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祖籍在山东,出生成长于新疆,也曾求学云南,毕业后在西藏工作和生活。转眼而立之年,风雨一路,山水一程,我像是一只没有脚的鸟,一朵无处着落的蒲公英,在祖国的边疆逗留。如今我要写下的是触动我灵魂的故事,也是我扎根西藏的动力和决心。
老阿妈的大礼
在冬月的暖阳中,我们驱车前往结对子的村庄——茶村二组。路上,我与村主任聊起去年认的“亲戚”老阿妈身体如何,日子过得好不好。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走村入户结对子活动.老阿妈是我认的第一个“亲戚”。初次到老百姓家里,因为不会说藏语,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靠着社工专业的本能和实践经验和老人家聊聊天。老阿妈是老党员,当了三十多年的赤脚医生,还当过市人大代表,思想觉悟很高。她说起这些年政策的好,聊到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困难。初次接触的局促不安,就这样在老阿妈热情和蔼的聊天中一点点消散。
这次回到村里,村主任远远地就跟老阿妈打招呼。老阿妈从自家门前迎过来,仔细端详着我。我才问候了一句:“扎西德勒!您身体好不好?我去年来看过您。”老阿妈突然握起我的手,随即低下头来,把额头贴在我的手背上,不停地说着扎西德勒和谢谢。老人家的这个举动让我手足无措,只有躬下身紧握着她的手,一遍遍地回答她扎西德勒。
我虽不知道老人家为何如此,却知道这个礼节非常重。此前,我只见过信众在转经的时候,把额头抵在经幡上。我的灵魂在此刻被深深地触动。我亲爱的老阿妈,我并没有做什么,值得您如此感谢。您的这个大礼,我承受不起,但它让我把心更踏实地放在西藏的土地上。而今以后,仍旧要做一个正直善良、勤奋踏实的人,对这魂牵梦萦的土地,深深眷恋,尽己所能。
丹增的眼泪
米玛大叔坐在阳光洒满的院中喝茶,六十多岁的他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去年我来时,他在院子里做皮具,茶村二组家家户户都会做皮具,简单又不失精美。米玛大叔还说,没什么需要帮助的,靠自己劳动就能过得不错。请我们喝酥油茶和甜茶,还给我们献上了哈达。边民淳朴,这是烙在出生于边疆的我心中的最深印象。
也有不爱劳动而缺钱的,比如丹增。丹增是我今年结对子的“亲戚”,四十多岁,看起来挺壮实。因为酗酒,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去走访时,我们是从邻居家的酒桌上把他请回来的。他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件简单的家具,杂乱的小桌上有一个丢满烟灰的啤酒罐和几袋方便面。我们聊起他的生活和他对未来的打算,他感恩政府出錢帮助他盖了新房子,然后说搬家后慢慢戒酒,再借钱开个小商店,争取能够自给自足。
大概是缺乏维生素,他整个口腔都得了溃疡。我把慰问金塞进他的手里,告诉他:“我工作不久,这是一点心意。这个钱不能买酒,只能看病。一定要好好干活,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这个结实的汉子突然愣住了,眼睛里迸出泪花。我没想到他会感动地流泪,不知所措,只好拍着他的背,一遍遍安慰他说没事,好好生活,以后我们还会再来看他,他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我知道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和温暖,有时候人们缺的不是几百块钱,是在最落魄的时候有人能陪同他们鼓励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相信和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帮助他们自己摆脱困境,所谓助人自助,这就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教育带给我真正的知识。
在村里,我对见到的每一个人说扎西德勒,她们微笑着回答我说扎西德勒。他们献上哈达,是欢迎,是接纳和最真诚的祝福。让藏漂的我们有了回到故乡的归属感,有了深深扎根在这片蓝天厚土上的信念。
再见了,茶村。镌刻在我记忆里的西藏的亲人们。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老阿妈的大礼
在冬月的暖阳中,我们驱车前往结对子的村庄——茶村二组。路上,我与村主任聊起去年认的“亲戚”老阿妈身体如何,日子过得好不好。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走村入户结对子活动.老阿妈是我认的第一个“亲戚”。初次到老百姓家里,因为不会说藏语,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靠着社工专业的本能和实践经验和老人家聊聊天。老阿妈是老党员,当了三十多年的赤脚医生,还当过市人大代表,思想觉悟很高。她说起这些年政策的好,聊到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困难。初次接触的局促不安,就这样在老阿妈热情和蔼的聊天中一点点消散。
这次回到村里,村主任远远地就跟老阿妈打招呼。老阿妈从自家门前迎过来,仔细端详着我。我才问候了一句:“扎西德勒!您身体好不好?我去年来看过您。”老阿妈突然握起我的手,随即低下头来,把额头贴在我的手背上,不停地说着扎西德勒和谢谢。老人家的这个举动让我手足无措,只有躬下身紧握着她的手,一遍遍地回答她扎西德勒。
我虽不知道老人家为何如此,却知道这个礼节非常重。此前,我只见过信众在转经的时候,把额头抵在经幡上。我的灵魂在此刻被深深地触动。我亲爱的老阿妈,我并没有做什么,值得您如此感谢。您的这个大礼,我承受不起,但它让我把心更踏实地放在西藏的土地上。而今以后,仍旧要做一个正直善良、勤奋踏实的人,对这魂牵梦萦的土地,深深眷恋,尽己所能。
丹增的眼泪
米玛大叔坐在阳光洒满的院中喝茶,六十多岁的他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去年我来时,他在院子里做皮具,茶村二组家家户户都会做皮具,简单又不失精美。米玛大叔还说,没什么需要帮助的,靠自己劳动就能过得不错。请我们喝酥油茶和甜茶,还给我们献上了哈达。边民淳朴,这是烙在出生于边疆的我心中的最深印象。
也有不爱劳动而缺钱的,比如丹增。丹增是我今年结对子的“亲戚”,四十多岁,看起来挺壮实。因为酗酒,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去走访时,我们是从邻居家的酒桌上把他请回来的。他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件简单的家具,杂乱的小桌上有一个丢满烟灰的啤酒罐和几袋方便面。我们聊起他的生活和他对未来的打算,他感恩政府出錢帮助他盖了新房子,然后说搬家后慢慢戒酒,再借钱开个小商店,争取能够自给自足。
大概是缺乏维生素,他整个口腔都得了溃疡。我把慰问金塞进他的手里,告诉他:“我工作不久,这是一点心意。这个钱不能买酒,只能看病。一定要好好干活,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这个结实的汉子突然愣住了,眼睛里迸出泪花。我没想到他会感动地流泪,不知所措,只好拍着他的背,一遍遍安慰他说没事,好好生活,以后我们还会再来看他,他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我知道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和温暖,有时候人们缺的不是几百块钱,是在最落魄的时候有人能陪同他们鼓励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相信和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帮助他们自己摆脱困境,所谓助人自助,这就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教育带给我真正的知识。
在村里,我对见到的每一个人说扎西德勒,她们微笑着回答我说扎西德勒。他们献上哈达,是欢迎,是接纳和最真诚的祝福。让藏漂的我们有了回到故乡的归属感,有了深深扎根在这片蓝天厚土上的信念。
再见了,茶村。镌刻在我记忆里的西藏的亲人们。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