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有着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有着精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有着精湛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但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讲授诗歌时会采用读、讲、背的方式授课,严重破坏了诗歌的意蕴和美感。笔者认为诗歌教学应采用“读—品—悟—思—写”五步教学法,由文至理,避免生硬肤浅的记背教学方式。
一、熟读
诗歌教学以朗读为主,要让学生有層次、有任务地进行朗读,要声情并茂地读出情感意蕴。教师讲授《雁门太守行》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朗读要求。第一,读准字音,做到不错、不漏、不吞,特别要关注摧、鳞、凝、临、携等易误读字的字音,读出声韵美。第二,读出文章的节奏和平仄规律,诗歌基本都是二二二一节拍,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感。第三,要读出文章内容的场面节奏、人物情感,做到张弛有度,声情并茂。此外,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比如单读、齐读、対读等。
二、细品
1.品味精美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十分优美,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应该好好品味诗歌语言的内涵和张力。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黑云”以景写事,写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尤其是“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数众多、来势凶猛的情形,同时也展现了守军处境艰难、力量悬殊的境地。
2.品味精美的语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战争的阴寒惨切。“角声满天”写出战争规模之大,秋天衬托了悲凉的气氛,“凝夜紫”体现了双方战斗惨烈、伤亡之大。诗人没有直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而是用特殊的意象集中描绘和渲染,写出了氛围的凝重、战争的惨烈、将士的英勇,体现了文学艺术的精巧构思。同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3.品味精美的写作特色
《雁门太守行》整首诗用浓烈的色彩描绘场景,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彰显了中国浓郁的文化色彩,同时这些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将士精神的体现。作者在文中没有对诗歌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绘,而是通过浓重的色彩渲染意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三、深悟
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思想内涵,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诗人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养他们的心灵世界,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怎样让学生体会诗歌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呢?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结合作品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以文悟道。
《雁门太守行》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情感呢?学生想要深层理解这些问题就得借助资料。李贺,皇室远支,家室没落,志向远大,却因“避父讳”而无法入仕,遇韩愈、皇甫湜提携,入奉礼郎,从九品。因官职卑微,抱负难成,后辞职闲赋在家,经历了藩镇割据,所做诗歌都体现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抱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唠叨和愤懑。比如《咏怀》中“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南园十三首》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这样就能理解李贺诗歌的主旋律了。
四、善想
想象是诗歌的主要创作手法,能丰富诗歌内容,提升诗歌的意境。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读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内容充实化,意象具体化。李贺的诗歌特点是“熔铸词采,驰骋想象,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雁门太守行》集中体现了李贺的诗歌特点。比如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作者虽没有描写正面战场,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战争的悲凉和凄惨。又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讲的是友军驰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以下内容:为什么要半卷红旗?“易水”代表着什么?“霜重鼓寒”又代表了什么?战争到底胜利了没有?将士舍生忘死的原因是什么?
五、练写
诗歌的语言极具深意,教师借用诗歌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写作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感受诗歌的优美,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感受诗歌语句的节奏和韵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文体转化写作,体会不同文体的妙处。
诗歌教学五个步骤是相互关联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选择教学步骤,运用扎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大黄山中学
一、熟读
诗歌教学以朗读为主,要让学生有層次、有任务地进行朗读,要声情并茂地读出情感意蕴。教师讲授《雁门太守行》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朗读要求。第一,读准字音,做到不错、不漏、不吞,特别要关注摧、鳞、凝、临、携等易误读字的字音,读出声韵美。第二,读出文章的节奏和平仄规律,诗歌基本都是二二二一节拍,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感。第三,要读出文章内容的场面节奏、人物情感,做到张弛有度,声情并茂。此外,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比如单读、齐读、対读等。
二、细品
1.品味精美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十分优美,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应该好好品味诗歌语言的内涵和张力。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黑云”以景写事,写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尤其是“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数众多、来势凶猛的情形,同时也展现了守军处境艰难、力量悬殊的境地。
2.品味精美的语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战争的阴寒惨切。“角声满天”写出战争规模之大,秋天衬托了悲凉的气氛,“凝夜紫”体现了双方战斗惨烈、伤亡之大。诗人没有直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而是用特殊的意象集中描绘和渲染,写出了氛围的凝重、战争的惨烈、将士的英勇,体现了文学艺术的精巧构思。同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3.品味精美的写作特色
《雁门太守行》整首诗用浓烈的色彩描绘场景,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彰显了中国浓郁的文化色彩,同时这些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将士精神的体现。作者在文中没有对诗歌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绘,而是通过浓重的色彩渲染意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三、深悟
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思想内涵,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诗人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养他们的心灵世界,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怎样让学生体会诗歌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呢?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结合作品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以文悟道。
《雁门太守行》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情感呢?学生想要深层理解这些问题就得借助资料。李贺,皇室远支,家室没落,志向远大,却因“避父讳”而无法入仕,遇韩愈、皇甫湜提携,入奉礼郎,从九品。因官职卑微,抱负难成,后辞职闲赋在家,经历了藩镇割据,所做诗歌都体现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抱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唠叨和愤懑。比如《咏怀》中“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南园十三首》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这样就能理解李贺诗歌的主旋律了。
四、善想
想象是诗歌的主要创作手法,能丰富诗歌内容,提升诗歌的意境。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读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内容充实化,意象具体化。李贺的诗歌特点是“熔铸词采,驰骋想象,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雁门太守行》集中体现了李贺的诗歌特点。比如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作者虽没有描写正面战场,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战争的悲凉和凄惨。又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讲的是友军驰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以下内容:为什么要半卷红旗?“易水”代表着什么?“霜重鼓寒”又代表了什么?战争到底胜利了没有?将士舍生忘死的原因是什么?
五、练写
诗歌的语言极具深意,教师借用诗歌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写作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感受诗歌的优美,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感受诗歌语句的节奏和韵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文体转化写作,体会不同文体的妙处。
诗歌教学五个步骤是相互关联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选择教学步骤,运用扎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大黄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