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学的要求,根据自身实践,把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收获做了以下总结。
关键词:互动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201-0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标要求,实行优质教学,体会颇深。
1 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感觉就像一群人在聊天一样,大家的地位趋于平等,并不是一个人说大家听,也不拘泥于教案,随时发现新的观点,马上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我此时就是一个纯粹的参与者。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算法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就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地思考,允许学生算法或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法和答案的开放与学生思维的开放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就要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学生学得也就是思维方式与内容,经过大家思想的碰撞,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会开放起来,头脑中的内容也丰富多了!如教学“解方程”时,有的学生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解答,而有的学生则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答。我让会解的学生同时说明其思路,不当地方稍加指点,学生理解掌握的非常快,效果很好。
2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要同步进行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思考、做事。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思考、做事的规律与方法。“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应是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勤于思考的果实,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
在教学“正方体”体积时,学生已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探索,从而得出正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我又引导出最简的字母公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推理等各种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需要相当长的实践过程。而且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学习方式的更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因此,改变数学学习方式也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做起。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成长需求。要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要创造环境氛围,让学生亲自体验,鼓励学生对新知的自我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达。要逐渐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学计划,来适合不同资质禀赋的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自我意识、学习方法、智力或能力个性因素的分析入手,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同时要注意到:学生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方式。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位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应该强制学生在成人设计好的圈子内活动,不能引导学生有成人的思维模式,要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要正视学生的独特性,要承认并正视现代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与成人这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对教材设计的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共建数学学习的广阔舞台,让全新的数学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让数学的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
关键词:互动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201-0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标要求,实行优质教学,体会颇深。
1 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感觉就像一群人在聊天一样,大家的地位趋于平等,并不是一个人说大家听,也不拘泥于教案,随时发现新的观点,马上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我此时就是一个纯粹的参与者。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算法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就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地思考,允许学生算法或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法和答案的开放与学生思维的开放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就要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学生学得也就是思维方式与内容,经过大家思想的碰撞,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会开放起来,头脑中的内容也丰富多了!如教学“解方程”时,有的学生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解答,而有的学生则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答。我让会解的学生同时说明其思路,不当地方稍加指点,学生理解掌握的非常快,效果很好。
2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要同步进行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思考、做事。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思考、做事的规律与方法。“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应是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勤于思考的果实,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
在教学“正方体”体积时,学生已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探索,从而得出正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我又引导出最简的字母公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推理等各种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需要相当长的实践过程。而且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学习方式的更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因此,改变数学学习方式也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做起。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成长需求。要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要创造环境氛围,让学生亲自体验,鼓励学生对新知的自我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达。要逐渐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学计划,来适合不同资质禀赋的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自我意识、学习方法、智力或能力个性因素的分析入手,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同时要注意到:学生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方式。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位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应该强制学生在成人设计好的圈子内活动,不能引导学生有成人的思维模式,要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要正视学生的独特性,要承认并正视现代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与成人这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对教材设计的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共建数学学习的广阔舞台,让全新的数学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让数学的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