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高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提高自身学历水平的一条途径。在几年的语文学科高考中,笔者发现,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一、抓住课堂,重视课本
为了改善和提升教學质量,教师每节课都要精于讲述,对知识不是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尽量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的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
许多同学错误认为,高考考查课本的内容少,于是把教材抛在一边,一味去追捧复习资料。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语文高考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课本是基础知识的载体,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自由复习时,涉及到相关的知识能力点时,应让学生随时翻翻课本,帮助学生把基础打得更牢,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整理,加强积累
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常常随堂整理好课本和读本中出现的现代文字词、文言知识、需要背诵的语句等。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及时清点这些知识储备,将平时整理的内容进一步筛选、归纳,使之更系统,更科学,便于及时复习。同时,还要注意复习时的积累。课堂上,老师讲的重要知识点、每次练习或考试时做错的题目,以及古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现代文的精美片段、优美语句等,都是积累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名篇名句数量极多,如果平时不积累,短时间内是很难记住较多内容的。所以,从踏入高三的第一天起,笔者就让学生坚持记名篇名句。每天背三到五句,每节课课前听写,日积月累,学生考试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此外,在平时的记忆时要求做到:力求准确,不少字、勿添字、无错字。
三、总结规律,提高效率
语文高考题重视能力考查。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先导。课堂、课本和课外积累,都是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很好途径;但要转化为能力,还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分析、比较、总结。
笔者认为,语文复习要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面。字音、字形以及文学常识、名句等的掌握,属于知识层面。知识是松散、零碎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并不能构成能力,而能力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也是高考的终极指向。因此,它应成为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最后得分的高低。如果老师复习该考点时,学生才开始训练阅读能力,效果不会很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训练。所以,每阅读一篇文章,都要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来做,包括如何把握全文的中心、抓住哪些重要句子、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内容等。这些问题一旦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种习惯,他们每读一篇文章,就自然而然地去寻求重点,分析问题的焦点。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四、优化作文,锻炼思维
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既多又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同时,作文训练往往不好把握,不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文章,也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分值。所以,很多学生总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复习语文基础知识上,而不愿意放在作文训练上。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固然重要,但作文训练同样重要。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应特别注重作文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套路。教学生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学生做人。人有各种各样,文章也应千人千文。其次,通过某一个角度,或某些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文章才称得上有特色,才算得上有个性。在作文课上,笔者主要是通过审题与构思的训练,锻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即把每个同学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也就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了。
学生虽有一定的积累,但涉及具体的话题时,往往无所适从、不得要领,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生思维不开阔,思考问题不深刻,对提供的话题不善于多角度地联想与想象。因此,笔者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习惯,以及修饰语的运用,尽量使作文训练的话题具备鲜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要提高职业高考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察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察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好成绩,实现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长岛县高级职业学校)
一、抓住课堂,重视课本
为了改善和提升教學质量,教师每节课都要精于讲述,对知识不是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尽量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的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
许多同学错误认为,高考考查课本的内容少,于是把教材抛在一边,一味去追捧复习资料。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语文高考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课本是基础知识的载体,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自由复习时,涉及到相关的知识能力点时,应让学生随时翻翻课本,帮助学生把基础打得更牢,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整理,加强积累
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常常随堂整理好课本和读本中出现的现代文字词、文言知识、需要背诵的语句等。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及时清点这些知识储备,将平时整理的内容进一步筛选、归纳,使之更系统,更科学,便于及时复习。同时,还要注意复习时的积累。课堂上,老师讲的重要知识点、每次练习或考试时做错的题目,以及古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现代文的精美片段、优美语句等,都是积累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名篇名句数量极多,如果平时不积累,短时间内是很难记住较多内容的。所以,从踏入高三的第一天起,笔者就让学生坚持记名篇名句。每天背三到五句,每节课课前听写,日积月累,学生考试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此外,在平时的记忆时要求做到:力求准确,不少字、勿添字、无错字。
三、总结规律,提高效率
语文高考题重视能力考查。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先导。课堂、课本和课外积累,都是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很好途径;但要转化为能力,还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分析、比较、总结。
笔者认为,语文复习要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面。字音、字形以及文学常识、名句等的掌握,属于知识层面。知识是松散、零碎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并不能构成能力,而能力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也是高考的终极指向。因此,它应成为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最后得分的高低。如果老师复习该考点时,学生才开始训练阅读能力,效果不会很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训练。所以,每阅读一篇文章,都要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来做,包括如何把握全文的中心、抓住哪些重要句子、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内容等。这些问题一旦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种习惯,他们每读一篇文章,就自然而然地去寻求重点,分析问题的焦点。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四、优化作文,锻炼思维
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既多又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同时,作文训练往往不好把握,不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文章,也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分值。所以,很多学生总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复习语文基础知识上,而不愿意放在作文训练上。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固然重要,但作文训练同样重要。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应特别注重作文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套路。教学生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学生做人。人有各种各样,文章也应千人千文。其次,通过某一个角度,或某些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文章才称得上有特色,才算得上有个性。在作文课上,笔者主要是通过审题与构思的训练,锻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即把每个同学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也就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了。
学生虽有一定的积累,但涉及具体的话题时,往往无所适从、不得要领,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生思维不开阔,思考问题不深刻,对提供的话题不善于多角度地联想与想象。因此,笔者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习惯,以及修饰语的运用,尽量使作文训练的话题具备鲜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要提高职业高考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察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察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好成绩,实现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长岛县高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