,因此必须加强冬训。考前一个月,每周训练六课时,安排周一至周六下午4:00-6:00左右训练。考前两周应调整训练计划,安排星期日为临场适应训练与测验,提高考场的心理适应能力。考试前十天开始体能调整,考前六至七天应安排到考场进行与高考考试等同的考试强度测验。剩下的三四天为状态调整。考前两天进考场熟悉场地,做到心中有数。
每周5节的训练课结构为:周一训练速度类、周二训练跳跃类、周三训练力量类、周四速度耐力类、周五有氧运动与专项类,周六周日休息。
每周6节的训练课结构为:周一训练速度类、周二训练跳跃类、周三训练力量类、周四速度耐力类、周五专项与有氧类,周六训练自己薄弱项目、周日休息。
以上两种安排各个教练员有各自的安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训练效果,天气情况、场地器材以及临场情况进行调整。辅导教师应有学期训练计划与周计划;应有每节训练课计划。针对考生的个体差异性安排不同的训练运动量。
四、把握考场节奏,合理的指导考生应考是关键
掌握考生参加考试项目时间,估算考生进行开始做准备的时间。这个时间掌握不好,若提早、延迟对考生的最佳体能发挥都有影响,常带队的教练员都有这经验。准备活动安排大致提前35-40分钟。检录前20分钟左右应完成一般性准备活动,进入考场再进行专门性练习,考前5分钟停止练习。教练员在考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重点提示,帮学生分析考试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应对对策,帮他们树立信心。
五、文化课独立补课至关重要。
体育训练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般,若要达到高考录取要求还有距离。高三第一学期,学校可根据师资条件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他们补课(建议:每周3次每次1小时)。第二学期,体育专业课考试后,每天晚上安排课任教师给体育生进行一个半小时的补课辅导。若每科能提高10分左右,高考能多提高30-40分完全是有可能的。
总之, 体育高考是体育考生跨入大学之门、选择体育工作者职业的重要途径,其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专门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校经过这几年来的摸索,总结的这种训练管理方法是成功有效的。每年均有多名考生考取省内外的体育高等学府,并形成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