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创新 兴趣
职业教育是培养与社会各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学生面临的是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原有的岗位群在不断持续消失,新的岗位群在不断涌现;且岗位群中技术领域的技术含量不断地发生变化,于是学生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满足岗位技能的更新发展要求。计算机作为现代人常用的办公和使用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是中专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之一。正因如此,在各类学校里,计算机课程被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然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些基础和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教育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教师应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学会和学生“共同学习”,对学生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一板、一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灌堂式的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的双向互动效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引导启发而不是灌输,激励鼓舞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照顾到主体的积极性、表现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时,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大部分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分析,他们便可以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然后我再与他们一起对刚才的答案给予进一步分析,找出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其它相关的知识点。在讲授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我让学生思考自己常用的几种软件:WORD2000、记事本、窗口画图等,使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并让他们独立进行操作,找出答案。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提供一篇原始的文件,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文字编辑,最后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教学的目的絕不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受益终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速则不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时,事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往日的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方式激发求知的欲望
1、激发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如在讲授画图软件时,泛泛地讲解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让学生画一幅“小小丛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有趣,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培养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不囿于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瞎想”,鼓励学生自信地“想”和“说”,并且对好的想法要加以称赞。即使学生的想法只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加倍爱护,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想象,“想”过程要比“结果”更珍贵。在讲授“查找文件”这一内容时,有的同学“突发奇想”要把所有的图画及声音来个大集合,他是怎样想的呢?每次只能查找一种文件的方法已经掌握了,但是可不可以查两类或更多类文件呢?他从查找一类文件的方法入手,先采取列举,把各个要查扩展名一一输入对话框中,虽然失败仍然继续,并在每个类别之间加上间隔符号,呵呵,学会了!其中老师给学生的鼓励,启发学生去思考,指导学生去思考、发现,从而解决问题。这里,如果老师直接否定其想法,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创新 兴趣
职业教育是培养与社会各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学生面临的是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原有的岗位群在不断持续消失,新的岗位群在不断涌现;且岗位群中技术领域的技术含量不断地发生变化,于是学生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满足岗位技能的更新发展要求。计算机作为现代人常用的办公和使用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是中专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之一。正因如此,在各类学校里,计算机课程被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然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些基础和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教育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教师应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学会和学生“共同学习”,对学生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一板、一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灌堂式的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的双向互动效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引导启发而不是灌输,激励鼓舞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照顾到主体的积极性、表现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时,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大部分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分析,他们便可以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然后我再与他们一起对刚才的答案给予进一步分析,找出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其它相关的知识点。在讲授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我让学生思考自己常用的几种软件:WORD2000、记事本、窗口画图等,使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并让他们独立进行操作,找出答案。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提供一篇原始的文件,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文字编辑,最后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教学的目的絕不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受益终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速则不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时,事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往日的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方式激发求知的欲望
1、激发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如在讲授画图软件时,泛泛地讲解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让学生画一幅“小小丛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有趣,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培养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不囿于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瞎想”,鼓励学生自信地“想”和“说”,并且对好的想法要加以称赞。即使学生的想法只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加倍爱护,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想象,“想”过程要比“结果”更珍贵。在讲授“查找文件”这一内容时,有的同学“突发奇想”要把所有的图画及声音来个大集合,他是怎样想的呢?每次只能查找一种文件的方法已经掌握了,但是可不可以查两类或更多类文件呢?他从查找一类文件的方法入手,先采取列举,把各个要查扩展名一一输入对话框中,虽然失败仍然继续,并在每个类别之间加上间隔符号,呵呵,学会了!其中老师给学生的鼓励,启发学生去思考,指导学生去思考、发现,从而解决问题。这里,如果老师直接否定其想法,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