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任务。当前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教师队伍;管理;问题;有效机制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拥有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教师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茁壮成长。纵观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素质较高,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不应忽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受教育者所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知识需求与教育者自身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理念地变化,使部分教师跟不上步伐,仍停留在“授业”观念上。一些小学教师仍抱着千百年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观念不放,推崇“师道尊严”,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学生唯师命是从,唯唯诺诺,被驯化成无条件服从、被动接受的“学舌鹦鹉”。这样的死教条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造成了很多教育悲剧的发生。少数学校还发生体罚案件。这些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应尽快调整
中高级职务教师比重偏低,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务的平均比例,影响所及是多方面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超编,音、体、美、外语等学科以及劳动技能课教师短缺。
3. 校际师资水平悬殊
小学的“名师”、“名校长”往往集中在少数名校,这种现象使校际间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拉大,从而导致择校现象。
4. 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缺乏
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高级职务教师年龄偏大,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面临严峻形势。
5. 教师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经济各行业中处于偏低的状况。
二、采取有效机制,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1. 建立教师质量评估系统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教育对象的心理、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的学校教育必然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教师教学水平、道德情操进行经常性的评估。从教书育人、德操品行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直接意义。根据教育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状况做出系统分析,判断教师教育水平优劣,从而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采取重大的教学改革及对教师奖惩等措施建立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学校育人作用的最大化。
2.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对教师的知识层次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育活动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因材施教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理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还要具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对教师的学历层次、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学校应该依托各类高等师范院校,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体系。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是创造知识和新的思维的地方,院校科研氛围浓厚、思想观念先进,教师只有在这里接受学术熏陶,才能提高眼界,更新思维。同时可以把教师在职培训与学历提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理论素养,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 搭建学校教师之间的科研平台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评方式改革等许多复杂的问题。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以构建一种学习型校园的理念找准教师成长的突破点,认清教学与学习、科研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学习、科研平台,营造教师学习交流、科研氛围,推动教师自己动手解决素质教育中的难题,为教师发展提供适宜土壤。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研究授课技巧、教学课程、教育理论等心得体会,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学校不仅可充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使有限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可通过教育开放式交流机制,使教师有机会和同行展开交流,共同研究,极大地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4. 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教师的管理者,首先应该做到尊重教师的个性,认可教师对生命价值独特的追求。教师的生命个体也是独特的,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在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在学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不同的情形下,作为管理者应该承认教师这样的差异,同时尊重教师这样的个性,努力让教师求同存异。作为管理者应有用好各种类型教师的水平。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其实只要用心分析,就会发觉我们教师中分三类人:一是能力比较强的人。把这些人放到学校的重要岗位,发挥他们在学校中的带头作用,并且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自我,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佼佼者。第二是个性明显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思想敏锐,思考问题有独到之处,眼光尖锐,分析问题比较透彻,有的情绪外露,处理问题果断急躁;有的独具创意,不拘束缚,但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作为领导者就要有雅量,尽量避开其短处,让他们扬长避短。第三就是缺点明显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有明显弱点的教师,我们不应忽视与歧视。要努力帮助与成全他们,在理解与宽容的前提下很容易让他们改正缺点。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他们,就会让教师感到希望,有了希望就会产生向上的动力。其实领导者具有欣赏的能力才是最完美的领导。
5. 加强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内部对教师的管理,从宏观上讲,就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对教师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法规,依法管理教师。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
通过检查达到落实是重要的一环。检查的主体应是教务、政教、总务后勤各部门。各部门依据相关的制度内容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大面积检查,也可以是分年级组、教研组进行抽查。检查的时间要适当,天天检查,工作量太大,搞得都紧张而没有必要,一学期或一学年才检查一次,时间跨度太大,出了问题,进行处罚也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忽视了过程管理。最好是一个月检查(抽查)一次。检查的结果,一定要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奖惩,月月兑现,并按月将结果反馈给教师,起到激励好的,否定差的教育作用。
在检查落实这一环节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领导与普通教师一个尺度,关系好、关系差一个尺度,有背景的人与无背景的人一个尺度。做到事实公开、结果公开。二是放手让各部门工作,一般是各部门检查,各部门负责落实处理,做出结论,争议较大或问题较突出的、各部门拿不准的,才提交学校行政会议决议。三是既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又要有适当的灵活。有时,教职工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在原因而违犯规章制度,就应酌情考虑,适当放宽。
【关键词】教师队伍;管理;问题;有效机制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拥有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教师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茁壮成长。纵观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素质较高,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不应忽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受教育者所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知识需求与教育者自身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理念地变化,使部分教师跟不上步伐,仍停留在“授业”观念上。一些小学教师仍抱着千百年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观念不放,推崇“师道尊严”,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学生唯师命是从,唯唯诺诺,被驯化成无条件服从、被动接受的“学舌鹦鹉”。这样的死教条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造成了很多教育悲剧的发生。少数学校还发生体罚案件。这些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应尽快调整
中高级职务教师比重偏低,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务的平均比例,影响所及是多方面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超编,音、体、美、外语等学科以及劳动技能课教师短缺。
3. 校际师资水平悬殊
小学的“名师”、“名校长”往往集中在少数名校,这种现象使校际间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拉大,从而导致择校现象。
4. 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缺乏
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高级职务教师年龄偏大,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面临严峻形势。
5. 教师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经济各行业中处于偏低的状况。
二、采取有效机制,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1. 建立教师质量评估系统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教育对象的心理、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的学校教育必然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教师教学水平、道德情操进行经常性的评估。从教书育人、德操品行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直接意义。根据教育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状况做出系统分析,判断教师教育水平优劣,从而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采取重大的教学改革及对教师奖惩等措施建立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学校育人作用的最大化。
2.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对教师的知识层次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育活动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因材施教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理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还要具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对教师的学历层次、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学校应该依托各类高等师范院校,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体系。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是创造知识和新的思维的地方,院校科研氛围浓厚、思想观念先进,教师只有在这里接受学术熏陶,才能提高眼界,更新思维。同时可以把教师在职培训与学历提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理论素养,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 搭建学校教师之间的科研平台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评方式改革等许多复杂的问题。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以构建一种学习型校园的理念找准教师成长的突破点,认清教学与学习、科研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学习、科研平台,营造教师学习交流、科研氛围,推动教师自己动手解决素质教育中的难题,为教师发展提供适宜土壤。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研究授课技巧、教学课程、教育理论等心得体会,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学校不仅可充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使有限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可通过教育开放式交流机制,使教师有机会和同行展开交流,共同研究,极大地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4. 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教师的管理者,首先应该做到尊重教师的个性,认可教师对生命价值独特的追求。教师的生命个体也是独特的,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在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在学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不同的情形下,作为管理者应该承认教师这样的差异,同时尊重教师这样的个性,努力让教师求同存异。作为管理者应有用好各种类型教师的水平。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其实只要用心分析,就会发觉我们教师中分三类人:一是能力比较强的人。把这些人放到学校的重要岗位,发挥他们在学校中的带头作用,并且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自我,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佼佼者。第二是个性明显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思想敏锐,思考问题有独到之处,眼光尖锐,分析问题比较透彻,有的情绪外露,处理问题果断急躁;有的独具创意,不拘束缚,但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作为领导者就要有雅量,尽量避开其短处,让他们扬长避短。第三就是缺点明显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有明显弱点的教师,我们不应忽视与歧视。要努力帮助与成全他们,在理解与宽容的前提下很容易让他们改正缺点。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他们,就会让教师感到希望,有了希望就会产生向上的动力。其实领导者具有欣赏的能力才是最完美的领导。
5. 加强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内部对教师的管理,从宏观上讲,就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对教师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法规,依法管理教师。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
通过检查达到落实是重要的一环。检查的主体应是教务、政教、总务后勤各部门。各部门依据相关的制度内容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大面积检查,也可以是分年级组、教研组进行抽查。检查的时间要适当,天天检查,工作量太大,搞得都紧张而没有必要,一学期或一学年才检查一次,时间跨度太大,出了问题,进行处罚也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忽视了过程管理。最好是一个月检查(抽查)一次。检查的结果,一定要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奖惩,月月兑现,并按月将结果反馈给教师,起到激励好的,否定差的教育作用。
在检查落实这一环节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领导与普通教师一个尺度,关系好、关系差一个尺度,有背景的人与无背景的人一个尺度。做到事实公开、结果公开。二是放手让各部门工作,一般是各部门检查,各部门负责落实处理,做出结论,争议较大或问题较突出的、各部门拿不准的,才提交学校行政会议决议。三是既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又要有适当的灵活。有时,教职工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在原因而违犯规章制度,就应酌情考虑,适当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