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史话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花八门的疾病里,癌症是个脾气古怪、难以捉摸又冷酷无情的敌人。全球每年有750N800]~-人死于癌症;它类型众多,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随着百余年工业化、现代化的历程,癌症与人类越走越近。螃蟹,躺着也中枪
  了解癌症的“前世”,必然要从“癌症”命名出发。英文单词Cancer原本是个拉丁语词汇,本意是指螃蟹。在希腊语里,Karkinos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只巨蟹,它长着九条蛇头样蟹爪,被希腊名医塞尔萨斯(Celsus)用来指代癌症。
  不难看出,古代医学家命名癌症时,最先抓住的是癌症的显性特点。很可能是因为,当突兀于体表的瘤肿与它周围肿大、扭曲的静脉血管,就像一只螃蟹凸起的硬壳与挥舞的蟹爪。肿瘤像蛰伏在身体上的螃蟹,叫Cancer也就再合适不过。
  盖伦(古罗马著名医生)是希波克拉底之后的又一位医学权威。他的医学理论独领风骚达千年,统治着中世纪前的欧洲。盖伦使用oncos来指代癌症。这个词的本意是“负担、重负”。在《万病之王:癌症》一书的作者悉达多·穆吉克看来,oncos更像是在告诉人们, “癌症的确是人类基因组内置的负担,是制衡人类渴望永生的沉重秤锤”。现在,肿瘤学的专业学名oncology,就是从oncos演变而来,肿瘤学家则叫做oncologist。
  “在医学辞典中最令人望而生畏的词汇也许就是‘cancer’了。”这是当代科普大师阿西莫夫在《科技名词探源》(卞毓麟译)一书中的说法。他认为,原本意为螃蟹的cancer之所以表示癌症, “只不过是因为患者缠上了癌症就像被蟹钳鳌住了一半,或者,说不定是因为癌的外形有时仿佛像只螃蟹”。汉语中的“癌”
  中文语境里的“癌症”与英文的Cancer意思差不多。那么,有没有兴趣寻找“癌”这个汉字的源头在哪里?悄悄给你透露一点信息,北宋(公元1170年)的《卫济宝书》最早提出“癌”这个字,“痈疽五发,一日癌。”不过别先得意,此“癌”非今天的癌症,而是炎症的一种。到了南宋,名医杨士瀛曾这样描述癌,“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此种令人毛骨悚然之感的描述,倒与癌症的临床表现有相近之处。据说,近代医学最早是19世纪的日本人将Cancer翻译为“癌肿”,进入20世纪后中国才开始使用这个词。
  作为疾病的一种,癌自然是以“、广”为部首。下面的“出”也是一个字,读音为y6n。望文断义,岳便是山崖之上岩石累积,借以形容癌症坚硬难抵、状若累卵之势, “取山形以喻疾也”。中国有句俗话叫“病来如山倒”,人体和凶狠癌细胞的战斗,就如同经历了一场山崩地裂。
  有趣的是,与“癌”字结构相近的是“疝”字。医学上,疝(hernia)是指某一脏器通过周围组织中较薄弱的部位形成隆起,也就是疝气。一般来说,疝会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给人带来不适感和疼痛。摸上去,疝是一个硬结或肿块,这种表观上的特点与癌是相似的。因此,两个字在字型上的相似,也是有道理的。所不同的是,疝是一种良性疾病,不像会转移侵袭的癌。人的双重身份
  联系到生活之中,不知你是否发现癌症是一种被赋予别样色彩的疾病。生活中、影视剧里或者小说故事中,当身边的人不幸患上癌症时,人们谈论它的方式总是支吾遮掩,若即若离。病人若感觉什么不对劲,也会问医生这样一句话:“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你就直说吧!我能Hold住!”人们往往不轻易谈论癌症,癌症成为若隐若现的疾病,似乎只要一提到它就意味着阴阳两隔!
  “每个降生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是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身份证,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如是说道。
  《细胞叛逆者:癌症的起源》,是一本癌症学家写给普罗大众的科普书。所谓的“叛逆”,自然是走错了路,不按常理出牌。这本书的前两段话,用文学的手法,将侵蚀、毁害身体的癌症描述得非常形象:癌症,它几乎肆虐横行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肿瘤袭击大脑和脏腑、肌肉和骨骼。有一些潜移默化,有一些则来势汹汹。人体组织中出现肿瘤意味着正常功能毁于一旦,大厦将倾,混乱不堪。人体的生物机制原本是如此完美、精密、妙不可言,然而这一切都因癌症发生而尽毁。无论癌症在何处现身,它们只是以外来生命形式的面目出现,鬼鬼祟祟地潜入人体,然后在人体内启动毁灭之旅。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真相永远比它复杂、有趣。
  特别注意一点,癌细胞并非入侵的外敌,它们是人体正常细胞在某种诱因下发生变异的产物。肿瘤其实是人体细胞筑就的噩梦,它们侵蚀生物秩序,破坏生物功能,在缺乏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它就所向披靡,令整个复杂的生命体系土崩瓦解。就癌细胞本身来说,其生命力是相当强的,由于细胞凋亡机制无法控制癌细胞,它可以不受限制地生长。国曼彻斯特大学有位叫齐默尔曼教授的奇人,为了寻找癌症起源研究过上百具木乃伊。在一具公元200~400年间的木乃伊上,他找到了直肠癌发生过的证据。
  整体而言,古代人寿命较短,大部分人还没到患癌症的年龄,便可能因饥荒、战乱或传染病(欧洲中世纪爆发的黑死病致死约7 500万人)而死亡。即便在19世纪,癌症也只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原因很简单,当时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也就是说,他们在离世前压根没机会得癌症——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过,青少年与儿童多发血液系统肿瘤,比如白血病和肉瘤。
  美国曾经有项调查,如果你是男性,患癌症的几率大概是44.29%,最终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23.2%:如果你是女性,患癌的几率则为37.76%,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19.58%。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癌症的描述中,罗列了下述重要事实:
  癌症是人类一个主要死亡原因,在2008年造成76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每年,大多数癌症死亡由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造成。大约有30%的癌症死亡源自五种主要行为和饮食危险因素: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抽烟及饮酒。癌症研究隐秘史
  我十分乐意将下面两本著作推荐给大家,《万病之王:癌症》与《拉克丝的不朽生命》,它们都是以癌症为主题词的非虚构作品,均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阅读它们,会被那不为人知的历史吓一跳!
  整体而言,癌症的治疗难度 极高,疾病机理复杂,对其科学研究数量也最多。换言之,想就癌症撰写一本传记,的确是个有点“狂妄”的想法。不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癌症医生和研究者悉达多·穆吉克做到了。他所撰写的《万病之王:癌症》既梳理了古埃及以来的癌症历史,又重点描述了上世纪中期以来的肿瘤三大治疗手段(放疗、化疗、手术)。
  《万病之王:癌症》这本书的封面淡而素雅,只在封面正中央的下方印有一只螃蟹,显得特别突兀。穆吉克认为,攻克癌症之路漫漫,但仍要抱以乐观态度和信心。量变引起质变,人们在癌症研究上取得的一丁点进步,只要循序累积,终将“摧毁”癌症。
  癌症被誉为万病之王。在两百余种癌症里,哪一种又堪称王中之王呢?答案是胰腺癌。胰腺癌一旦诊断,其平均生存期多不逾半年,五年生存率不到5%。荣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拉尔夫·斯坦曼教授,于获奖消息公布前3天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8岁。苹果之父,神一样的人物史蒂夫·乔布斯也因胰腺内分泌肿瘤(严格说来,只能算是胰腺癌的笼统说法)去世,享年56岁。
  《拉克丝的不朽生命》则是从一株细胞入手,追寻出一个跌宕起伏的科学故事。有的人死了,她的细胞却永远活着——你能想象是什么情况吗?这位逝去的人叫海瑞塔·拉克丝,她的细胞是宫颈癌细胞,成为人类首株永生的细胞,简称Hela细胞(海拉细胞)。
  她是一名美国黑人妇女,她因子宫颈癌于1951年10月4日病逝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年仅三十一岁。她原是无人闻问的小人物,却因取自她的活体癌细胞株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意外成为造福无数世人的无名英雄。她的细胞飞入太空,成就数位诺贝尔奖;无可量数的细胞,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生长在实验室的培养瓶里。可是,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种Hela细胞到底来自于谁。
  如果你立志于医学或生物学,将来某一天极有可能与Hela细胞相遇,诱导你闯入微小却足够神奇的细胞之境。我清晰记得一位生物学朋友对我说过,“我最爱Hela细胞了。她好养活,不娇气,在显微镜下又容易辨认。”是的,Hela细胞培养了很多人对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的热爱。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言,“美国人医治这种该死的疾病(癌症)的时间成熟了,我们应该集中像研究核裂变以及登陆月球所付出的力量来做这件事……”走过了40年,抗癌之战,有喜有忧!喜的是,威胁人类的七种主要癌症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趋势。忧的是,当研究愈发深入,困惑科学家与医生们的问题也越多。不过,面对癌症这个狡猾的老敌手,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从来未放弃!
其他文献
测试问题:有个玻璃杯在水池的边缘,眼看就要掉下来了,你认为它的破损程度会怎样?  A 底座碎掉 B 完好无损 C 粉碎 D 瓶口摔掉一块  答案分析:  选择A:为朋友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你比感情用事的人更莽撞也更激进,经常没搞清楚状况就跳出来替朋友出头。这样做虽然很耿直,但却会给朋友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越帮越忙的人就是你啦!  选择B:认为礼尚往来很正常的人  你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在乎人家给你
期刊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一只壁炉。”这是一位14周岁的初三女生在画中表达的。  根据作画者描述的情况,这只壁炉的故事是这样的:  这是一只在老房子里的壁炉。老房子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这只壁炉在一楼的书房里,左边画的就是书架。只有冬季才会使用。它最喜欢的三件事情是:一是有人住在这座房子里;二是有人经常燃起壁炉;三是有人坐在壁炉旁,并且会经常说说话。如果壁炉也有一生的话,它是从房屋建好时就诞生了,历经了
期刊
美国开发第五代战机之初,要求两个不同的项目相互竞争,通过多种考核评价之后才能决定哪一种战机赢得合同。无论-22还是F-35,曾经都面对一个极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分别是YF-23空中优势战斗机与X-32联合打击战斗机。  虽然YF-23与X-32未能赢得生产合同,但并不意味这两型战斗机不是凶悍的空中霸王,传说拥有梦幻般设计的YF-23,其隐身与超音速巡航能力是所有隐身战斗机中最强悍的。  X-32  
期刊
钻石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他纯净、坚贞、永恒的品质,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更是爱情的象征。钻石不仅有让人眩晕的美丽,更有让人晕倒的价格。当俄罗斯“珀匹盖”陨石坑的钻石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的消息传出时,你是不是顿时觉得钻石君从此会身价大跌,以后买钻石就跟买白菜一样方便、便宜?不,钻石君没那么简单,钻石不是你想撞,想撞就撞得出来的。如果你还不知道钻石君的前世今生,那么请听我说
期刊
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锅热乎乎的美味是最幸福的事。这种情景在各个地方部有不同的呈现,比如在东北,人们喜欢煮上一锅酸菜白肉;在北京,人们喜欢用紫铜火锅涮羊肉;在四川,人们喜欢香辣诱人的麻辣火锅,这些美味都少不了画龙点睛的东西——酱汁。  没有人不喜欢各种酱汁的鲜香。倘若走到超市看看,光是酱油就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酱油、生抽、老抽,还有诸如海鲜酱油、蒸鱼豉油与草菇酱油等等。作为用显微镜试图窥探微观世界的人
期刊
据说早在建造金字塔之时,埃及人便使用起了最原始的升降系统,类比一下,每到饭点宿舍楼外那上上下下专门用来实现货币与食物的等价交换的吊篮可算是极其民用的一个升降设施了。此外,还别忘了生活中另一个常见的升降设施一电梯。  不咬人的大嘴  升降梯的安全感从何而来?这么说吧,如果你和猫哥一样,每天都“享受”着公交车带来的拥挤“福利”,一定见过被公交车门夹住头、脖子、手、脚、包等各式人体器官或随身物品的场景。
期刊
锰是过渡元素,跟大名鼎鼎的铁元素是邻居,处处也是跟铁较劲。锰是个超级小心眼,每一处都要强调自己的重要性。钢铁中加上锰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让合金材料变得又坚硬又具有韧性,可以盖房子修桥梁,多么巨大无比的挑梁都能撑得住。坚硬而有韧性是好事情,能有这个本事得称赞一下。但是,先不用着急高兴。锰这个小心眼只有占据到13%以上才使力,占据分量少的时候就耍脾气了,如果仅占2.5%~3.5%的话,它就不干了,它会
期刊
福尔摩斯这位最著名的侦探,只要出现在案发现场,总会是这里瞧一瞧,那里看一看,放大镜与皮尺成为他最重要的鉴证工具。到了《名侦探柯南》,这位猫哥连续看了15年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推理秀,除了用麻醉针麻晕毛利叔叔15年以外,这位“小同学”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检查案发现场。  不管你是哪位名侦探,推理得再漂亮也无法作为定罪依据,谁也跳不出寻找案发现场各种物证的套路。  神奇的指纹  指纹技术自从被发现以来,在
期刊
气候特点  在古代社会,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预示着春耕大忙季节在即。立春后气温回升,在我国常常以中原地区为参照系,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快要结束。实际上,立春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春季开始,我国南北各地在气候上展现出不平衡的特点,长江以南气温增高,可是东三省还是寒风刺骨,西南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而在海南岛则可能是夏日气息了。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
期刊
每天,国际空间站默默无闻地运行在近地轨道,晴朗无云的夜空,你有没有想过抬头搜寻属于国际号空间站的那一个星点?NASA分管人类探索与行动的副主管威廉‘格斯登美尔说:“看到空间站从头顶飞过,意识到人类建造了这样一个轨道飞行器,几乎任何人在合适的时机抬头都能看到,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国际空间站,源于美国在冷战背景下的战略防御计划,因冷战结束就差那么一点项目就解散了。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由于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