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我国乡村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下结合近几年各省市高(选)考试题,分析乡村振兴在地理试题中的考查视角及学习启示。
一、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例1】(2021年广东卷第5—7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
5.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6.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7.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5.C 6.C 7.B
【试题评析】该组试题不但考查农业的区位,而且还需要考生掌握国家有关农业的政策法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棉花产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棉基地。充足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1950年以来棉区面积一直比较大,但单产不高。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棉花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
【学习启示】关注国家重大政策和社会热点,探究与地理学科间的联系。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战略,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做此类题需要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答题方向,认识振兴乡村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例2】(2019年4月浙江选考第1—2题)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1.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 )
A.距离市场较近 B.土地成本较低
C.人才资源丰富 D.运输距离较短
2.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提高西北地区农业( )
①规模化水平 ②自给率水平
③商品化水平 ④专业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1.A 2.C
【试题评析】该组试题考查了电商对农业的影响。中、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地域差异大,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将西北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与传统的贸易方式比,电商使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销售量增大,减少了库存成本和贸易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有利于供应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提高农产品收益,提升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水平。
【学习启示】农业区位的基本要素为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农业科学技术又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例如通过溯源技术给农产品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大数据+农业”让当地农业管理更加精准、精细。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更能以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三、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例3】(2019全国文综卷1第1—3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偿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参考答案】1.B 2.D 3.A
【试题评析】该题考查城乡发展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虽然村村都能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这意味着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抱团飞地”模式突破了单个村单打独斗面临的资金、区位等瓶颈,通过整合县域资源,互惠共赢,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了城镇发达区域和乡村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创新的发展模式。
【学习启示】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既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一体化,才能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才能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例4】(2021山东卷第1—2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见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
1.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生态环境
2.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参考答案】1.C 2.D
【试题评析】根据材料“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可知,老年市场是导致F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完善该村的基础设施,升级相关文化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文化交流。
【学习启示】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建设美丽乡村,体现了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的两大主题,引导我们关注生态与自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建设美好家园。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鄉村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考多聚焦乡村振兴问题,以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情境设置相关考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地理常考基础知识之余,还需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将其与地理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在此类题型上读懂题意,领会出题者的意图。
一、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例1】(2021年广东卷第5—7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
5.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6.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7.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5.C 6.C 7.B
【试题评析】该组试题不但考查农业的区位,而且还需要考生掌握国家有关农业的政策法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棉花产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棉基地。充足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1950年以来棉区面积一直比较大,但单产不高。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棉花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
【学习启示】关注国家重大政策和社会热点,探究与地理学科间的联系。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战略,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做此类题需要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答题方向,认识振兴乡村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例2】(2019年4月浙江选考第1—2题)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1.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 )
A.距离市场较近 B.土地成本较低
C.人才资源丰富 D.运输距离较短
2.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提高西北地区农业( )
①规模化水平 ②自给率水平
③商品化水平 ④专业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1.A 2.C
【试题评析】该组试题考查了电商对农业的影响。中、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地域差异大,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将西北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与传统的贸易方式比,电商使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销售量增大,减少了库存成本和贸易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有利于供应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提高农产品收益,提升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水平。
【学习启示】农业区位的基本要素为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农业科学技术又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例如通过溯源技术给农产品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大数据+农业”让当地农业管理更加精准、精细。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更能以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三、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例3】(2019全国文综卷1第1—3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偿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参考答案】1.B 2.D 3.A
【试题评析】该题考查城乡发展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虽然村村都能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这意味着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抱团飞地”模式突破了单个村单打独斗面临的资金、区位等瓶颈,通过整合县域资源,互惠共赢,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了城镇发达区域和乡村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创新的发展模式。
【学习启示】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既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一体化,才能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才能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例4】(2021山东卷第1—2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见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
1.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生态环境
2.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参考答案】1.C 2.D
【试题评析】根据材料“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可知,老年市场是导致F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完善该村的基础设施,升级相关文化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文化交流。
【学习启示】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建设美丽乡村,体现了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的两大主题,引导我们关注生态与自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建设美好家园。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鄉村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考多聚焦乡村振兴问题,以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情境设置相关考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地理常考基础知识之余,还需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将其与地理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在此类题型上读懂题意,领会出题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