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 管理 服务 评价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学校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文化建设、人际关系、家校联系等众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我国“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接受过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训的教师也越来越多,如何将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真正发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作用,是每所学校的领导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校长而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认识和知识,具备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和评价能力等技术领导力,将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校长技术领导力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很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做了诠释,其中最简洁的一种解释是“影响力”,其核心是“能够带领或者影响一帮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的一种能力”。然而,对学校这样一个不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服务机构而言,校长的领导力单纯用“影响力”一词来概括是不恰当的。事实上,它应当是权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单纯依靠权力或者影响力都不可能很好地符合“校长”这一职业或专业的要求,因为它需要得到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家庭和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认可(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权力和影响力的交集构成了校长的领导力,影响它的因素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地方和学校层面的;既有学校组织内外部的,也有校长自身的。需要强调的是,校长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是校长领导力的基石之一,对校长树立威信,直接发挥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谈到信息化环境中的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时,可能更多地是考虑校长本人在这个方面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如何体现自己领导学校信息化的智慧和才能。
  不管哪一种领导力都不是独立于其他领导力之外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是校长整体领导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长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当引入校长的技术领导力这个概念时,并不是在其领导力中增加一个新的板块,而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这样一个新背景下,审视校长需要具备哪些基本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合理评价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和绩效,才能指导或示范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才能通过学校政策和决策公平地分配与学校技术相关的人、财、物,使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取得应有的成效。这种领导力完全是与教学、课程、道德或者文化领导力结合在一起的,并非此消彼长,也并非外在的添加剂。
  
  从图2展示的视角来看,校长集这些领导力于一身是其职位的需要。在新的学校教育环境下,对校长本身的期望是比较高的。因此,要领导学校生存和发展,满足国家、社会和学校内部成员的期望,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本身就是校长领导力的组成部分,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校长要体现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气质。
  校长的技术领导力过去就有,对应的英语表述是technical leadership,而当前技术领导力对应的是technology leadership。前者来自于萨乔万尼(1984)对校长领导力水平的一个分层。按照萨乔万尼的观点,校长的领导力水平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技术领导力、人力领导力、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当技术领导力和人力领导力被看做是实现学校目标和完成外界要求学校承担的任务时的更重要的领导力时,学校校长的领导力是在一个低水平上体现的,也就是在低层次的管理层面上解决具体的问题,和我们当前提的技术领导力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当前,有关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指的是校长领导学校所有成员在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立并执行一定的技术使用标准和问责制度,成功地促进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有效使用的能力。根据其具体工作的指向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其技术领导力(图3)。
  
  在信息化的学校教学环境中,技术相关的决策、管理、服务和评价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的。校长在这四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洞察力、理解力和执行力将对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校长如何体现面向信息化的技术领导力
  
  从领导学校应对信息化教学环境带来的挑战、发展机遇以及给学校校长这个角色赋予的任务来看,校长需要在技术相关决策、管理、服务和评价四方面体现一定的技术领导力,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一个活跃、积极的氛围中进行。但是,从校长的具体工作实践来看,这种技术领导力应该是其整个领导力的组成部分,校长本人也许并不需要精通很多技术,而是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来理解、分析、评价学校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和工作效率提供政策上、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其中从意识和态度、知识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针对学校管理人员提出了具体指标。但是,从校长本身的角色出发,还没有相应的说明和解读。美国教育技术协会在推出了《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之后,从校长的视角分析了具有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学校校长应该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完成的任务。
  校长的技术领导力并不需要深入到教学中,关注技术使用的细枝末节,而是要从确立愿景,改进教学效益,提高工作效率,支持合作与分享,加强评价,创设健康、合法和合理的技术使用环境等诸多宏观方面为校长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指南。对于手中握有权力,对学校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校长而言,需要身体力行地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以保证学校的技术使用在高效益和高水平上进行。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来研究这些标准也许是发展个人技术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理解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时,需要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对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的要求,认识到这是信息化时代校长权力赋予的责任,是校长在学校产生更积极影响力的一种促进因素,而不是外在增加的额外负担。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hrd.net/zhi_sk/jt_page.asp?articleid=29716;http://www.chinahrd.net/zhi_sk/jt_page.asp?articleid=29251;http://www.booksites.net/download/chadwickbeech/Glossary.htm;http://www.latinoleadership.org/research/library/dictionary.html(10/02/07).
  [2]转引自:Yin Cheong Cheng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 Mechanism for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dge: 54.
  [3]Profiles for Technology-Literate Administrators http://cnets.iste.org/administrators/a_profile-prin.html(10/04/07).
其他文献
对于清末的传统教育,国人一方面不愿意提及那个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时代中的科举制度和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借此来衡量中国近代教育、社会乃至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体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和悖论。清末西学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对立物出现,对近代中国有极大的影响,人们怎么认识和汲取它,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那么在传统教育视阈下的西学教育为何物,清末西学教育在强大的传统教育势力下又如何扎根于中国社会是个值
近些年来,萧红是现代作家中最受读者青睐的热点之一,这不只是因为葛浩文、刘禾等国外学者以及国内女性文学倡导者从不同角度的推崇,也来自于萧红小说质朴自然的呈现方式以及奇谲凄婉的特殊神韵。笔者赞同王彬彬教授的观点,即萧红算不上文学大师,而是一位有“非凡的才华”的优秀作家。但不认同王彬彬(王彬彬:《关于萧红的评价问题》)将《生死场》与《呼兰河传》割裂开来的说法。《生死场》的确有些稚嫩,但那种肆无忌惮的写法
WebQuest是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推理、判断、综合等,从而解决一个或一组具体问题。WebQuest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WebQuest由6个模块组成
《苦难的历程》是我近期看到的最令自己久久不能平静的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改编自阿·托尔斯泰同名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及《阴暗的早晨》。  说到这部电视剧不得不提原著作者、公认的俄罗斯语言艺术大师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简称阿·托尔斯泰,与比他年长50多岁的列夫·托尔斯泰同姓。《苦难的历程》是他历经20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阿·托尔斯泰出生于俄罗斯萨马拉省的一个贵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应用观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再生的持续发展过程,它源于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教学实践,其中教学资源的再生过程事关教学资源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周淮南,2008)。要想增加资源的通用性、流通性和可利用性,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  新的资源观包括对资源的五种认识,即资源的生成性、资源的动态性、资源的建构性、资源的交互性和资源的主体性。电子白板以一些固有的资源为基础,通过使用
本课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本节课主要介绍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让学生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方法,并能够利用图片来表达主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熟悉ACDSee软件中图片的裁剪、旋转、曝光等基本功能,初步掌握利用ACDSee调节图片亮度的方法;掌握“我形我速”软件对图片的简单修饰功能。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效果不佳的生活照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句话若用在学术研究上,可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和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确立与完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人热衷于书写文学史,诸如诗史、词史、赋史、小说史或戏剧史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成果汗牛充栋。21世纪以来,各类“学术史研究”则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如《诗经》研究史、《楚辞》研究史、诸子研究史、《文选》研究史、《文心雕龙》研
冰心自登上文坛,就以“爱”与“美”的创作主题著称,他的《寄小读者》成为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由刊发在《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中的29篇通讯组成,自第一篇通讯发表即引起广泛关注,后于1926年由北新书局结集出版,仅两年就重印达7版之多。对于这部作品,研究者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爱的哲学”思想艺术特色,解读作品中的母爱、童心、自然人性等等因素,进而探索冰心散文创作或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和文学
■ 创意背景    信息技术课学科建立之初,大家重视的实际上是单纯的软件技术学习。大多数教材都在介绍常用软件及其界面、菜单和功能。学生只能机械、粗浅地学习一些软件的操作知识,但对如何将这些软件与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则知之甚少,以至出现了在学生学习用Excel统计成绩时,依然用计算器运算的现象。我在初中的Word教学之初,注意以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任务驱
纵观劳伦斯短短20多年坎坷而勤奋的文学创作生涯,竟然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60多篇中短篇小说、7部话剧剧本、12本诗集、十几本散文随笔集,还有几本翻译作品,这已经算得上十分高产,谓之汗牛充栋也不为过。但是等到剑桥出版社在本世纪初推出了长达八卷的《劳伦斯书信集》时,人们不得不对劳伦斯再次刮目相看,发现从体量上说,这八卷书信集(5400封长短不一的信件和明信片等)快与他的全部长篇小说或全部中短篇小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