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个体学习最重要的内在动力,但当前的数学教学却忽视和压抑了学生兴趣发展,本文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转变教师的角色、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心理学认为,智力活动需要在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活动的参与下才能顺利进行。兴趣是个体最好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和钻研。正如日本教育家村木久一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理性审视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就会发现广大数学成绩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同学一个共同的心声——数学,想说爱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将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作一些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数学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
⒈以教师为中心
在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走进课堂就讲定义,再讲例题,而且是一讲到底。这样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观众,几乎没什么参与的机会。在这样千篇一律的枯燥课堂中,即使是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也会觉得无味,更不用说那些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了。再者,在同一个学校,尽管各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教学往往使用的是统一的集体备课教案,进行的是同样的教学进度;在同一个班级,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但布置的同样的作业,用的是同样的试卷。这样,教学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那些始终“吃不了”的中等以下的学生,怎么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⒉以学科为本位
在高考指挥棒的桎梏下,当前的数学教学以学科为本位,将原本生动的、有意义的教学囚禁在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像研究性学习、数学课外活动等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要么被贴上形式主义的标签,要么束之高阁,等上级来检查再说。为了追求片面的教学质量,数学老师经常是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透支了学生的精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强烈的动机,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疲于应付,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自暴自弃,沮丧不已,而且会恶性循环,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可见,以学科为本位的数学教学忘记了教育的另一半。
⒊以及分数论英雄
在指挥棒以及学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对学生的数学评价仍然是分数论高低,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数学考试只能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运用进行考查,它无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了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所以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奇怪了。事实上,如果数学不是高考的重要内容,那孜孜不倦地从事数学学习的学生将会是凤毛麟角。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
可见以学科为本位和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现状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理念认为,普通高中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⒈转变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⒉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⑴因材施教。数学教学不能只围绕少数“尖子”生,它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例题的选择要注意梯度性,作业布置不要搞统一化。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教师要用“心”施教,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对于学习中有困难或遇到挫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在学习中表现不错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对于心理素质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⑶倡导主动的学习方式。其一,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其二,课堂上要给学生适当的讨论机会和实践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体验。
⒊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在教学中,积极地开展数学专题讲座、科普报告写作、专题资料收集、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拓展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某些数学知识有了更充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黄金分割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开设“艺术中的数学”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巴赫音乐中的对称之美、艺术设计中的黄金分割之美等,或者也可以指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地去研究数学中的艺术之美。
⒋评价要注意开放性和差异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突出其诊断和激励功能。因此,数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而且要用访谈、案例分析、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有什么想法。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更好地诊断自己,更好地激励自己。
【关键词】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心理学认为,智力活动需要在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活动的参与下才能顺利进行。兴趣是个体最好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和钻研。正如日本教育家村木久一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理性审视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就会发现广大数学成绩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同学一个共同的心声——数学,想说爱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将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作一些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数学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
⒈以教师为中心
在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走进课堂就讲定义,再讲例题,而且是一讲到底。这样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观众,几乎没什么参与的机会。在这样千篇一律的枯燥课堂中,即使是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也会觉得无味,更不用说那些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了。再者,在同一个学校,尽管各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教学往往使用的是统一的集体备课教案,进行的是同样的教学进度;在同一个班级,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但布置的同样的作业,用的是同样的试卷。这样,教学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那些始终“吃不了”的中等以下的学生,怎么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⒉以学科为本位
在高考指挥棒的桎梏下,当前的数学教学以学科为本位,将原本生动的、有意义的教学囚禁在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像研究性学习、数学课外活动等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要么被贴上形式主义的标签,要么束之高阁,等上级来检查再说。为了追求片面的教学质量,数学老师经常是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透支了学生的精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强烈的动机,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疲于应付,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自暴自弃,沮丧不已,而且会恶性循环,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可见,以学科为本位的数学教学忘记了教育的另一半。
⒊以及分数论英雄
在指挥棒以及学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对学生的数学评价仍然是分数论高低,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数学考试只能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运用进行考查,它无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了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所以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奇怪了。事实上,如果数学不是高考的重要内容,那孜孜不倦地从事数学学习的学生将会是凤毛麟角。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
可见以学科为本位和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现状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理念认为,普通高中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⒈转变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⒉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⑴因材施教。数学教学不能只围绕少数“尖子”生,它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例题的选择要注意梯度性,作业布置不要搞统一化。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教师要用“心”施教,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对于学习中有困难或遇到挫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在学习中表现不错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对于心理素质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⑶倡导主动的学习方式。其一,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其二,课堂上要给学生适当的讨论机会和实践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体验。
⒊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在教学中,积极地开展数学专题讲座、科普报告写作、专题资料收集、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拓展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某些数学知识有了更充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黄金分割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开设“艺术中的数学”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巴赫音乐中的对称之美、艺术设计中的黄金分割之美等,或者也可以指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地去研究数学中的艺术之美。
⒋评价要注意开放性和差异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突出其诊断和激励功能。因此,数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而且要用访谈、案例分析、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有什么想法。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更好地诊断自己,更好地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