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能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未来的高层建筑结构将朝着多层化、超高化、轻质化及抵抗灾害能力高强化方向发展,这将造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推动也迫在眉睫,从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位移角限值标准来对结构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进行判别,提高对结构加固过程中薄弱环节判断的水平。本文以灾害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向导,研究灾害能量在载体介质中的传播演化机理关系,通过分析地震能量演化各环节的致灾规律,为高层建筑结构在能量作用下的破坏薄弱点的判断作理论基础,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建立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模型,进行结构在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及时程分析研究,实现高层建筑结构对地震灾害预警技术不断成熟化作参考。
  关键词:能量质环理论;高层建筑;薄弱环节;致灾机理;灾害预警;耗能减震
  中图分类号:TU31 文献标志码: A
  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快速发展,对于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目前高层建筑结构的加固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针对性地进行结构加固首先需要对结构在地震灾害作用下破坏机理的研究,从能量链演化各环节对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行逐步分析,并采用相关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实现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为弱势环节的判断与结构加固设计高效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高层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
  鉴于已建建筑的使用不断接近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加固作为研究领域之一将逐步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与抗震减灾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
  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过程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美国学者Biot通过若干地震记录工作后,第一次提出了反应谱的概念[1],这是抗震研究的开端;到了五十年代初,研究学者Housner将反应谱应用到了抗震设计当中,这使得结构抗震设计大跨步的向前发展,通过Housner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在抗震设计领域实现了结构地震反应动力计算工作,之后该方法被称为时程分析法。
  1.2 基于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
  目前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由静力法逐步向反应谱法进行过渡,国内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接近成熟化。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生在美国西岸的洛杉矶城6.7级大地震及日本阪神7.2级的大地震,震后发现建筑结构倒塌破坏并不是很多,但是对当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不断吸取外国对于抗震加固设计方面的研究经验及国内无数致力于抗震设计方面的研究者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规范中提出了结构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设计方法,即设计的第一阶段主要以反应谱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第二阶段则以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为研究核心。通过该方法借鉴,我国在抗规中提出了基于性能化研究结构抗震的新思路,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2.高层建筑结构破坏机理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地震能量链演化机理[2]及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从能量致灾角度研究灾害能量在载体介质中演化行径及对高层建筑构件的破坏作用影响,作为探究结构在地震能量作用下薄弱环节确定的理论基础。
  2.1 地震能量链式演化形态
  地震能量链式演化形态非常复杂,突变理论[3]认为,地震灾害的诱发需要一段过程的演化,地震能量链式演化关系主要以能量链的演化与承载介质颗粒形态波动的转化为研究方向。地震能量在载体介质中的传输、积聚、演化发展、爆发呈现了能量链演化的主要形态,即地震能量以波的形式在载体介质传播,此过程伴随着能量的不断积聚,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地震能量将以能量质点的形式存在,能量质点将以破坏力的形式作用于介质颗粒。能量质点在传输演变过程中也不断的由量变转为质变,最终将以能量破坏面、能量破坏体的形式继续演化发展,当破坏体传输到高层建筑结构时,能量破坏作用将以演化放大作用施加于结构基础与结构构件,导致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这也体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结构基础隔震及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不断研究。
  2.2 地震能量链式演化对结构抗震的影响
  地震能量破坏作用导致结构过大的变形,关系到结构的抗震性能,我国抗规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4-5],通过限制建筑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限制[6](见表1)来进行抗震设计。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对建筑结构进行不同荷载工况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7]与时程分析对加固前后的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耗能减震效果的对比分析。
  表1 性能目标取值
  3.高层建筑结构薄弱环节的确定
  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民用建筑,结构形式为:7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0.05g,场地类型为II类,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取0.35s,层高均为3.6m,
  建筑总高度36m,采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及计算模型如图1、2所示。
  3.2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由表2分析可知,对于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X与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第二层,分别为1/105、1/169,X向不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1/120的性能目标要求,Y向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1/120的性能目标要求,通过分析对抗震结构设置附加粘滞阻尼器,其分布的位置即在结构薄弱点上。
  3.3 通过时程分析进行加固耗能效果的对比
  对以上各图进行加固前后的对比分析,原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X向不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故只针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X向各指标进行分析验算。附加粘滞阻尼器后的结构,其速度、加速度、层间位移角出现一定幅度的降低,表明其耗能减震效果明显。由图3-图7分析可知,X方向加固前后顶点位移降低约2.6%,X方向加固前后顶点加速度降低约11.1%,X方向加固前后顶点速度降低约27.08%;在El Centro波作用下,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降低约46.7%;在TAFT波作用下,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降低约39.29%,X方向加固前后楼层相对位移略有降低,加固后各指标均能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4.总结
  (1)从能量链式演化角度透析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灾害作用下的响应,作为抗震加固设计的理论基础;
  (2)将能量链致灾过程形态变化理论与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及时程分析向结合,实现抗震加固设计的高效化,打破传统盲目尝试设计的新思路;
  (3)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构在不满足抗规性能目标要求方向结构顶点位移、顶点加速度及层间位移角等参量,对比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4)通过性能分析,以本工程实例加固设计方法对未来我国基础设施抗震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庆昌、孙金墀、郑琪.建筑结构抗震减震与连续倒塌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3-59.
  [2] 周云.耗能减震加固技术与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45.
  [3] 刘秉正、彭建华.非线性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93.
  [4] Housner G W,Bergman L A,Caughey T K.Structural Control:Past,Present and Futur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1997,123(9).
  [5] 肖明葵.基于性能的抗震结构位移及能量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7] 王昌兴.MIDAS/GEN应用实例教程及疑难解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7-81.
  [8] 高路恒、肖盛燮.地质灾害能量质环理论结构模式梗概[J].《灾害学》,2013 Vol.28 No.3:181-184.
  [9] Anil K.Chopra.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 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6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了乌鲁木齐发展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贡献,以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对城市低碳建设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urban rail transit effect, Urumqi  Li Xiao-yang, Liang Dong, Yang Can-jie  (Xinjia
期刊
摘 要:我市是历史上洪、涝、旱灾害频繁的地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兴修水利,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完善的水利设施。现为充分发挥水利资源和水利工程效益,加强了管理,使水利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资源利用;管理措施探讨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four  Xue-Wei-li, Li Jing-chen
期刊
摘 要:塔里木河流域降水量很少,基本上属于极端干旱区,生态坏境极为脆弱,春旱、夏洪、盐碱和风沙漠是流域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流域内不同域有其各自的特点。塔里木河降水稀少,蒸发张烈。塔里木河本身不产流,主要由阿克苏、和田河、叶尔羌河和孔雀河补给。塔里木河是新疆最干早的地区之一,生态坏境十分脆弱。  关键词:塔里木河;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Tarim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浙江省的地方法规和技术措施,结合本公司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整合。主要陈述施工图建筑设计总说明中容易遗漏、犯错的内容,特别是新的法规和技术上的要求,具体叙述工程概况、屋面、安全防护、消防、防水、防雷、无障碍、门窗和玻璃、幕墙、电梯、节能、室内外环境、用户自理、套用图集等应有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师;技术职责  Construction drawings a
期刊
摘 要:软土地基含水量大、天然空隙大、渗透性小、黏结系数小、抗剪强度低,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的设计要求。如果处理不好,城市道路工程经常出现裂缝、沉降管线破坏等问题。本文总结了青岛当地多年软基处理的经验,详细论述了本地常用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难点和要点,为同类型工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Qingdao binhai district urban road
期刊
摘 要: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商品房拥有率不断提高,商品房的功能定位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客厅的使用功能进而分析人们对于客厅的装修心理;希望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帮助开发商分析出符合时代步伐的功能定位以及装修心理发展趋势,从而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质量提供建议。  关键词:客厅功能:装修心理;调查研究  Nanjing real estate living room fu
期刊
摘 要: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具有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特点,农业生产部依赖于灌溉。新疆四周山地环绕,天山横贯中部、形成南北两大封闭的陆盆地,盆地四周的可溶性盐分随农业灌溉用水被带到盐地,在蒸发强烈、降雨稀少的干旱气候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上升占绝对优势,淋溶极端微弱,导致土体上部盐分积累越来越多。  关键词:盐渍化;改良治理  The Xinjiang Irrigation soi
期刊
摘 要:钻孔灌注桩是目前国内公路桥梁和房屋建筑等土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桩基基础类型之一。钻孔灌注桩不仅可有效解决抗震、承载等问题,还具备施工噪音小、挤土效应低等环境保护问题。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基础和桩基深度显著增加。灌注桩在进入砂性土层时,其成孔和成桩质量以及承载力都将受到砂的影响。本文则通过工程实践所得,对砂性土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了泥浆系统在保证成孔和成桩质量中的
期刊
摘 要:黄河下游有十六座涵闸,担负着山东、河北大片土地的灌溉任务,因此完善涵闸抢护措施,提高涵闸安全性能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闸门漏水的抢险处理、土堤与闸墩的结合部位渗水的抢险处理、闸基渗水或管涌抢险以及涵闸滑动抢险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涵闸;险情抢护;措施  涵闸作为黄河大堤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堤防防洪标准一样,都属于一级建筑物。但涵闸又不同于堤防,由于涵闸场地狭小,建筑物较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公路路基建设的自身规律出发,简要论述了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特点是地基承载力较低,荷载或土体自重作用下变形较大,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桥涵结构的稳定和行车的安全。因此,选择合适的软弱路基处理方法是保证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  软弱地基加固或处理方法很多,根据作用机理可概括为换填法、排水固结法、挤密法、化学加固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