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对于学生性格塑造的影响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中国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荣辱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服务人民与背离人民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遵纪守法与违法乱纪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荣辱界限在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悄悄地变得模糊起来。难怪有学者,惊呼,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是耻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
所以,对于道德的培养应该从性格刚刚形成开始,而作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受教育来源就是学校教育,而对于学校思想教育,美育起着重要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将美育和德育和谐统一起来,在美中不仅受到直观教育,还要在思想上受到美的熏陶。
二、要想把作品欣赏和思想教育很好地融合,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分析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用审美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第四步: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师德教育必须贯穿于美术教育中,贯穿在终生教育的全过程中。我们只有理解师德教育的真正内涵,在美术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确立它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优势,把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培养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
一、德育对于学生性格塑造的影响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中国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荣辱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服务人民与背离人民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遵纪守法与违法乱纪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荣辱界限在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悄悄地变得模糊起来。难怪有学者,惊呼,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是耻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
所以,对于道德的培养应该从性格刚刚形成开始,而作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受教育来源就是学校教育,而对于学校思想教育,美育起着重要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将美育和德育和谐统一起来,在美中不仅受到直观教育,还要在思想上受到美的熏陶。
二、要想把作品欣赏和思想教育很好地融合,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分析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用审美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第四步: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师德教育必须贯穿于美术教育中,贯穿在终生教育的全过程中。我们只有理解师德教育的真正内涵,在美术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确立它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优势,把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培养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