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态课堂是较新的一个教学理念,能够使数学课堂从“教”向着“学”的方向进行转变,生态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就是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有自主的思维时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以学生教学生的描述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态课堂的生成。本文针对以核心问题促进生态数学课堂的生成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核心问题;生态数学课堂;生成;促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58-02
生态课堂的主要定义就是对自然界进行模拟的一种说法,在自然界中,动植物以及自然元素等都能够和谐的在一起生存,并且共同组合成了一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而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环境为类比,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还有课堂评价这四者共同组合成了课堂教学生态链,这几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并且相互影响的,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数学生态课堂的构成因素以及概念
课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就是教授过程、学习过程、师生为了完成这一过程所采取的各种心理方式以及行为方式。而生态课堂中不仅要具备以上几种构成要素,同时也要确保各个要素能够与传统课堂中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区别。在生态课堂中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真实性、动态性、发展性以及生成性。将这四个特征进行结合,可以大致的勾勒出生态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型。数学生态课堂主要就是在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以此差异为前提,师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以及情感的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是井然有序的,但同时教学方式也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目标是已经固定的,但是最终的教学结果是生成的。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进行思维碰撞的方式,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
我校近两年提出“生态教育”,在保证落实国家课程目标、凸显学科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强化生态各相关领域内容的学习、强化生态价值观的培育。“生态教育”下的“生态课堂”课堂形式是:“尊重知识、尊重规律、尊重生命”,构建“生命、生活、生动、生长”的生态课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态课堂”提出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教学四环节。
(1)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
(2)在教师初步汇集资源的基础上,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
(3)通过生生、师生多向互动,形成对“生长元”多解的“方案性”资源。
(4)教师汇集不同的方案性资源,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形成不同方案性资源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不难看出,问题的提出、解决、生成、并引发新的开放性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
二、自由解读,提出问题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学习状态都与自身所学的学识水平以及生活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数学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关注,使所有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提升。因此,课前,教师钻研教材,根据本课实践,事先预设本课几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知识内容进行阅读思考,结合自身的经验,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也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解读教材的方式,自主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梳理,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点进行明确,这样,通过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同努力,将本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明确,使课堂教学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能够直接进入到知识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为学生教授《除法的竖式》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先设计几个核心问题,首先课上安排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且要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一些自己认为较为重要的问题。在开始教学之后,学生分组进行交流阅读,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要从学生所提出的各種问题中引出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内容,例如:
1.既然横式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学习竖式?
2.除法竖式为什么和加减法竖式不一样?不一样在哪?有一样的地方吗?
3.为什么例题先呈现“有余数”,再出现整除的?
这几个问题也正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这几个问题进行解决,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同时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学生只有在这种课堂中,才能够得到提升[1]。
三、自主探索,思考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要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是由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还是跟随教师的领导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展开思考,能够节省更多的探索问题解决方式的时间,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最终成为知识内容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内容的创造者以及探索者,并且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能充分的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并且无法享受到探索知识之后的乐趣。因此,在生态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索,自主进行思考,并且也要通过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得出更多的知识点以及学习思路。 1.在活动中思考问题。
数学学习也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围绕核心问题我设计三个活动:
活动一 探索发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
活动二 探索发现: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
活动三 探索发现: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
三个活动,自主探索,数据的当场收集很具说服力,层层淘汰,三个活动环环相接,排除两边的和小于第三邊,排除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集中注意力讨论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否围成?形成表格,激发矛盾,从1、8、6入手集中解决难点,从而引出“任意”两字,水到渠成,突破难点,三个层次的验证,层层深入。整个探索发现过程分三个活动场景进行,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归纳验证、寻找反例等数学活动中思考、辨析,进一步完善认知,为学生构建了一种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数学思维模式。
2.在质疑中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中会产生新的问题,会对老师、同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过程产生疑问,从而形成新的问题,产生质疑,这也是生态课堂的核心所在,让学生的课堂生命得到生长。在《除法的竖式》一课中,除法竖式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有较大差别于以往的新知,在互动质疑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理解,知道除法竖式中各个数的书写位置及其目的,知道除法竖式中书写顺序及其原因,特别是通过与减法竖式的比较,感受除法竖式的优势,通过“质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在冲突中思考问题。
有冲突才有碰撞,有碰撞才有思考,有思考的课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成功的课堂。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教师不能直接将加减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而应当安排学生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研究,并且也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最终得出计算结果,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竖式来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错误的计算方式以及正确的计算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同时也能够从中找出最合适的计算方法。例如:小明与小丽在买东西时,小明花费了7.23,小丽花费了2.6,他们二人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将末尾对齐而不是将小数点对其的现象;也有将小数点对齐而不是将末尾对齐的方式,如此一来,就导致出现了两种计算结果。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将小数的末尾对齐在进行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因此,最终交流讨论得出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应当将小数点对齐而不是将末尾对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能够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态数学课堂中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质量[2]。
四、立足练习,生成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将此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培养,同时也要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意识的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使学生生成数学问题,并且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发展,最终形成数学素养。
例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教学的出发点以及结束点放在学生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解决方面,而应当充分的利用课本教材中的提示语,不断的抛出“你还能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问题吗?”这类的问题,以此来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并且要使学生生成更多的知识问题,同时要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拓宽自身的数学视野,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3]。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生态数学课堂,必须要以问题为起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以及自主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生态课堂中提升自己。在构建生态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课前预设问题、课中实施、练习生成,以核心问题促进生态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魏波.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空间解析几何教学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167-168.
[2]于朝霞,顾亚楠,张向阳,等.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33):6557-6560.
[3]羊雪姣.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1):69-69.
【关键词】核心问题;生态数学课堂;生成;促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58-02
生态课堂的主要定义就是对自然界进行模拟的一种说法,在自然界中,动植物以及自然元素等都能够和谐的在一起生存,并且共同组合成了一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而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环境为类比,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还有课堂评价这四者共同组合成了课堂教学生态链,这几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并且相互影响的,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数学生态课堂的构成因素以及概念
课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就是教授过程、学习过程、师生为了完成这一过程所采取的各种心理方式以及行为方式。而生态课堂中不仅要具备以上几种构成要素,同时也要确保各个要素能够与传统课堂中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区别。在生态课堂中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真实性、动态性、发展性以及生成性。将这四个特征进行结合,可以大致的勾勒出生态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型。数学生态课堂主要就是在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以此差异为前提,师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以及情感的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是井然有序的,但同时教学方式也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目标是已经固定的,但是最终的教学结果是生成的。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进行思维碰撞的方式,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
我校近两年提出“生态教育”,在保证落实国家课程目标、凸显学科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强化生态各相关领域内容的学习、强化生态价值观的培育。“生态教育”下的“生态课堂”课堂形式是:“尊重知识、尊重规律、尊重生命”,构建“生命、生活、生动、生长”的生态课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态课堂”提出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教学四环节。
(1)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
(2)在教师初步汇集资源的基础上,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
(3)通过生生、师生多向互动,形成对“生长元”多解的“方案性”资源。
(4)教师汇集不同的方案性资源,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形成不同方案性资源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不难看出,问题的提出、解决、生成、并引发新的开放性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
二、自由解读,提出问题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学习状态都与自身所学的学识水平以及生活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数学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关注,使所有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提升。因此,课前,教师钻研教材,根据本课实践,事先预设本课几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知识内容进行阅读思考,结合自身的经验,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也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解读教材的方式,自主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梳理,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点进行明确,这样,通过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同努力,将本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明确,使课堂教学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能够直接进入到知识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为学生教授《除法的竖式》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先设计几个核心问题,首先课上安排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且要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一些自己认为较为重要的问题。在开始教学之后,学生分组进行交流阅读,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要从学生所提出的各種问题中引出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内容,例如:
1.既然横式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学习竖式?
2.除法竖式为什么和加减法竖式不一样?不一样在哪?有一样的地方吗?
3.为什么例题先呈现“有余数”,再出现整除的?
这几个问题也正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这几个问题进行解决,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同时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学生只有在这种课堂中,才能够得到提升[1]。
三、自主探索,思考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要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是由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还是跟随教师的领导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展开思考,能够节省更多的探索问题解决方式的时间,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最终成为知识内容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内容的创造者以及探索者,并且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能充分的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并且无法享受到探索知识之后的乐趣。因此,在生态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索,自主进行思考,并且也要通过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得出更多的知识点以及学习思路。 1.在活动中思考问题。
数学学习也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围绕核心问题我设计三个活动:
活动一 探索发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
活动二 探索发现: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
活动三 探索发现: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
三个活动,自主探索,数据的当场收集很具说服力,层层淘汰,三个活动环环相接,排除两边的和小于第三邊,排除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集中注意力讨论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否围成?形成表格,激发矛盾,从1、8、6入手集中解决难点,从而引出“任意”两字,水到渠成,突破难点,三个层次的验证,层层深入。整个探索发现过程分三个活动场景进行,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归纳验证、寻找反例等数学活动中思考、辨析,进一步完善认知,为学生构建了一种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数学思维模式。
2.在质疑中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中会产生新的问题,会对老师、同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过程产生疑问,从而形成新的问题,产生质疑,这也是生态课堂的核心所在,让学生的课堂生命得到生长。在《除法的竖式》一课中,除法竖式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有较大差别于以往的新知,在互动质疑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理解,知道除法竖式中各个数的书写位置及其目的,知道除法竖式中书写顺序及其原因,特别是通过与减法竖式的比较,感受除法竖式的优势,通过“质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在冲突中思考问题。
有冲突才有碰撞,有碰撞才有思考,有思考的课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成功的课堂。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教师不能直接将加减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而应当安排学生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研究,并且也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最终得出计算结果,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竖式来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错误的计算方式以及正确的计算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同时也能够从中找出最合适的计算方法。例如:小明与小丽在买东西时,小明花费了7.23,小丽花费了2.6,他们二人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将末尾对齐而不是将小数点对其的现象;也有将小数点对齐而不是将末尾对齐的方式,如此一来,就导致出现了两种计算结果。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将小数的末尾对齐在进行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因此,最终交流讨论得出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应当将小数点对齐而不是将末尾对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能够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态数学课堂中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质量[2]。
四、立足练习,生成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将此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培养,同时也要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意识的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使学生生成数学问题,并且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发展,最终形成数学素养。
例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教学的出发点以及结束点放在学生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解决方面,而应当充分的利用课本教材中的提示语,不断的抛出“你还能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问题吗?”这类的问题,以此来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并且要使学生生成更多的知识问题,同时要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拓宽自身的数学视野,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3]。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生态数学课堂,必须要以问题为起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以及自主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生态课堂中提升自己。在构建生态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课前预设问题、课中实施、练习生成,以核心问题促进生态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魏波.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空间解析几何教学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167-168.
[2]于朝霞,顾亚楠,张向阳,等.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33):6557-6560.
[3]羊雪姣.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1):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