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科技发展的进步,公共艺术作为一个新的词汇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公共艺术强调“公共性”,注重大众的参与以及与大众的互动性,所以公共艺术和视觉设计有其共同之处:公共艺术和视觉设计是两种在差不多同一时段发端、发展,对原有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理念与法则进行疏离,但是,在功能、价值取向等方面却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公共艺术的开放性不仅仅体现在公众能否有机会有可能参与艺术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公共空间的营造是否尊重公众意志的这层面,重要的还在于公共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能否顾及公众的审美情趣和接受程度,加强与公众生活的关联性,让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与公众形成一种对应和互动关系,但是视觉设计只是流行大海中的一时风浪,存在却又不长久。
一、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的定义
(一)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通常是指以各种媒材创作,且置放或附加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例如人行道上的铜像,或是公园里的纪念碑。公共艺术也可包括公共空间里的各种艺术表现,例如建筑物;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与设施,如桌椅和路灯。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从艺术形式上,它包括雕塑、绘画、摄影、广告、影像、表演、音乐直至园艺等形式;从艺术功能上,可分为点缀性、纪念性、休闲性、实用性、游乐性直至庆典活动等公共艺术;从展示的形式上,可分为由平面到立体、由壁面到空间、由室内到室外直至地景等艺术形式;从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就更是广而又广了。公共艺术设计要反映公共大众的共同意志。
(二)视觉设计的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生活越来越重要,已不再是人们早期对它的认识——传统纸质二维平面的展示,视觉传达的运用已在各个领域范围内日益广泛。本文研究的论题即是公共艺术形态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在公共艺术中的扩展,使得视觉传达的范围变得广泛,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也对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了拓展。公共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藝术形式,既有视觉传达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又有公共艺术的审美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使得我们生活中的公共艺术形式更加丰富,人们也可以得到更多美的享受。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对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分析,掌握了公共艺术变化的规律与进程,这种视觉传达设计与公共艺术相结合的新形式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分析了公共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其表现特点。
视觉设计是针对眼睛功能的主观形式的表现手段和结果。视觉设计的特点是风格变化快、内容多形式,并且不断从贵族艺术、民间艺术、外来艺术汲取营养,在歌曲与歌词、广播、电视、小说、舞蹈及其他许多流行的文娱活动、物件、潮流、风尚等方面利用现代技术。
二、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之关系
(一)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的表现形式
公共艺术和视觉设计是两种在差不多同一时段发端、发展,对原有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理念与法则进行疏离,但是,在功能、价值取向等方面却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视觉设计的真正话语权,并不是真正被民众所掌控,大众在强势的媒体和娱乐机构制造的流行艺术符号的牵引下,在似乎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中,不自觉地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相对于视觉设计来说,公共艺术注重大众的审美趣味,尊重大众的审美意志,但是,绝不把世俗的感性欲望作为其表现的重要内容,不会为了迎合市民的口味去制造流行的符号,更不会以一种强势的话语霸权的姿态,复制时尚的符号去麻醉观众的审美知觉,牵引他们对艺术内在的文化精神和象征意义的回避或疏离。
(一)视觉设计与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交集
1、鲜明的精神指向。二者的艺术表现都带有鲜明的精神指向,无论是视觉设计还是公共艺术当中的艺术品也都具有鲜明的风格指向。不同的风格指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环境艺术强调通过对整体环境的设计来达到空间环境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统一。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品更强调公众对艺术品风格的精神指向和精神感受。二者在视觉传达上一个明显针对环境体验,一个针对人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环境载体。如果说视觉设计涵盖了公共艺术,那么视觉设计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等,与公共艺术存在一定的交集。因为二者都需要以环境和空间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二者的创作与传播都需要一个鲜明的环境载体。
3、相似的呈现状态。公共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呈现。公共艺术的艺术品也更重视艺术的公众性和大众性,其艺术价值要在实用价值和环境价值之上。与公共艺术相比,视觉设计更强调构思与布局、均衡与对称、尺度与比例、色彩与光影,其重点在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更重视环境中的实用价值且兼顾艺术价值。
4、共同的公共属性。与视觉设计相比,公共艺术更强调空间的公共属性,与视觉设计一般统归于城市规划不同,公共艺术更为强调城市文化当中公共艺术创造者的公共属性,公共艺术既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也可以是群众的集体参与或是社会资本的主观投入。
三、结论
公共艺术源于视觉设计而高于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是大众的及时流行趋势,而公众艺术是在视觉设计的踏板上进行质的升华,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和评判权在公共大众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是为公共大众而进行的设计,其起点在于视觉设计,其终点也在于公共大众,因而其使用及评判权均在公众手里。但是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公式也要就要接受公共大众的评判,这种评判可能是一般性的品头论足,也可能是激烈的评论、批评乃至近乎苛刻式的挑剔。这种成熟化的大众评判机制的建立是公共艺术设计运作体系成熟化的标志,是促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公共艺术设计精品的不断涌现,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劳民伤财”的“视觉污染”的层出不穷、恶性循环。我国目前正需要建立这种公共艺术设计乃至所有艺术设计领域的舆论监督机制。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与视觉艺术定位是一体化的正是其确立的整体性原则决定了共艺术的特色,并有效地保证了公共艺术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寄托与感性归宿,以及对学习、对生活、对理想的激情与憧憬。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8月.
[2]袁运甫.有容乃大.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
[3]邹文.公共艺术在北京.装饰.2002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刘湘奇,1997.5.1,女,大连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大连工业大学)
一、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的定义
(一)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通常是指以各种媒材创作,且置放或附加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例如人行道上的铜像,或是公园里的纪念碑。公共艺术也可包括公共空间里的各种艺术表现,例如建筑物;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与设施,如桌椅和路灯。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从艺术形式上,它包括雕塑、绘画、摄影、广告、影像、表演、音乐直至园艺等形式;从艺术功能上,可分为点缀性、纪念性、休闲性、实用性、游乐性直至庆典活动等公共艺术;从展示的形式上,可分为由平面到立体、由壁面到空间、由室内到室外直至地景等艺术形式;从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就更是广而又广了。公共艺术设计要反映公共大众的共同意志。
(二)视觉设计的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生活越来越重要,已不再是人们早期对它的认识——传统纸质二维平面的展示,视觉传达的运用已在各个领域范围内日益广泛。本文研究的论题即是公共艺术形态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在公共艺术中的扩展,使得视觉传达的范围变得广泛,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也对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了拓展。公共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藝术形式,既有视觉传达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又有公共艺术的审美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使得我们生活中的公共艺术形式更加丰富,人们也可以得到更多美的享受。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对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分析,掌握了公共艺术变化的规律与进程,这种视觉传达设计与公共艺术相结合的新形式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分析了公共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其表现特点。
视觉设计是针对眼睛功能的主观形式的表现手段和结果。视觉设计的特点是风格变化快、内容多形式,并且不断从贵族艺术、民间艺术、外来艺术汲取营养,在歌曲与歌词、广播、电视、小说、舞蹈及其他许多流行的文娱活动、物件、潮流、风尚等方面利用现代技术。
二、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之关系
(一)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的表现形式
公共艺术和视觉设计是两种在差不多同一时段发端、发展,对原有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理念与法则进行疏离,但是,在功能、价值取向等方面却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视觉设计的真正话语权,并不是真正被民众所掌控,大众在强势的媒体和娱乐机构制造的流行艺术符号的牵引下,在似乎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中,不自觉地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相对于视觉设计来说,公共艺术注重大众的审美趣味,尊重大众的审美意志,但是,绝不把世俗的感性欲望作为其表现的重要内容,不会为了迎合市民的口味去制造流行的符号,更不会以一种强势的话语霸权的姿态,复制时尚的符号去麻醉观众的审美知觉,牵引他们对艺术内在的文化精神和象征意义的回避或疏离。
(一)视觉设计与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交集
1、鲜明的精神指向。二者的艺术表现都带有鲜明的精神指向,无论是视觉设计还是公共艺术当中的艺术品也都具有鲜明的风格指向。不同的风格指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环境艺术强调通过对整体环境的设计来达到空间环境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统一。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品更强调公众对艺术品风格的精神指向和精神感受。二者在视觉传达上一个明显针对环境体验,一个针对人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环境载体。如果说视觉设计涵盖了公共艺术,那么视觉设计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等,与公共艺术存在一定的交集。因为二者都需要以环境和空间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二者的创作与传播都需要一个鲜明的环境载体。
3、相似的呈现状态。公共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呈现。公共艺术的艺术品也更重视艺术的公众性和大众性,其艺术价值要在实用价值和环境价值之上。与公共艺术相比,视觉设计更强调构思与布局、均衡与对称、尺度与比例、色彩与光影,其重点在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更重视环境中的实用价值且兼顾艺术价值。
4、共同的公共属性。与视觉设计相比,公共艺术更强调空间的公共属性,与视觉设计一般统归于城市规划不同,公共艺术更为强调城市文化当中公共艺术创造者的公共属性,公共艺术既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也可以是群众的集体参与或是社会资本的主观投入。
三、结论
公共艺术源于视觉设计而高于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是大众的及时流行趋势,而公众艺术是在视觉设计的踏板上进行质的升华,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和评判权在公共大众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是为公共大众而进行的设计,其起点在于视觉设计,其终点也在于公共大众,因而其使用及评判权均在公众手里。但是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公式也要就要接受公共大众的评判,这种评判可能是一般性的品头论足,也可能是激烈的评论、批评乃至近乎苛刻式的挑剔。这种成熟化的大众评判机制的建立是公共艺术设计运作体系成熟化的标志,是促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公共艺术设计精品的不断涌现,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劳民伤财”的“视觉污染”的层出不穷、恶性循环。我国目前正需要建立这种公共艺术设计乃至所有艺术设计领域的舆论监督机制。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与视觉艺术定位是一体化的正是其确立的整体性原则决定了共艺术的特色,并有效地保证了公共艺术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寄托与感性归宿,以及对学习、对生活、对理想的激情与憧憬。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8月.
[2]袁运甫.有容乃大.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
[3]邹文.公共艺术在北京.装饰.2002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刘湘奇,1997.5.1,女,大连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