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革新式的素质教育面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提炼数学思想、发展理性思维,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学科中所饱含的魅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建议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需要广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有效,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本文结合自身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和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可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所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仅限于教科书及模拟习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对于实践问题的应用能力却相对较低。加之学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所以在选题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提取教材精髓,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加工,为学生提供符合数学发展规律的学习资源,使之符合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鼓励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有用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切身体会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学习网站、资源库等其寻找他学习资源的方式。尤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此时,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查找相关资料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班级内部的学习资源库,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这样一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的,而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体教学中,教学形式往往取决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往往不能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只能通过定义或者概念的形式直接获得结果,鉴于此,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对知识进行二度加工,创建一种有利于进行研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与探索,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探究性课题,在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教师与學生共同完成。
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是学生获得更好生活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数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其次,素材内容应倾向于对社会的关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的研究价值。必要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甚至走出校园,运用现有的教学器材测量操场面积、旗杆高度、跑道长度等,切实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关键因素,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办法,而创建一种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将学生带入情绪高昂和内心振奋的状态,让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洗礼,渴望对数学知识的汲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在于对所学材料的浓厚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引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所以,如果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竞猜、设疑等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傅海伦等主编·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有效教学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4]张阿南.论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之路径[J].考试周刊,2003(12)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建议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需要广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有效,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本文结合自身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和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可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所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仅限于教科书及模拟习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对于实践问题的应用能力却相对较低。加之学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所以在选题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提取教材精髓,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加工,为学生提供符合数学发展规律的学习资源,使之符合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鼓励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有用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切身体会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学习网站、资源库等其寻找他学习资源的方式。尤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此时,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查找相关资料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班级内部的学习资源库,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这样一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的,而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体教学中,教学形式往往取决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往往不能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只能通过定义或者概念的形式直接获得结果,鉴于此,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对知识进行二度加工,创建一种有利于进行研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与探索,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探究性课题,在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教师与學生共同完成。
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是学生获得更好生活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数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其次,素材内容应倾向于对社会的关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的研究价值。必要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甚至走出校园,运用现有的教学器材测量操场面积、旗杆高度、跑道长度等,切实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关键因素,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办法,而创建一种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将学生带入情绪高昂和内心振奋的状态,让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洗礼,渴望对数学知识的汲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在于对所学材料的浓厚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引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所以,如果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竞猜、设疑等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傅海伦等主编·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有效教学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4]张阿南.论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之路径[J].考试周刊,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