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镂心刻骨的纪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258399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中,总有一些镂心刻骨的画面值得纪念。犹如成长的过程中,总有那么几片羽毛,格外绚丽,值得梳洗。
  梦想的动物,总是鸟,总是禁不住要去高飞与远翔。有多少少年,即便硬生生地出去兜上一圈,到头来也不过“乡音无改鬓毛衰”。叶落归根,衣锦还乡,成了多少历史传统中,最后的愿景与辉煌。只不过如今的时代,遍天下都是涌动的游子,“误把他乡作故乡”早就成了诸多人孜孜以求、习以为常的生存状态。
  沃土千里,渔野乡村,早就人丁凋零、随处成林。那些叶落归根的人,早就成了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的故事。即便扮出衣锦还乡的模样,也不过成了多少当代人偶尔的客串与做派。炫耀,似乎无处不在,即便没有什么好炫耀的,也得梳光了头,穿上得体的衣服,去与昔日里的自己,与昔日里的故乡与故人相比,看起来至少活得体面的样子,心里便满满的舒服与踏实了。
  故土不留人,早就成了不争的事实。城市的疯狂建设与扩拓,成就了多少人逗留与居住的梦想。曾几何时,这浩荡天下,“异乡人”不再成为一种符号,不再成为故土的叛离者,不再受到任何的谴责与追诉,而是成了“能干”的代名词,成为家庭乃至家族的荣耀。能够去外地打工,去城市里打拼,甚至安家落户,便是天大的本事。
  多少年来,我面对过不少青年,他们亲口告诉我,从小就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唯有春节了才能回来见上一次面,一次返乡顶多也就十余天。甚至有个风华正茂的姑娘,即便过年了都不回去。她说:“回去干什么,回到了家里还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便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我不敢想象他们的成长,是怎样一步步熬下来的,或许他们只能选择,成为新一代的城市里的游子与移民。
  我知道,故乡于我早就没有了落脚之地。即便曾经的旧址,记忆中尺高的残缺的墙根,也早就不在了,被耙成了平整的田地,种满了绿油油的油菜,长势正旺。我的故土,和很多人,甚至是越来越多的人一样,早就成了一种无处生根的象征。我在各种资料里写明自己的籍贯,表示这异乡里的生活,不过是一种“定居”,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故乡的亲友们,能进城的都在尽量地进城,为进城而离开对谁而言都是一种堂皇的正义。于是,无论什么时候遇见一群人,大家互报籍贯,便成了一种习惯。这忽然让我想起《三国演义》里那些豪杰聚集的场面,“英雄不论出处”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种潮流与时尚。虽然真正“志在天下”的人不多,但能改善处境与生存状况,便成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向往。
  还记得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交农”更是可以惊动天子的大事。可几千年后的今天,国际贸易早就兴盛不衰,大不了进口,成千上万吨地只管买,即便农业颓废也不影响什么事。还不是该吃吃、该喝喝,谁都可以过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整匹布地裁衣裳”的好日子。
  不知不觉,人就活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像一块饥饿的大海绵,无论接近什么可能的资源,都只管立时地吸得干干净净,哪给旁人留机会,就更别说什么谦让了。大不了笑笑,说声“今天我请客,真是不好意思”了事。甚至越到后来,连这样的表面的客气话都越来越少见了,干脆什么都懒得理。
  倏忽多少个春秋便过去了。多少情感,多少怀念,多少不舍,都径直被滚滚而来的生活所搓洗,能够有上一丝半点的感怀,便也让人活得像个人样。人毕竟不是机器,更不是野兽,人终归得活得有点人性,甚至是那些人性中的善良、仁义与柔软,苏醒一点算一点吧,毕竟这世界不是钢打铁铸的,滋生起一点知觉便有了一分人情味儿。
  人生固然浩荡,但总有一些镂心刻骨的画面值得纪念。即便是身负鸿鹄之志的大鹏鸟,飞得累了,也需要寻处落脚地歇歇。在那些养精蓄锐自我生息的遐迩,没事了挑出那么几根羽毛,梳理梳理,洗出它原本的色泽与绚丽来,又何尝不是一道久违了的美景呢?
  让人活得更像一个人,让人性活得更为人性,或许才是这世界一切的美好,是失而复得的苏醒。即便那久远的故乡,只是一种无处落脚的象征。
其他文献
一  记得读初二的时候,有天早上第一节语文课,班主任走进教室,告诉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大家欢迎。”班主任的话声刚落,门外走进来一个漂亮的女同学。  这个女孩瓜子脸,狭长的黛眉,明亮而水波盈盈的大眼睛,挺拔的琼鼻,娇嫩的柔唇,吹弹可破的肌肤,无一处不彰显着她的精致!精美绝伦的五官找不到任何瑕疵,就像上天精心雕刻出来的一件艺术品,特别是那差不多十四五岁的青葱芳龄,真是诱人万
期刊
细雨迷蒙的清晨,我首先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北山公园—登山。  雨后登山是我的最爱。你看那翠绿的植被一尘不染,林荫路上也不会尘土飞扬。登山的人很少,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清静。我一个人走在优雅的林荫路上,听着虫鸣鸟叫、看着养眼的植被、想着那些岁月的过往,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喜欢热闹,也爱独处,比如我喜欢一个人登山。想快点儿,便加大马力向前冲;想慢点儿,便走走停停,也没人埋怨;想走多远,便走
期刊
江南的秋天,是我难以割舍的牵挂。秋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诗意朦胧、绚烂多彩,离合难辨、得失难分。  这几天,淅淅沥沥的秋雨洗刷着往日的闷热,呼呼的风声罩住秋蝉的哀鸣。初秋的石榴籽闭着红门沉思,远近村庄,鸟语相思,花香恋人,月敲深闺,烛瘦子夜。  山的那边,一片青瓦民房散落在袅袅柳烟之中,房前房后,泉水叮咚,田野叠翠。你说,你的家就在那里,与此一岭之隔。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常常翻山越岭,溜进
期刊
当夕阳漫天挥金洒银的时候,我们沐浴着清风,走在色彩斑斓的沿江路上,那些步履或匆匆或悠闲的行人,把夏季挤得十分欢快。  看到我和他并肩同行,乡亲们掩饰不住喜悦,为我们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你们是天设地造的一双”“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把我们夸得无地自容。有人调侃说:“你们俩的爱情才是满分爱情。”  我们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往事历历在目……  我和他同在一片蓝天下长大,两家相距半里路。儿时
期刊
我家的老院子,坐落于依山傍水的小县城,左邻中学,右挨物资局,背靠党校,与街道仅咫尺之遥,是一方风水宝地。小县城天空湛蓝,气候宜人,城市建筑简洁明了。素有“小金殿”之称。  之所以说是老院子,是因为父母在这个院子里住了有近二十年之久。院子不是很大,但也有二十平方米左右。别看它小,时令果疏及花卉在各自的季节里大放异彩,留下了我们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记忆。  就说靠近大门口有七八年的那棵枣树吧,到了挂果季
期刊
进入九月,一种名为葱莲的花草,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孕育了一夏的花骨朵在秋风中次第开放,一朵、两朵、三朵……渐渐地越开越多。小小的花瓣开出了别样的情怀,花香馥郁芬芳,沁人心脾!黄白相间的花朵在秋雨中肆意开放,犹如那洁白的圣莲,带着诗意,进入高远的境界。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近几天,连绵不断的秋雨一直下个不停,气温也随之降了下来,滴滴答答的雨声轻轻敲打着窗棂,像是在诉说着心事。门前
期刊
2021年,我们家做了一件牛事情,一口气买了三个银杯子,盛满银杯的都是爱情。  你也许会笑话,买几个银杯子就是牛事吗?多大年纪了,还奢谈爱情?  别急,就是在平凡琐细中,我们轻嗅着生活的清新和芳醇,慢嚼着爱情的简朴与温馨!  “几点下班,我来接你!”每天下午五点半左右,66374短号就会打进来。“在开会!”逢到忙,我总会“粗暴”拒接,然后回个短信。  时间长了,小同事们无不调侃地说:“我的神呀,还
期刊
家里唯一的老式彩色电视机似乎坏了。  当我正蜷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搜索着屏幕里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时,正前方那个二十一寸的银灰色躯壳里突然响起了“咝咝”的杂音,时不时还伴随有令人心惊胆战的放电声。  “爸,电视机出了什么问题?”  “别急,让我打开看一看。”爸爸拔掉了电视插头。  曾自学过电工技术的爸爸,在电器修理方面,还是略知一二的。他掀开了电视机壳。将毛刷伸进了奇形怪状的内部构造里,一边刷一边
期刊
人,最好的状态是快乐,最好的心态是知足,最好的心情是童心,最好的感觉是自由。但是,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事,而有些事,像被无形的绳子牵引着,让你纠结又无奈。而一边又被良知和道德拷问,让你不得不作出抉择。  郑义是一名蓝天救援队员。这一天,与往常一样,他吃过早餐,辞别待产的妻子甄妮驱车上班。当他行至一段上坡路转弯处时,突然听到路边的深沟里传出急切的呼救声,他警觉地把车停稳,向沟里望去。这时
期刊
深夜十一点,手机铃响,我睡意蒙眬,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电话另一端,微弱无力的声音时断时续,伴着沙沙的杂音,需要仔细去倾听,去辨析。  虚弱的声息里,听到患有重病的二姑在很努力地表达着:“二姑不行了,要‘走’了……刚才晕了,没有力气了……二姑不难过,真的不难过……”  这一句听起来“轻松”的“不难过”,却让我涌起万千的无力感,异常难过。顿觉胸口压抑、憋闷、缺氧、窒息,一时间泪如雨下……  此刻,很想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