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激趣”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若想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就要求老师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精心设计导入
  导语,俗称“开场白”,习惯上称之为“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一个好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精心设计好导语,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方法很多,诸如故事导入、悬念导入、情景导入、歌曲导入、温故导入等。如在讲《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这一内容时,我把《地道战》《南泥湾》这两首歌引入课堂,将知识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人民战争的重要性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有效掌握历史知识,激发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再如,在讲《古代美洲》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古代美洲的历史,先从马铃薯和西红柿谈起吧!我们现在仍把马铃薯叫作洋芋,把西红柿叫作番茄。为什么这些农作物的名称被加上‘洋’和‘番’的字眼呢?它们是从哪里引进来的?它们的故乡又在哪里呢?”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对未知产生寻根究底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历史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并学以致用。
  适当利用多媒体。多媒体以方便、快捷,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历史课牵涉到很多历史人物、事件和时空概念,如何使这些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这也是历史教学一直探讨的问题。我们在上一节课前,如果能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一些视频并引入课堂,那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节时,把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的内容制作成一些短片,随着教师的讲述,适时在屏幕上放映出来,使学生们清晰地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激励他们发愤图强,好好学习,从而收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
  开放课堂,指导学习方法。所谓开放课堂,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让学生自由看书,随便发挥,也不是指要取消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和分析,而是要优化课堂结构,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大胆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历史表象的分析和解读中进一步认识历史本质。开放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这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穿插小竞赛。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组织小竞赛,使学生由教学活动的被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他们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学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将现代歌曲引入历史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歌曲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选用一首歌曲作为导语导入新课或插入课间,会使教学变得愉快而充满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的生动性、趣味性及形象性。比如在讲《和同为一家》这一内容时,我用《爱我中华》这首歌作为导语,让学生懂得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历史教师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激趣”,就一定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责 编 阿 宁)
其他文献
目的:对运用针刺方法对存在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存在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
记者:对于一个企业,十年的时间算不上长,但对于一个经历了时代蜕变,在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走过十年的企业来讲,却是相当不易的,您觉得永安能够走到今天并且还能保
期刊
在一堂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老师问学生:“儒家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为人。”其实,儒家经典《论语》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天的学者的目的却是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老夫子在这里强调“为己”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  这里就有一个“为己”和“为人”的关系问题。  育人与自育  《礼记·大学》中有一段名
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里所说的“灵魂”,其实就是价值观,有灵魂的教育就是追求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灵魂的教育,要求每一位校长做有灵魂的校长,办有灵魂的学校;每一位教师做有灵魂的教师,实施有灵魂
德育为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德育往往喊得响、抓得松,出现了脱离学生生活、空洞说教、为德育而德育、形式主义等弊端。如何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直抵学生的心灵,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我认为,德育要做到润物无声,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第一,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就要让德育落地生根  呼吸是非常自然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