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彩画进入中国后,由于受西方水彩画的影响,中国的水墨画的发展出现了西方水彩画的痕迹,水彩画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结合,色墨相融的水彩技法在画水墨画中被运用,水彩画和中国水墨画的用色、用水、用墨的接近,有些中国画家便把水彩画水色鲜艳的效果引用于水墨画之中,色彩艳丽,趣味清新,变幻丰富是水彩画独有的特色。
【关键词】 水彩画 水墨画 自然主义 气品和气韵
一、水墨画的产生历史
水彩的生命,是作者在体现自身的灵魂,抒发自身感悟,意境思想,构图,轮廓,调子在一幅画中的人生思索,是直觉的智慧思维的挖掘再现。作者的整个意图立现于画幅之中,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流动着笔法的清新抒情,水彩作品产生后成了游离于思想和意境之间的文字。因此,对水彩艺术的了解和理解应该从水彩艺术的发展说起。水彩画始于15世纪的欧洲,是拿水彩画颜料和水质媒介调和比例分配来溶解颜料形成的绘画形式,在发展中形成了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的技法。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光色的运用及素描光影等造型因素的结合,使画面充分发挥了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在西画中,与大家都熟悉的油画、粉画存在较大的区别,油画有油画颜料和油画布,粉画有粉画颜料和粉画纸,而水彩画亦有水彩颜料和水彩纸,每一个画种,都有它存在于画法上的特定的技法和特有的工具,体现着每一个画种特有的笔法笔力趣味,各自的艺术语言。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近代水彩画的繁荣,19世纪末才由西方传入中国。在世界各国描画水彩最早的国家是英国,因此在英国产生了大量的水彩画家,如透纳、格尔丁等。描写大胆的色彩变化,展现了写意的印象水彩画,这样水彩画便展现了水、墨、色之间相互影响渗透灵动酣畅的融合,渲染的效果。水彩画画面明亮、轻快、颜色纯净、用色透明、用笔肯定。不必要的修改都会使画面减损水彩画的光辉。水彩画的水与色的完美结合,更能突显出绝妙的艺术境界。水彩最重要的就是水和色,强调以水为脉,以色为魂,以光为神,以心为本,水和水交融,色与色的渗透,光与影的变幻,于是便形成了水彩画语言的独到之处。水彩画进入中国后,由于受西方水彩画的影响,中国的水墨画的发展出现了西方水彩画的痕迹,水彩画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结合,色墨相融的水彩技法在画水墨画中被运用,水彩画和中国水墨画的用色,用水,用墨的接近,有些中国画家便把水彩画水色鲜艳的效果引用于水墨画之中。因此在近代众多的中国画的名家中,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他们的作品都融入了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和效果元素,来增加水墨画的表现力和水墨、色彩的交相辉映。
二、水彩画与水墨画的比较
水彩画的笔力涌现,也是通过其特有的线条笔法来显现诠释的。水彩画的生命,是需要画家像中国水墨画那样体现出笔法中的笔力功夫,融化情感和自然于绘画的作品之中,通过长期习练“搜尽奇峰打草稿”练就的胸中丘豁撒于笔端,淌于纸上,成就画家的笔力和气品,在水与色的流淌流动中,驾驭笔触描写的痕迹,不论是画树、画山、画岩石、画花草都是色与色相互相连而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水彩画的许多地方,有国画的写法,国画上的笔力和气品,水彩画中也有体现。但国画中的没骨法,就和水彩表现没有什么区别,有时在表现水彩画中的具体物象时,同样可用国画线条来刻画。总之,水彩画在水和颜色,在色与色之间,可以渲染、融合、混晕中,靠画者手中笔法笔力,消融成趣,显出妙味,这是水彩画在笔力技法上的特色,色彩艳丽,趣味清新,变幻丰富是水彩画独有的特色。
三、彩画的水墨情趣
景中表现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又一项独有,画面体现诗意,是艺术家艺术思维和智慧的结晶,但是只在画上题诗恐不能达意,通过绘画幻境来描写思潮,传情达意,直抒旨意,应是绘画精华所在,笔法所指,笔力尽现,涌现气品和气韵。所谓气品和气韵,是一副画中诗意的结晶体,在画中,观森严幽妙神境。在向西方学习西洋水彩画的基础上融进了本民族的精髓,积水墨技法与西洋光色关系为一体,从而使水彩画更加丰富多样,如老一辈水彩画家吴冠中、李剑晨、崔豫章等大师的作品。水彩画很精致,竭力追求光色关系与质感,中国水彩画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方的风景写生在17世纪萌芽,英国的水彩画家,也长于风景描写,在大自然面前,这些自然主义画家,大量表达自然风景的瀑布、溪流、断壁、桥梁、植物、云雾、海水、岩石。把前人那些生硬的摹写抛到脑后,更加注重研究自然,师法自然,水彩画用透明的水溶性颜料来描写事物,在画时要充分利用透明性来表现事物的趣味,水彩画善于表现风云即逝的景物,画面朦胧,变化莫测,颜色层层叠加也能透其灵气,这种灵气尤其如山涧源头活水透彻纯净,一尘不染。水彩画是用色和水相混合,互为渗透,生生不息,加入光与影的跳跃,起伏变化。再加上水彩画采用毛笔沾水,水色酣畅,自由随意的描写事物,用笔的缓与急、重与轻、干与湿、动与静、正与奇等对比,大笔挥洒,力求准、稳、狠,飘逸洒脱、自由丰富。用笔概括、准确、简练,呈现一种超脱。又能彰显笔力与笔痕的妙味。所以,彩画和国画很相似,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人、性、意上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关键词】 水彩画 水墨画 自然主义 气品和气韵
一、水墨画的产生历史
水彩的生命,是作者在体现自身的灵魂,抒发自身感悟,意境思想,构图,轮廓,调子在一幅画中的人生思索,是直觉的智慧思维的挖掘再现。作者的整个意图立现于画幅之中,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流动着笔法的清新抒情,水彩作品产生后成了游离于思想和意境之间的文字。因此,对水彩艺术的了解和理解应该从水彩艺术的发展说起。水彩画始于15世纪的欧洲,是拿水彩画颜料和水质媒介调和比例分配来溶解颜料形成的绘画形式,在发展中形成了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的技法。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光色的运用及素描光影等造型因素的结合,使画面充分发挥了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在西画中,与大家都熟悉的油画、粉画存在较大的区别,油画有油画颜料和油画布,粉画有粉画颜料和粉画纸,而水彩画亦有水彩颜料和水彩纸,每一个画种,都有它存在于画法上的特定的技法和特有的工具,体现着每一个画种特有的笔法笔力趣味,各自的艺术语言。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近代水彩画的繁荣,19世纪末才由西方传入中国。在世界各国描画水彩最早的国家是英国,因此在英国产生了大量的水彩画家,如透纳、格尔丁等。描写大胆的色彩变化,展现了写意的印象水彩画,这样水彩画便展现了水、墨、色之间相互影响渗透灵动酣畅的融合,渲染的效果。水彩画画面明亮、轻快、颜色纯净、用色透明、用笔肯定。不必要的修改都会使画面减损水彩画的光辉。水彩画的水与色的完美结合,更能突显出绝妙的艺术境界。水彩最重要的就是水和色,强调以水为脉,以色为魂,以光为神,以心为本,水和水交融,色与色的渗透,光与影的变幻,于是便形成了水彩画语言的独到之处。水彩画进入中国后,由于受西方水彩画的影响,中国的水墨画的发展出现了西方水彩画的痕迹,水彩画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结合,色墨相融的水彩技法在画水墨画中被运用,水彩画和中国水墨画的用色,用水,用墨的接近,有些中国画家便把水彩画水色鲜艳的效果引用于水墨画之中。因此在近代众多的中国画的名家中,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他们的作品都融入了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和效果元素,来增加水墨画的表现力和水墨、色彩的交相辉映。
二、水彩画与水墨画的比较
水彩画的笔力涌现,也是通过其特有的线条笔法来显现诠释的。水彩画的生命,是需要画家像中国水墨画那样体现出笔法中的笔力功夫,融化情感和自然于绘画的作品之中,通过长期习练“搜尽奇峰打草稿”练就的胸中丘豁撒于笔端,淌于纸上,成就画家的笔力和气品,在水与色的流淌流动中,驾驭笔触描写的痕迹,不论是画树、画山、画岩石、画花草都是色与色相互相连而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水彩画的许多地方,有国画的写法,国画上的笔力和气品,水彩画中也有体现。但国画中的没骨法,就和水彩表现没有什么区别,有时在表现水彩画中的具体物象时,同样可用国画线条来刻画。总之,水彩画在水和颜色,在色与色之间,可以渲染、融合、混晕中,靠画者手中笔法笔力,消融成趣,显出妙味,这是水彩画在笔力技法上的特色,色彩艳丽,趣味清新,变幻丰富是水彩画独有的特色。
三、彩画的水墨情趣
景中表现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又一项独有,画面体现诗意,是艺术家艺术思维和智慧的结晶,但是只在画上题诗恐不能达意,通过绘画幻境来描写思潮,传情达意,直抒旨意,应是绘画精华所在,笔法所指,笔力尽现,涌现气品和气韵。所谓气品和气韵,是一副画中诗意的结晶体,在画中,观森严幽妙神境。在向西方学习西洋水彩画的基础上融进了本民族的精髓,积水墨技法与西洋光色关系为一体,从而使水彩画更加丰富多样,如老一辈水彩画家吴冠中、李剑晨、崔豫章等大师的作品。水彩画很精致,竭力追求光色关系与质感,中国水彩画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方的风景写生在17世纪萌芽,英国的水彩画家,也长于风景描写,在大自然面前,这些自然主义画家,大量表达自然风景的瀑布、溪流、断壁、桥梁、植物、云雾、海水、岩石。把前人那些生硬的摹写抛到脑后,更加注重研究自然,师法自然,水彩画用透明的水溶性颜料来描写事物,在画时要充分利用透明性来表现事物的趣味,水彩画善于表现风云即逝的景物,画面朦胧,变化莫测,颜色层层叠加也能透其灵气,这种灵气尤其如山涧源头活水透彻纯净,一尘不染。水彩画是用色和水相混合,互为渗透,生生不息,加入光与影的跳跃,起伏变化。再加上水彩画采用毛笔沾水,水色酣畅,自由随意的描写事物,用笔的缓与急、重与轻、干与湿、动与静、正与奇等对比,大笔挥洒,力求准、稳、狠,飘逸洒脱、自由丰富。用笔概括、准确、简练,呈现一种超脱。又能彰显笔力与笔痕的妙味。所以,彩画和国画很相似,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人、性、意上都得到了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