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整个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为基础性学科。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中,由于语文学科不和就业直接挂钩,所以经常得不到学生甚至教师的重视。基于此,进行教学模式中的革新,对于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水平,增强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分析现实教学难题,对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一定分析与解读,探索模块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中职语文;模块化;中职教育;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很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将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上面。对于语文等基础性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对于直接提升学生技能的作用是不明显的,通过语文课程教育提升个人素养,需要很漫长的积累过程,中职院校一般不愿意付出这部分成本。另一方面,现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中职院校在教学阶段就开始面对潜在的竞争,因此也就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上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教育。从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中职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经常脱离实际,很多中职院校的课程设计缺乏实用性。从语文教材自身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特别是文字应用内容安排的也不够。从学生自身来看,中职院校学生生源普遍质量不高,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投入的学习精力有限,一般都会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对于语文这样的基础性学科,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具体学习时间安排分配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职语文要依托初中语文,通过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的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强化学生听说读写多项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打好语文基础,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本的言语理解和表达的辅助基础作用。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模块化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后,经过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根据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以知识群组和单元的形式呈现。通过类似项目模块式的学习方式,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总体来看,模块化教学具有针对性强、高度灵活、实用性强等优点,特别是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有着很广阔的应用空間。由于中职教育自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点,因此语文教育必然不能等同于高中、大学以及其他阶段的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是中职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意。将模块化教学应用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代入感。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增强对于文字的掌控和敏感程度,服务其他专业课程学习。
三、模块化教学的系统分析与实践策略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存在着学生基础薄弱、课时安排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模块化教学,要强调针对性,在内容上要进行适当的增加和简化,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在中职语文学科开展模块化教学,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体系模块
在中职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阶段进行模块化教学时,首先要强化理论体系模块的教学效果。通过设置理论体系模块,让学生从系统上理解知识,借助对语文系统的把握,形成比较好的语文认知和文字敏感度。这一模块的学习,一般也被安排在中职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作为课程的必修部分,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在系统学习阶段,要注重基础知识、基础词句的教学,在系统学习过程中,还要强化学生运用工具书、图书馆书目、网络资源等学习资料的能力,主要是从基础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入手。
(二)作品阅读欣赏模块
现在中职教育虽然以职业化为导向,课程安排向就业专业课方向倾斜,但是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程的时间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必须得到保障,在时间安排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学时要求不少于三十个学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欣赏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学素养。在中职教育阶段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够直接服务学生专业能力,对于职业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文学素养的养成和提升,能从本质上提高一个人的品行和认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展开文学作品模块学习,要强化经典阅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阅读或者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然后让学生尝试写一些读后感,记录读书体会和心得,对于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亲自带着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对于不容易掌握的部分,可以现场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实用文体写作模块
在中职教育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性,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也不例外。因此,在中职语文中开展模块化教学,设置实用文体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接触一定的文字和材料,擅长应用文体写作,对于学生的职业培养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模块化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增设相应的应用文写作模块。在具体内容设计上,结合学生实际与专业实际,摒弃诗歌、散文等发散式问题,而采用严谨的论述说明方式,通过课堂上的模块训练,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文字总结能力,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设置具体的场景和模式,模拟现实工作中的写作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四)语言表达模块
在众多学科之中,语文知识依托于课本,同时更跳脱课本,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认知文字和书写文字,也包括顺畅的言语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这也是中职课堂上的一个学习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而言,流畅准确的言语表达,对于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口语交际表达模块,可以采取灵活丰富多样化的情景模拟形式,通过话剧编排、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使学生在其中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并养成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处于基础教育地位,虽然现在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办学导向,但对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的奠基性地位和功能,依然不可小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中职院校重视专业课忽视语文等理论课的心态,对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基于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创新性地开展模块化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模块化的设定,分门别类进行专门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打好中职学生文字基础,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光.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2012(2):102-103.
[2]钟启明.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对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35.
[3]张娜.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J].大观,2015(12):113.
[4]殷婷.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李明燕.关于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4(18):99-100,137.
[6]宋正梅.能力本位模块化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新探[J].科技信息,2012(17):333,340.
【关键词】 中职语文;模块化;中职教育;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很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将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上面。对于语文等基础性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对于直接提升学生技能的作用是不明显的,通过语文课程教育提升个人素养,需要很漫长的积累过程,中职院校一般不愿意付出这部分成本。另一方面,现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中职院校在教学阶段就开始面对潜在的竞争,因此也就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上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教育。从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中职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经常脱离实际,很多中职院校的课程设计缺乏实用性。从语文教材自身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特别是文字应用内容安排的也不够。从学生自身来看,中职院校学生生源普遍质量不高,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投入的学习精力有限,一般都会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对于语文这样的基础性学科,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具体学习时间安排分配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职语文要依托初中语文,通过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的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强化学生听说读写多项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打好语文基础,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本的言语理解和表达的辅助基础作用。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模块化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后,经过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根据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以知识群组和单元的形式呈现。通过类似项目模块式的学习方式,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总体来看,模块化教学具有针对性强、高度灵活、实用性强等优点,特别是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有着很广阔的应用空間。由于中职教育自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点,因此语文教育必然不能等同于高中、大学以及其他阶段的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是中职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意。将模块化教学应用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代入感。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增强对于文字的掌控和敏感程度,服务其他专业课程学习。
三、模块化教学的系统分析与实践策略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存在着学生基础薄弱、课时安排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模块化教学,要强调针对性,在内容上要进行适当的增加和简化,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在中职语文学科开展模块化教学,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体系模块
在中职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阶段进行模块化教学时,首先要强化理论体系模块的教学效果。通过设置理论体系模块,让学生从系统上理解知识,借助对语文系统的把握,形成比较好的语文认知和文字敏感度。这一模块的学习,一般也被安排在中职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作为课程的必修部分,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在系统学习阶段,要注重基础知识、基础词句的教学,在系统学习过程中,还要强化学生运用工具书、图书馆书目、网络资源等学习资料的能力,主要是从基础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入手。
(二)作品阅读欣赏模块
现在中职教育虽然以职业化为导向,课程安排向就业专业课方向倾斜,但是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程的时间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必须得到保障,在时间安排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学时要求不少于三十个学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欣赏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学素养。在中职教育阶段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够直接服务学生专业能力,对于职业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文学素养的养成和提升,能从本质上提高一个人的品行和认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展开文学作品模块学习,要强化经典阅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阅读或者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然后让学生尝试写一些读后感,记录读书体会和心得,对于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亲自带着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对于不容易掌握的部分,可以现场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实用文体写作模块
在中职教育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性,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也不例外。因此,在中职语文中开展模块化教学,设置实用文体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接触一定的文字和材料,擅长应用文体写作,对于学生的职业培养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模块化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增设相应的应用文写作模块。在具体内容设计上,结合学生实际与专业实际,摒弃诗歌、散文等发散式问题,而采用严谨的论述说明方式,通过课堂上的模块训练,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文字总结能力,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设置具体的场景和模式,模拟现实工作中的写作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四)语言表达模块
在众多学科之中,语文知识依托于课本,同时更跳脱课本,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认知文字和书写文字,也包括顺畅的言语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这也是中职课堂上的一个学习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而言,流畅准确的言语表达,对于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口语交际表达模块,可以采取灵活丰富多样化的情景模拟形式,通过话剧编排、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使学生在其中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并养成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处于基础教育地位,虽然现在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办学导向,但对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的奠基性地位和功能,依然不可小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中职院校重视专业课忽视语文等理论课的心态,对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基于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创新性地开展模块化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模块化的设定,分门别类进行专门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打好中职学生文字基础,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光.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2012(2):102-103.
[2]钟启明.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对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35.
[3]张娜.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J].大观,2015(12):113.
[4]殷婷.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李明燕.关于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4(18):99-100,137.
[6]宋正梅.能力本位模块化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新探[J].科技信息,2012(17):33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