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雏形——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商周时期当为家具的初始阶段。众所周知,中国在商周时期便已进入了著名的青铜器时代。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人们很迷信,多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佑护。因此,在先民的日常生活中,祭祀活动便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礼器,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实,有些礼器虽是青铜的材质,但已备早期家具的雏形。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也提高很快,出现了像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相传,锯子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炼铁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锯、斧、钻、凿、铲、刨的出现,使木材加工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
发展——
秦统一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使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比如规模庞大的阿房宫,就是秦始皇大兴土木的一个标志。遗憾的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当年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借助于史料记载和文学作品,去想象当时的盛况。
汉人的起居方式依旧是席地而坐。室内家具的摆设,自然以床和榻为中心。这时候床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可供睡眠的场所,更多的是人们用餐或交谈的所在。这些场景,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上都有记载。
随着与西域各国交流的增多,古代中国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被彻底打破。胡床就在此时传入中国。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形如马扎的坐具,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竟被我们的祖先发展成可折叠的马扎、交椅等。更为重要的是,胡床的引入,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如果说“席地而坐”还是魏晋以前大多数中国人固有的习惯,那么,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随着东西方各民族交流的增加,新的生活方式已逐渐传入中国。方便舒适的“垂足而坐”,遂为中国人所接受。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后,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态出现了。
隋朝是短命的,仅仅维持了37年。即便是在家具方面,也没有留下多少值得一提的东西。
繁荣——
家具的真正繁荣是在唐代。长时间的战乱,使人们的生活热情在和平降临后空前迸发。在“贞观之治”和其后的“开元之治”期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为唐代家具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需要指明的是,唐代的家具虽然浑厚、丰满,尤其是豪门贵族所使用的家具,在装饰上华丽无比,出现了复杂的雕花、大漆彩绘,但工艺技术和品种方面则变化无多。从唐代敦煌壁画上,我们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之外,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这一时期是席地坐向垂足坐,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转化的高潮期。传统的席地起居习俗逐渐被废弃,垂足而坐日益流行,家具形态出现了由低矮向高型发展的趋势。
从10世纪晚期开始,宋王朝便展开了它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的画卷。宋时高型家具已相当普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式姿势,中国人起居生活方式的变革由此而告一段落。城镇世俗生活的繁荣,促使高档宅院及园林大量兴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间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一切无不为家具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潮——
宋以及稍后的辽、金,历时三百余年。在此期间,家具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高档家具体系已建立并完善起来,家具品种愈加丰富,式样愈加美观。宋代的椅具已经相当完善,后腿直接升高,搭脑出头收拢,整块的靠背板支撑起人体向后依靠的重量。圈椅安有圆靠背,以适应人体曲线。胡床经改进后,便形成了交椅。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对而言,元代立国时间比较短。统治者采用的又是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依旧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也是秉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顶峰——
当西方还在黑暗的中世纪里苦苦摸索、求新求变时,古老的中国封建王朝则满怀豪情地走向未来。手工业的进步、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社会因素,促使家具在明末清初达到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明代家具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用材考究,而且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式”家具风格,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进入实用性、科学性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的家具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家具艺术发展史上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虽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上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风格鲜明的江南家具,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由此可见,人们习惯于把苏作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是必然。
清朝的统治者,在开国之初以一种既开明又保守的姿态面对一切。体现在家具上就出现了尺寸扩大、形式守旧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柴木家具也是明式家具中的精品。许多柴木家具风格淳朴、造型敦厚,体现出来自民间的审美情趣。在柴木家具当中,尤以晋作为优。河北、山东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绝。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艺术的一种物化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风格和哲学观。家具功能及形态的完善,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起居习惯,规范着人们的举止礼仪,甚至也成了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秩序、经济实力、哲学思想、美学水平、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物化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家具史,就是一部专题文化史。它从一个侧面,实证着整部中国大历史。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商周时期当为家具的初始阶段。众所周知,中国在商周时期便已进入了著名的青铜器时代。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人们很迷信,多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佑护。因此,在先民的日常生活中,祭祀活动便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礼器,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实,有些礼器虽是青铜的材质,但已备早期家具的雏形。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也提高很快,出现了像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相传,锯子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炼铁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锯、斧、钻、凿、铲、刨的出现,使木材加工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
发展——
秦统一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使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比如规模庞大的阿房宫,就是秦始皇大兴土木的一个标志。遗憾的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当年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借助于史料记载和文学作品,去想象当时的盛况。
汉人的起居方式依旧是席地而坐。室内家具的摆设,自然以床和榻为中心。这时候床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可供睡眠的场所,更多的是人们用餐或交谈的所在。这些场景,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上都有记载。
随着与西域各国交流的增多,古代中国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被彻底打破。胡床就在此时传入中国。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形如马扎的坐具,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竟被我们的祖先发展成可折叠的马扎、交椅等。更为重要的是,胡床的引入,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如果说“席地而坐”还是魏晋以前大多数中国人固有的习惯,那么,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随着东西方各民族交流的增加,新的生活方式已逐渐传入中国。方便舒适的“垂足而坐”,遂为中国人所接受。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后,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态出现了。
隋朝是短命的,仅仅维持了37年。即便是在家具方面,也没有留下多少值得一提的东西。
繁荣——
家具的真正繁荣是在唐代。长时间的战乱,使人们的生活热情在和平降临后空前迸发。在“贞观之治”和其后的“开元之治”期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为唐代家具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需要指明的是,唐代的家具虽然浑厚、丰满,尤其是豪门贵族所使用的家具,在装饰上华丽无比,出现了复杂的雕花、大漆彩绘,但工艺技术和品种方面则变化无多。从唐代敦煌壁画上,我们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之外,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这一时期是席地坐向垂足坐,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转化的高潮期。传统的席地起居习俗逐渐被废弃,垂足而坐日益流行,家具形态出现了由低矮向高型发展的趋势。
从10世纪晚期开始,宋王朝便展开了它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的画卷。宋时高型家具已相当普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式姿势,中国人起居生活方式的变革由此而告一段落。城镇世俗生活的繁荣,促使高档宅院及园林大量兴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间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一切无不为家具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潮——
宋以及稍后的辽、金,历时三百余年。在此期间,家具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高档家具体系已建立并完善起来,家具品种愈加丰富,式样愈加美观。宋代的椅具已经相当完善,后腿直接升高,搭脑出头收拢,整块的靠背板支撑起人体向后依靠的重量。圈椅安有圆靠背,以适应人体曲线。胡床经改进后,便形成了交椅。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对而言,元代立国时间比较短。统治者采用的又是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依旧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也是秉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顶峰——
当西方还在黑暗的中世纪里苦苦摸索、求新求变时,古老的中国封建王朝则满怀豪情地走向未来。手工业的进步、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社会因素,促使家具在明末清初达到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明代家具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用材考究,而且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式”家具风格,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进入实用性、科学性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的家具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家具艺术发展史上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虽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上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风格鲜明的江南家具,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由此可见,人们习惯于把苏作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是必然。
清朝的统治者,在开国之初以一种既开明又保守的姿态面对一切。体现在家具上就出现了尺寸扩大、形式守旧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柴木家具也是明式家具中的精品。许多柴木家具风格淳朴、造型敦厚,体现出来自民间的审美情趣。在柴木家具当中,尤以晋作为优。河北、山东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绝。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艺术的一种物化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风格和哲学观。家具功能及形态的完善,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起居习惯,规范着人们的举止礼仪,甚至也成了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秩序、经济实力、哲学思想、美学水平、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物化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家具史,就是一部专题文化史。它从一个侧面,实证着整部中国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