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育人的一个重要路径。全球瞩目的“两会”,信息丰富,内容广泛,是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绝佳素材。《数学看“两会”》数学阅读课,带领学生从理解数据到分析数据,再到运用数据,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并透过数据感受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数学阅读;学科育人;“两会”
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那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体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丹教授指出:“数学的育人價值集中体现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素养上,即通过数学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育人的一个重要路径。
数学阅读的外延很广,“包括蕴含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图画、表格等”。在数学课本之外,教师应当不断拓展数学阅读资源。今年全球瞩目的“两会”,信息丰富,内容广泛,是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绝佳素材。在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知识教学之后,笔者开设了一节《数学看“两会”》数学阅读课,带领学生在数据中读懂“两会”。
一、从泛读到精读:找准读的内容,指导读的方法
提前几天,布置学生阅读“两会”知识。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两会”知识竞答。引入课题、导入课堂后,泛读、精读渐次推进,教学过程如下:
(一)泛读——指导方法
师“两会”期间,老师关注了深圳卫视策划的一期节目——《大数据看“两会”》。以疫情冲击最严重也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旅游行业为例,或许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一起来看——
(学生观看节目视频。)
师老师把刚才视频中的文本材料印出来了,也发给了大家。下面,就让我们带上数学的眼光阅读文本,找一找数据中的玄机。怎么进行数学阅读呢?给你一个锦囊——可以边阅读、边圈画、边批注。友情提醒:批注可以是你自己看不懂的、感兴趣的内容等。
(学生阅读文本材料。)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交流汇报?
(指名一个小组,4人上台汇报。)
生(圈出“同比”“环比”)我关注到了这两个词——“同比”“环比”。我有问题:“同比”是和什么比?“同比”和“环比”有什么区别?
师谁能解决他的这个问题?(学生沉默)都不知道?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生查资料。
生上网搜。
师行,听你们的。(链接查找和搜索的资料内容,略)这里是跟谁比?(出示: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52.1%)那这里呢?(出示:2020年国内旅游热度周环比上涨57%)说说看——
(学生依此作答,在交流中明晰“同比”和“环比”的区别。)
师请继续交流——
生我关注到了这组数据:男性占55%,女性占45%。感到很意外,刷新了我的认识。
(学生笑。)
生我关注到的是“2.56亿人”。这个数据很庞大,说明春节期间外出旅游的人很多。
生我关注到了这个数据:增长100%。我感受到了我国的旅游经济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恢复得很快。
师掌声请回这组,(学生鼓掌)谁还有补充的?
(个别学生补充。)
(二)精读——聚焦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的、感受到的,其实都是和数据有关。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聚焦数据,读一读数据背后的知识。
(出示两组数据:春节假期期间,国内出游人数总计2.56亿人,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国内旅游收入3 011.00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数据。
(出示要求:①认真读一读这组数据,你觉得这里涉及哪几个不同年份的统计数据?你从哪里看出来了?②同桌交流。)
师来,先大声地读一读这些数据,再静静地思考起来,有想法了就可以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补充。)
师这样一交流,大家都看懂了吗?我们来一组小任务——
(出示任务单:小组合作,根据数据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表1。)
年份国内出游人数(亿人)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师如果让你把这张统计表制成统计图,你会选择哪种统计图?条形? 折线?还是扇形?
生折线统计图。
师为什么都要选择折线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可以很好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我们请电脑帮助完成——(出示完成后的折线统计图,见图1和下页图2)从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现在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受疫情影响还是蛮大的。
生是的,我觉得虽然2021年春节期间的旅游人数和收入都没有疫情前那么多,但是已经在快速增长了。 生从发展趋势来看,马上就能赶上或者超过疫情前了。
师想一想,国外的许多国家现在疫情还很严重,而在我们中国,春天已经来到,人们都走出家门,经济全面复苏,这就是——
生中国力量。
师预测一下,到2021年年底,全年的旅游人数将达到多少亿人?旅游收入呢?
(学生预测。)
师看看大家预测得怎么样呢?这是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结果,和咱们的比一比?
(出示《2021国内旅游数据预测统计图》。统计显示: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1亿人次,增長42%;收入3.3万亿元,增长48%。)
师数据推断可不是凭空猜测,得分析、思考,这样才能让推断有理有据。事实上,不仅仅是旅游业,2020年,我们国家的很多数据都很牛!一起来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播放视频。)
师大家聊一聊,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国家真是太牛了!很多数据显示超过了预定目标。
生我也觉得,能在疫情期间,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真的是很不容易,很厉害!
生我为我们国家感到骄傲。
师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感到骄傲!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政府报告中为什么要用到这么多的数据?
生数据给人很准确的感觉。
生数据让人很信服。
生数据简洁,让大家一看就懂。
生这些百分数、图表,都很直观,很有说服力!
师数字是浓缩的语言,它精炼、准确,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透过这一组组数据,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师如果外国媒体看到我们中国的这份报告,想象一下,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生他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
生他们觉得难以置信。
师对!数据就是实力。所以,我们的外交官杨洁篪才能理直气壮地对美国人说:“你们,没有实力同中国这样说话!”
(三)总结数学阅读的方法
师同学们,阅读到这儿,你觉得我们的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
(四)感受大数据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透过数据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也可以运用数据帮助我们作出决策,从而改变世界。前段时间,有个机构就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睡眠问题进行了大数据调查,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
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很严重!
生睡得不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生睡眠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有那么多啊!
师是呀,问题严重,亟待解决。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大数据调查,让大家看到了青少年睡眠的大问题。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委员就提出了有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系列提案,一起来看!
(学生继续观看视频。)
师再来告诉大家,针对委员们的提案,在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睡眠令”。规定小学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点20分,睡觉时间一般不晚于21点20分,从而保证有10小时的睡眠。回顾整个过程,从调查,到“两会”提案,再到国家有文件发出,数据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数据就是事实。
生数据能够让大家都相信调查结果,然后重视起来。
师这就是数据的力量。运用数据,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板书:运用数据。)
师当然,“两会”中这样的数据还有很多,如果你们还想了解“两会”的更多知识,推荐大家浏览央视网、中国政府网等主流媒体或者网站。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了吗?感觉怎么样?说说看!
生感觉这样的数学课和以前的不一样。
生感觉太有意思了,让我知道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生我感受到了数据的力量。
生让我知道了很多不一样的知识。
生我发现我越来越爱我们中国了。
(学生笑。)
生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么有趣、有意义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是呀,数学阅读已经越来越重要了。通过阅读,透过一组又一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现在,数据分析、数据推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这节课,希望能带给你们一点点启发。
二、关于数学阅读的几点思考
(一)为什么读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而且,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未来社会也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阅读基本功、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素养形成非一日之功,越学越懂数学,越学越爱数学,越学越有智慧,应该是数学素养的应有要义。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能读懂数学;因为懂数学,而更加喜欢数学。进而,不断地发展基础学力(越学越会学),提升思维水平(轻松学好数学),培育健全人格(严谨、自信、豁达)等,达到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育人效能。
(二)读什么
数学阅读的内容众多,一方面,数学课本、数学绘本、数学故事等,要让学生去阅读;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数学——报纸中的、新闻里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周围随机可见,这些也是最鲜活的数学阅读素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信息。我国的“两会”全球瞩目、意义非凡,“两会”信息包罗万象,是一个与数学阅读结合的绝佳素材。只要在教学中巧妙整合,看似离小学生很远的政治事件其实也可以让学生读起来,并且读得有滋有味。
(三)怎么读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英语阅读,不能以“纯阅读式”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养成情感随文本游弋的习惯,其间更要有理性的思考和辩证的思维。本课中,以“两会”中的一则报道入手,从泛读到精读,一次次聚焦数据,有方法的指导,有内容的感悟,带领学生逐步体会阅读方法,感受阅读的魅力。整节课,教师带领学生从理解数据到分析数据,再到运用数据,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能力,并透过数据感受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数学阅读;学科育人;“两会”
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那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体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丹教授指出:“数学的育人價值集中体现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素养上,即通过数学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育人的一个重要路径。
数学阅读的外延很广,“包括蕴含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图画、表格等”。在数学课本之外,教师应当不断拓展数学阅读资源。今年全球瞩目的“两会”,信息丰富,内容广泛,是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绝佳素材。在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知识教学之后,笔者开设了一节《数学看“两会”》数学阅读课,带领学生在数据中读懂“两会”。
一、从泛读到精读:找准读的内容,指导读的方法
提前几天,布置学生阅读“两会”知识。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两会”知识竞答。引入课题、导入课堂后,泛读、精读渐次推进,教学过程如下:
(一)泛读——指导方法
师“两会”期间,老师关注了深圳卫视策划的一期节目——《大数据看“两会”》。以疫情冲击最严重也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旅游行业为例,或许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一起来看——
(学生观看节目视频。)
师老师把刚才视频中的文本材料印出来了,也发给了大家。下面,就让我们带上数学的眼光阅读文本,找一找数据中的玄机。怎么进行数学阅读呢?给你一个锦囊——可以边阅读、边圈画、边批注。友情提醒:批注可以是你自己看不懂的、感兴趣的内容等。
(学生阅读文本材料。)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交流汇报?
(指名一个小组,4人上台汇报。)
生(圈出“同比”“环比”)我关注到了这两个词——“同比”“环比”。我有问题:“同比”是和什么比?“同比”和“环比”有什么区别?
师谁能解决他的这个问题?(学生沉默)都不知道?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生查资料。
生上网搜。
师行,听你们的。(链接查找和搜索的资料内容,略)这里是跟谁比?(出示: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52.1%)那这里呢?(出示:2020年国内旅游热度周环比上涨57%)说说看——
(学生依此作答,在交流中明晰“同比”和“环比”的区别。)
师请继续交流——
生我关注到了这组数据:男性占55%,女性占45%。感到很意外,刷新了我的认识。
(学生笑。)
生我关注到的是“2.56亿人”。这个数据很庞大,说明春节期间外出旅游的人很多。
生我关注到了这个数据:增长100%。我感受到了我国的旅游经济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恢复得很快。
师掌声请回这组,(学生鼓掌)谁还有补充的?
(个别学生补充。)
(二)精读——聚焦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的、感受到的,其实都是和数据有关。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聚焦数据,读一读数据背后的知识。
(出示两组数据:春节假期期间,国内出游人数总计2.56亿人,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国内旅游收入3 011.00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数据。
(出示要求:①认真读一读这组数据,你觉得这里涉及哪几个不同年份的统计数据?你从哪里看出来了?②同桌交流。)
师来,先大声地读一读这些数据,再静静地思考起来,有想法了就可以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补充。)
师这样一交流,大家都看懂了吗?我们来一组小任务——
(出示任务单:小组合作,根据数据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表1。)
年份国内出游人数(亿人)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师如果让你把这张统计表制成统计图,你会选择哪种统计图?条形? 折线?还是扇形?
生折线统计图。
师为什么都要选择折线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可以很好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我们请电脑帮助完成——(出示完成后的折线统计图,见图1和下页图2)从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现在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受疫情影响还是蛮大的。
生是的,我觉得虽然2021年春节期间的旅游人数和收入都没有疫情前那么多,但是已经在快速增长了。 生从发展趋势来看,马上就能赶上或者超过疫情前了。
师想一想,国外的许多国家现在疫情还很严重,而在我们中国,春天已经来到,人们都走出家门,经济全面复苏,这就是——
生中国力量。
师预测一下,到2021年年底,全年的旅游人数将达到多少亿人?旅游收入呢?
(学生预测。)
师看看大家预测得怎么样呢?这是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结果,和咱们的比一比?
(出示《2021国内旅游数据预测统计图》。统计显示: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1亿人次,增長42%;收入3.3万亿元,增长48%。)
师数据推断可不是凭空猜测,得分析、思考,这样才能让推断有理有据。事实上,不仅仅是旅游业,2020年,我们国家的很多数据都很牛!一起来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播放视频。)
师大家聊一聊,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国家真是太牛了!很多数据显示超过了预定目标。
生我也觉得,能在疫情期间,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真的是很不容易,很厉害!
生我为我们国家感到骄傲。
师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感到骄傲!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政府报告中为什么要用到这么多的数据?
生数据给人很准确的感觉。
生数据让人很信服。
生数据简洁,让大家一看就懂。
生这些百分数、图表,都很直观,很有说服力!
师数字是浓缩的语言,它精炼、准确,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透过这一组组数据,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师如果外国媒体看到我们中国的这份报告,想象一下,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生他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
生他们觉得难以置信。
师对!数据就是实力。所以,我们的外交官杨洁篪才能理直气壮地对美国人说:“你们,没有实力同中国这样说话!”
(三)总结数学阅读的方法
师同学们,阅读到这儿,你觉得我们的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
(四)感受大数据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透过数据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也可以运用数据帮助我们作出决策,从而改变世界。前段时间,有个机构就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睡眠问题进行了大数据调查,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
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很严重!
生睡得不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生睡眠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有那么多啊!
师是呀,问题严重,亟待解决。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大数据调查,让大家看到了青少年睡眠的大问题。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委员就提出了有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系列提案,一起来看!
(学生继续观看视频。)
师再来告诉大家,针对委员们的提案,在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睡眠令”。规定小学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点20分,睡觉时间一般不晚于21点20分,从而保证有10小时的睡眠。回顾整个过程,从调查,到“两会”提案,再到国家有文件发出,数据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数据就是事实。
生数据能够让大家都相信调查结果,然后重视起来。
师这就是数据的力量。运用数据,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板书:运用数据。)
师当然,“两会”中这样的数据还有很多,如果你们还想了解“两会”的更多知识,推荐大家浏览央视网、中国政府网等主流媒体或者网站。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了吗?感觉怎么样?说说看!
生感觉这样的数学课和以前的不一样。
生感觉太有意思了,让我知道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生我感受到了数据的力量。
生让我知道了很多不一样的知识。
生我发现我越来越爱我们中国了。
(学生笑。)
生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么有趣、有意义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是呀,数学阅读已经越来越重要了。通过阅读,透过一组又一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现在,数据分析、数据推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这节课,希望能带给你们一点点启发。
二、关于数学阅读的几点思考
(一)为什么读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而且,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未来社会也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阅读基本功、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素养形成非一日之功,越学越懂数学,越学越爱数学,越学越有智慧,应该是数学素养的应有要义。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能读懂数学;因为懂数学,而更加喜欢数学。进而,不断地发展基础学力(越学越会学),提升思维水平(轻松学好数学),培育健全人格(严谨、自信、豁达)等,达到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育人效能。
(二)读什么
数学阅读的内容众多,一方面,数学课本、数学绘本、数学故事等,要让学生去阅读;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数学——报纸中的、新闻里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周围随机可见,这些也是最鲜活的数学阅读素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信息。我国的“两会”全球瞩目、意义非凡,“两会”信息包罗万象,是一个与数学阅读结合的绝佳素材。只要在教学中巧妙整合,看似离小学生很远的政治事件其实也可以让学生读起来,并且读得有滋有味。
(三)怎么读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英语阅读,不能以“纯阅读式”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养成情感随文本游弋的习惯,其间更要有理性的思考和辩证的思维。本课中,以“两会”中的一则报道入手,从泛读到精读,一次次聚焦数据,有方法的指导,有内容的感悟,带领学生逐步体会阅读方法,感受阅读的魅力。整节课,教师带领学生从理解数据到分析数据,再到运用数据,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能力,并透过数据感受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