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红妆:留不住的芳华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0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拥有全套色系的口红是每个女生的梦想,这句话,放之古今皆准。虽然没有上百个色号的小黑管,也没有价值上千的整套彩妆,但古代女子化起妆来一点不含糊,如温庭筠所写:“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整头发、敷水粉、抹腮红、画蛾眉、贴花钿,一步都不能少。
  化妆有多复杂?看看现代人的口红包就知道了。

芳华颜色,取于自然


  胭脂是古人妆镜匣中绝对的主角,分为面脂和口脂。在胭脂被发明之前,最早被用来在脸上化妆的染剂是一种自然矿物材料——朱砂。
  朱砂,又称辰砂、赤砂,由于在自然界容易获取,一直被古人作为颜料使用。
  古代虽然面脂口脂不分,但可以看出,最初化妆品中红色染剂主要是用朱砂做的。天然朱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在高温作用下会释放汞硫化物,要是不小心吃下去,会导致汞在人体内累积,形成积蓄性汞中毒。这样的化妆品哪怕是《红楼梦》中“爱吃”胭脂的宝二爷也下不了嘴。
  胭脂的出现正好解除了这一生命与美貌的困境。胭脂的准确传入时间没有定论,《中华古今注》中就说:“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认为胭脂是商朝时从燕地传入的,因此也叫“燕脂”;而《博物志》中则记载胭脂的原料是由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若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汉代,胭脂已经进入中原地区,并成为一种常见的化妆品了。
  红蓝花就是这种胭脂的原材料。这种植物生于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焉支山,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一带。唐代《妆楼记》中也记载:“燕支,染粉为妇人色,故匈奴名妻阏氏,言可爱如燕支。”“燕支”、“阏氏”发音相近,“胭脂”一词——有时又叫“燕脂”——就出自这些词的谐音。古代面脂口脂本没有专门的名字,引入红蓝花后,便一概称为胭脂了。
  除了外来物种红蓝花,紫草、苏木、山花、石榴花等本地植物,也一直被古人用来提取胭脂所需的红色素。

  到了唐代,用来制作胭脂的植物已有二三十种之多,唐玄宗之女永乐公主就曾开辟香料园圃,用来种植制作化妆品所需的各种植物。虽然原料的种类各不相同,但自汉至清,古代胭脂的制作方法一直秉持着以“自然”为美的原则。
  20世纪60年代,美国Cutex公司推出的口红胭脂产品就以原料自然为卖点。
  在花朵到胭脂的这一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萃取花瓣中所含的色素,在西汉时期,匈奴人已经发明一套成熟的萃取方法,被称为“杀花法”。民国时期的《御香缥缈录》中记录了宫廷内司以此法给慈禧太后做玫瑰胭脂的情形: 精心挑选砂红色的新鲜玫瑰,将其反复捣碎成浆,再用细纱布过滤干净,以酸水冲洗,只留下纯净的红色花汁,最后将剪成小块的丝绵纸浸入花汁,十余天后取出阴干。
  鲜花的色香本不能久存,但胭脂能将这一自然孕育的精华留存下来,以人力延长花叶的生命。在萃取花汁之后,古人或以细纱布浸润,或拌以白米粉调色,或加入油脂熬煮使其凝固,以使胭脂成形并方便保存携带。

全能单品,用以百方


  有了胭脂,古人会怎么用呢?
  如果说胭脂像一支着色的画笔,那么,其笔锋所及之处才是真正的精彩。
  古人重仪表看颜值,所以在古代,化妆也是有文化讲规矩的事儿。这一点,在传统京剧脸谱上就可以看出。在京剧脸谱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地位、气质都展露无遗——红脸是忠义英勇,白脸是奸诈阴险,金银两色多是神仙高人;画法上也有三块脸、六分脸、碎花脸等样式,花样可不少!
  不仅是舞台妆,古人的生活妆也颇费心思。在 《妆台论》中就写了几种当时流行的胭脂红妆:“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美人妆是先敷白米粉再施胭脂,以胭脂浓淡调节色调;飞霞妆则是先薄涂胭脂,后以粉轻掩——次序不同,得到的效果不一样。
  点唇,是胭脂红妆中变化最大,时代特征也最鲜明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点唇的习惯由来已久。对古人来说,嘴唇的形色是评判美女的重要标准,娇小浓艳的嘴唇最是令人心动。
  “点唇”一词出自汉代,在这一时期,女性独特之美尚没有得到确立,仍然是以德为先,因此,汉代妆容上讲究“粉白黛黑”,追求清疏自然之美。汉代女子点唇时不会将唇脂涂满整个嘴唇,而是点成一个上小下大的三角圆样式,显得既夺目又不失含蓄。到了隋唐时期,化妆风尚就变得开放多了。且不说唐朝女性以脸宽体胖为美的心胸,光是唐朝女子们前卫浓烈的涂脂抹粉方式,就足以将盛唐气象展现得一览无余。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氛围更是出了名的自由包容,在这样的氛围下,唐朝的化妆法一改汉魏时期的含蓄玄学画风。在点唇之前,她们会以白米粉将双唇及脸颊全部涂白——这样一来,她们本身的唇形唇线,哪怕歪了缺了,也没人发现得了——之后,再用各色胭脂画出中意的唇样,加上华丽的花钿,发型搭配。
  如果古代有亚洲四大邪术,唐人的化妆法绝对排得上号。
  从今天日本艺伎的脸上,我们还能看到独特的点唇式样。
  《清异录》中就曾记载,在晚唐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竟然出现了十七种妇女唇式,并被冠以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圣檀心、万金红等花式妆名,比起现代的妆名可是毫不逊色。
  在现存的唐代敦煌壁画《乐庭环夫人行香图》 中,今天的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半圆形、菱角形、月牙形等各种形状的唇妆。
  唐代之后,人们对唇妆的热情渐渐转向内敛,由宋到清,“胭脂淡淡樱桃颗”的樱桃小嘴始终占据着时尚界的主流地位,甚至出现了《点绛唇》这样的词牌名,不得不说中国男性的审美一直很稳定,但在这千年之中,女性独特的身影渐渐湮灭。

红颜如水,见于詩赋


  文化的潮流也是此消彼长,但画中人诗中事可以长存。在很多时候,人们对古人胭脂红妆的想象更多地来自笔墨书画。
  中国文人在写作中对胭脂红妆的喜爱程度,恐怕不亚于书酒月光,诗人们常用胭脂指代女性,甚至以女性自比。如屈原,在他的楚辞里,香草美人的说法比比皆是。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看上去是写女子化妆之事,实际上是想问问考官自己的成绩如何。
  除了以女子自比,文人笔下的胭脂往往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如李后主亡国后所作的《相见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苏东坡的《菩萨蛮》“夜来残酒醒,惟觉霜袍冷。不见敛眉人,胭脂觅旧痕”——一个是家国之痛,一个是生死之伤,却因胭脂触景生情,用胭脂托物言志。在诗人眼里,在永恒与短暂、生与死的命运交替之中,人的处境与胭脂红妆也是同构的。
  古往今来,当人们展镜梳妆时,对于美好的追求就隐含在轻拍上脸的精彩颜色之中。胭脂其物,以实用立身,生在艳丽之中,受人喜爱,被笔墨记留,却像路途的旅客,绚烂易逝,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别样的记忆。
其他文献
契诃夫一生著有四千多封书信,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奇观”。  契诃夫研究专家、著名翻译家童道明先生甄选出契诃夫最具趣味及阅读价值的两百多封书信,包括契诃夫与俄罗斯文艺界巨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蒲宁等的交往,罕见的写给妻子克尼碧尔的情书,在“德雷福斯案”、声援高尔基等重要历史事件中的正义无畏之举……  本文选取其中四封书信,呈给读者。  ◎致米沙·契诃夫  1879年4月6日,塔冈罗格
年轻的猎狗在田野上打猎,必须要教会它围着猎人跑,不超过射程的距离,也就是五十步的光景,而在树林中还得近些。主要是,它得时刻记住主人,不自行其是。这一切合在一起——在田野上顺着正规的圆圈跑动和在树林里不丢掉主人——叫做正确的搜索。  我带着小罗马走向一座长着灌木丛的山冈。这个灌木丛是划给村民砍柴用的,因此把它称作划用林。当然,这里所有的灌木林都分成地段,每一户要多少柴火都从自己地段上取。有的人根本不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过的人说那就是裴令公的家。您的學生像桃李一样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信仰感,是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词。  在《演员的诞生》中,章子怡面对郑爽的笑场,怒怼刘烨:“你满意什么?他们一点做演员的信念感都没有,你有什么好满意的?”在这档节目中,她反复且极其认真的强调表演的“信念感”、“信仰感”以及“责任感”。  她说,她之所以同意上这档节目,初衷就是“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演员”。因为她,娱乐圈也开始研究“专业”二字。  “信仰感”三个字,让这档综艺节目多次登上热搜榜,成为大
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就有了关于气候、农业和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的研究。近些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该领域的探索也突飞猛进。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其宏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首次接触气候史。此后,其追随者勒华拉杜里相继出版了《公元1000年以来的气候史》和《气候的人文史和比较史》三部曲。在详细分析气候波动数据后,深入探讨饥荒、传染病对人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谢庄《月赋》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马戴《灞上秋居》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蕭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冯
亮照在苇花森林  河堤上奔跑的风  有晚香玉的味道  燕子衔泥,穿梭旧屋堂前  那棵活了五百年的枫杨树又伸出新枝  暮色里,一个似曾相識的人  骑马缓缓走来  面容安详  手里捧着绿色的星光和春天
今天,我看見了两株腊梅。不是一株,不是三株,也不是一万株,恰好是两株。不是黄色,不是白色,恰好是紫色。不是含苞待放,不是落英缤纷,恰好在盛开。尽管别人也看见了它们,但它们既被我看见,就有了属于我的意味。我把我的喜爱添加在它们身上,它们是两株腊梅,我对它们的喜爱是第三株腊梅。
幸福的是永恒的宇宙,永恒的太阳  永恒的天空,永恒的星星  永恒的寂静,永恒的寂寞  没有烦恼,沒有忧愁,没有悲苦  幸福的是短暂的风,短暂的云  短暂的花草,短暂的露珠  转瞬就消逝,转眼就凋零  来不及烦恼、忧愁或悲苦  幸福的是你们,人呵  在永恒的寂静永恒的寂寞的天地间  在虚空而无感情的大千世界里  烦恼、忧愁、悲苦和相爱
以食物、网络游戏、电视剧各种声色娱乐等麻醉自身是无益处的。人需要去直面一切问题,加以自省并克服,以实践去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意识级别,才有可能生长。真正生长着的人,从来不消极与回避,也不沉溺于任何物质或妄念。相反,他们逆大流而行,有叛逆的勇气,也有温柔的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