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商也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依据笔者研究,加强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良好情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措施。
一、走进经典,促进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情绪能感染自己也能影响别人,不好的心情也一样可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经典诵读可以调整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以更好的情绪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1)稳定情绪。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和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诵读后,情绪明显稳定下来。在经过四个星期的诵读训练后,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他们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而班级的秩序、整洁程度也都名列前茅。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而家长也反映,小朋友不只语文成绩进步了,数学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提高了,在家里也比较听话、孝顺。依据笔者经验,诵读的时候,老师辅之以悠扬、轻松的古曲,易使孩子们的心灵在这一刻得到宁静,情绪得以安抚。
(2)激励学生的信心。现在许多孩子不缺少信心,而是缺乏遇到挫折后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我国的经典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在取经的征途中,遇到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都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历经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如果能够带领孩子们在这样充满昂扬斗志的作品中走个来回,孙悟空那种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不屈的斗志、永不言敗的精神就会潜进孩子们心中。这比任何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和亲和力,且更容易在孩子们幼稚的心中铺垫厚实的精神储备。
二、走进经典,促进学生认识自己
现在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总是有父母帮他们解决。因此,他们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认清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和缺点。他们习惯将目光放在别人的身上,而没有内省力。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学生,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振振有词。首先把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当觉得实在推卸不了的时候,就默不作声。当老师教育他们的时候,常常是满不在乎,或者很不服气。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妨从经典中去找教育的材料。例如,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知道别人,了解别人,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因此有了后来的一句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师适当地引用这些经典名言,辅之以耐心讲解,尽可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里、从学生生命的成长点上,寻找契合点,使他们以一种愉快的心境积极地进入经典阅读情境,可以为他们的终身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走进经典,促进学生了解他人,和谐相处
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了解别人,学会移情。实质也就是培养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小走进经典,从经典中学会了解他人,懂得与别人和谐相处。
(1)了解他人。孔子早就告诉人们:“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怎样去了解别人呢?《论语》中有这样的句子:“人之过,各于其党”,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过错是可以归进那一类的人所犯的错误。
(2)合作意识。在我国经典当中有许多关于与人合作、和谐相处的内容。如“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字面上的意思学生都容易理解掌握。如何让孩子们把这些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呢?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和他人合作才是学习的目的。我们知道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游戏,不妨在经典和游戏之间嫁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笔者先让孩子们记住这些合作意识的内容,然后一齐做“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接着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玩游戏的感受。这样既让孩子掌握了经典,又使学习形式不枯燥,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这些对孩子未来成长有帮助的经典,我们老师应该尽早引导孩子走进它们,为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情商打下厚实的基础。
四、引领孩子们走进经典时的注意事项
①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②要生活化。老师不妨把那些孩子难理解的经典编成一些小故事、游戏;③在亲近经典、走进经典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引导孩子们,他们的辨别能力不足,要帮助其剔除一些经典中的糟粕;④淡化技巧。教师不应过于强调朗读技巧,而应重在引导孩子把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经典融合,以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情商。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韩桥乡中心小学)
一、走进经典,促进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情绪能感染自己也能影响别人,不好的心情也一样可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经典诵读可以调整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以更好的情绪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1)稳定情绪。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和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诵读后,情绪明显稳定下来。在经过四个星期的诵读训练后,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他们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而班级的秩序、整洁程度也都名列前茅。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而家长也反映,小朋友不只语文成绩进步了,数学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提高了,在家里也比较听话、孝顺。依据笔者经验,诵读的时候,老师辅之以悠扬、轻松的古曲,易使孩子们的心灵在这一刻得到宁静,情绪得以安抚。
(2)激励学生的信心。现在许多孩子不缺少信心,而是缺乏遇到挫折后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我国的经典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在取经的征途中,遇到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都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历经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如果能够带领孩子们在这样充满昂扬斗志的作品中走个来回,孙悟空那种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不屈的斗志、永不言敗的精神就会潜进孩子们心中。这比任何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和亲和力,且更容易在孩子们幼稚的心中铺垫厚实的精神储备。
二、走进经典,促进学生认识自己
现在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总是有父母帮他们解决。因此,他们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认清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和缺点。他们习惯将目光放在别人的身上,而没有内省力。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学生,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振振有词。首先把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当觉得实在推卸不了的时候,就默不作声。当老师教育他们的时候,常常是满不在乎,或者很不服气。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妨从经典中去找教育的材料。例如,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知道别人,了解别人,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因此有了后来的一句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师适当地引用这些经典名言,辅之以耐心讲解,尽可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里、从学生生命的成长点上,寻找契合点,使他们以一种愉快的心境积极地进入经典阅读情境,可以为他们的终身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走进经典,促进学生了解他人,和谐相处
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了解别人,学会移情。实质也就是培养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小走进经典,从经典中学会了解他人,懂得与别人和谐相处。
(1)了解他人。孔子早就告诉人们:“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怎样去了解别人呢?《论语》中有这样的句子:“人之过,各于其党”,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过错是可以归进那一类的人所犯的错误。
(2)合作意识。在我国经典当中有许多关于与人合作、和谐相处的内容。如“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字面上的意思学生都容易理解掌握。如何让孩子们把这些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呢?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和他人合作才是学习的目的。我们知道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游戏,不妨在经典和游戏之间嫁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笔者先让孩子们记住这些合作意识的内容,然后一齐做“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接着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玩游戏的感受。这样既让孩子掌握了经典,又使学习形式不枯燥,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这些对孩子未来成长有帮助的经典,我们老师应该尽早引导孩子走进它们,为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情商打下厚实的基础。
四、引领孩子们走进经典时的注意事项
①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②要生活化。老师不妨把那些孩子难理解的经典编成一些小故事、游戏;③在亲近经典、走进经典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引导孩子们,他们的辨别能力不足,要帮助其剔除一些经典中的糟粕;④淡化技巧。教师不应过于强调朗读技巧,而应重在引导孩子把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经典融合,以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情商。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韩桥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