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一项新的课程变革提倡的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师文化,只有教师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和文化,并逐渐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课程的变革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全程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是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教师也正是在参与过程中,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才得以提高。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会越来越高。
  
  一、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新挑战
  
  我国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改革职业教育现有的课程管理体制。《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倡导校本课程开发。所谓校本课程开发存在多种意义上的理解,笔者认为是指开发的课程可以针对国家、省、学校全部的课程,包括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对学校的全部课程事务都享有自主决策的权力,这样开发出的课程更可以说成是一种“学校课程”或者课程的“校本化”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管理机制上的权力分享与责任共担,教师成为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恢复了教师对于课程开发的专业自主权。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直接对教师个体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此各级职业教育机构正在对教师进行培训,但是传统上静态的个人的教师素质培训是不足以来应对这样的挑战,因为,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对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深层次上是对教师文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整体性的挑战。剖析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因素必然要涉及教师专业文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等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也是教师文化不断演进的过程,借助于这样的一个视角对校本课程开发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更清楚地理清深层次的问题。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性问题
  
  在目前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项目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性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文化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沉重以及无效的教师培训等几方面。
  首先,教师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合作性、整体性是存在抵制的。一般来说,教师抵制课程的变革主要有个体的心理因素和组织文化上的因素,从个体心理因素而言,人们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范围,并在这个活动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一旦遇到危险和挑战,很多人宁愿选择自己熟悉的范围而不愿意面对外部的变迁。从教师群体的组织文化上而言,教学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这样教师与生俱来的是一个弱冒险精神的群体,而且教师的课堂生活往往是“自给自足”的。孤立、孤单是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状态,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使教师可能会抵制改革,特别是当改革的措施要打破教师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因此教师也是一个弱合作的群体,这种抵制是整个变革过程中的必然出现的产物,是具体情境中的一种适当的反应。
  校本课程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多学科的交叉,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从相对独立的文化走向一种合作、交流的共同文化。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不再是一种个人经验化的课程执行,而是强调课程理论、资源共享对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意义与作用。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权威被分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集体的专业文化背景,因此这是与教师传统的独立文化相悖的。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负担。这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近几年规模的扩大,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必然使专业课教师承担超额的工作量。
  教师的传统观点认为:课程开发不是教师“分内”的工作。加之,专业课教师超额的工作量,将教师的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满,很难为教师提供用于开发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持续地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就目前教师的工作状态而言,这对教师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体制的不完善,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历史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完善的专业发展体制的支持。早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表现为教师的被动专业化。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被看做是谋生手段。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也是把个人职业阶梯的上升作为工作主要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被认为是个人的私事。近代以来的教育背景下,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过程均被“科学化”“标准化”,教师成了“教书匠”,教师所谓的专业化程度取决于其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教师专业发展被视为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论、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的合理应用。在这种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被认为是“教”出来的。
  我国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培训——技能的模式即行政部门更多的是组织短期培训班,进行教学技能上的培训,这些培训多以讲授的授课方式为主,期望通过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种低质量的、缺乏持续的帮助和指导,缺少对于教师进步的监控和反馈的培训,其目的更多的是为评价教师提供一种依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会失去质量上的保证。
  
  三、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作为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因素,同时他们也是交互影响的。如果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也就无法成为一次真实的变革。
  从学校内部来说,应该重建学校文化,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良好的学校氛围。按照课程专家的观点,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有三种观点,即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课程改革实际上是新旧文化的冲突与重建的过程,如果试图将新的课程改革嵌入到旧的文化中,那么校本课程开发将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形成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提倡民主、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共同参与
  从教师而言,学校应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创造不同的参与机会。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倡的是全员参与。但是参与酌程度是应该有所不同的,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较低水平的参与是课程材料和活动的校本化;中间水平的参与是教师教学的行为的校本化;较高水平的参与是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情感等内在意识和教学思想的校本化。要从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出发,让教师自己制定切实可行课程开发的目标和计划,要尊重教师的选择,而不能强加于教师,为教师带来一种额外的负担,超越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而去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定是要失败的。对于学校而言,学校不应该盲目地攀比和追随上级的政策,而应该基于学校的现有学生水平、实验实训能力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一些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专业学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改造的过程;而一些基础较好的专业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特色的课程开发。
  2.完善学校内教师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下,教师有一种“评价依附心理”,他们最关注的是行政或外界对于其所进行的活动的评价,形成了一种过于注重结果的驱动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往往会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每个人要开发出一套教材,然后,教师在实施结束后,看看谁教的学生成绩最好,以此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教师狭隘地理解了校本课程的内涵,将校本课程的开发视为又一个互相攀比、追逐名利的功利化工具,忽视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与实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结果。因此,对于教师的评价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注重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过程性评价,同时对于教师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教师感受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回报。因为在短期内,校本课程开发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成果,这容易使教师产生消极、泄气的心理,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可以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动力。
  从学校外部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稳定、长期的专业发展体制的支持。首先,建立以专业—学术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专业自主权的回归过程,这种专业—学术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是以教师与课程专家或者教授的互动来运转的。这种制度更多的是以“院校协作”为主要形式,大学教授和专家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专业不是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发展的,而是教师在一种反思性的行动研究中获得的。大学教师和专家不再是课程权威,而是一个能不断为教师提供帮助的专业群体。在双方的合作对话中,教师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3.要转变行政部门的课程管理职能
  各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和理论。因此在制度层面并没有对校本课程总体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定。校本课程是一个权力下放的过程,但是在下放课程权力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对这种课程权力的监督,放任自流,那么只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始终处于盲目的无系统、经验化的阶段(起码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这样)。行政部门的职能应该体现在课程专家——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推广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建立校之间、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资源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圈点批注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书时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自主了解文本。 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应传授并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圈点批注;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创业精神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创业精神要从年轻一代抓起,要在学校中培养,在社会中实践,在成长中提升。因此,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要突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
[摘 要]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属于基本素养之一,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研究历史现象、评判历史事物的必备能力。文章结合2017、2018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提出了优化史料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高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运用微课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关心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关键词]微课;政治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53-
[摘 要]当前地理高考注重对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将微专题复习方法应用于高三地理总复习中,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的掌握,也有利于深度学习。在成绩较差的基础班的地理复习中运用微专题方法,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基础班;微专题;地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91-02  当前地理高
[摘 要]教育戏剧与初中语文教学联系紧密。文言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文言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教师入戏”“坐针毡”“专家外衣”等教育戏剧范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戏剧;教育范式;文言教学;《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18
随着金融风暴的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经济状况联系密切的就业问题也越发突出,而作为“就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同样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压力。以下,笔者就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危机下的新压力    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于9月申请破产保护后,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迅速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受其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
[摘要]能否有效运用教材,关系着历史教学品质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立足历史教材,从拓展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把握教材精神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材;核心素养;品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4-007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价值观素养的研究”,编号: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文本教学。文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当下每一名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课题。为此,教师可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即找准最佳的切入点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厘清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并通过解读文本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以使学生能够提升语文阅读水平。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标题切入”“结构切入”“留白切入”和“情感
2009年广州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暨技工教育成果展从筹备到圆满完成各项赛程,历时三个多月,于6月30日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闭幕式,落下了完美的帷幕。本届竞赛由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协办。    大赛隆重开幕 选手大展身手    5月29日上午,尽管天公不作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门前却人头攒动,热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