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工程思维培养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思维是指按某一特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规范进行设计,然后进行生产或建设,直至最后制造出符合预期的产品的一种思维方式。以《造房子》一课为例,通过明确主题、研究讨论、设计实施、评价交流和拓展应用这五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关键词:工程思维;设计制作;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伴随“技术与工程”作为独立教学内容出现在2017年版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教育愈加重视培养学生基于问题解决和工程设计等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思维是指按某一特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规范进行设计,然后进行生产或建设,直至最后制造出符合预期的产品的一种思维方式。结合工程思维的内涵,笔者以为,可以按照明确主题、研究讨论、设计实施、评价交流和拓展应用这五个环节实施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下面,以《造房子》一课为例具体说明。
  一、明确主题
  确定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并创设相应的情境,是学生工程思维培养的出发点。情境的创设,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情境资源。这样,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造房子》一课教学,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已有认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居住的都是高楼大厦,非常舒适安逸。但是,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至今仍住在很破旧的房子里,这些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漏雨,有些房子甚至存在倒塌的风险。如果你是房屋建造师,你愿意为他们建造一座安全舒适的房子吗?”学生当然都十分愿意参与房子的建造。接着,教师启发思考:“那你知道房子的建造流程吗?”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小组内部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从而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確了将要研究的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研究讨论
  研究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可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已有经验中搜集出相关信息和资料,然后研究讨论这些信息和资料,建立相关的联系纽带。
  在明确“造房子”的主题后,教师布置第一个任务:建造一座安全、舒适的房子要考虑哪些因素?任务抛出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从大小、形状、结构、用途、材料、承受力、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教师布置第二个任务:根据已经学过的《折形状》和《搭支架》,要建造既省材料又牢固的房子,你们有些怎样的建议?学生联系之前所学,能够准确说出利用圆柱形结构能增大房子的承受力,而利用三角形结构最省材料。最后,教师布置第三个任务:你们想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连接材料?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设计实施
  设计与实施是工程实施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后期的测试完善更是工程的点睛之笔。设计和实施的过程是学生将头脑中的想法变为现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设计及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身的科学能力及工程思维。
  通过进一步的讨论研究,学生对房子的建造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分发图纸,说明“牢固、宽敞、省料”的优秀设计的标准。牢固性主要看建造的房子能否承受一定的压力;宽敞主要看房子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省料主要看所选材料是否物尽其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出满足这些标准又个性十足的房子。
  接下来,学生将思路转换为图纸,小组内绘制好初稿后,全班交流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设计精细化:设计图要有框架结构图及整体样式图,还要写明使用的材料及尺寸,并且计算出所需的材料(图1所示为其中一个学生小组的设计图)。学生完成初稿后进入交流环节,依次上台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其他小组提出修改建议。各小组对照建议再次修改设计图,直至得到满意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完成后,各小组便可以选取材料进行制作。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边修改边制作。只有在不断的尝试、改善中,房子的制作才能趋向成功。因此,严谨性这一不可或缺的工程思维品质得到有效锻炼。
  四、评价交流
  评价及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更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发展水平,改进教学,从而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各小组房子建造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制订的三个标准对其他小组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大多数小组建造的房子都能达到标准。有的作品能承受20本作业本的重量,其较大的承受力得到许多人的认可;有的作品空间大,内部可放置2—3个文具盒;还有的虽然承重力不强,但是所用材料最少,比较经济。接着,学生根据评分表,对其他小组的作品打分。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整节课中的表现加以点评。此时,教师可以从图纸设计、模型建构及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师生共同的评价,全班评选出最佳小组及最佳作品。同伴评价能给予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掌控权,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评价则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弥补自身的不足,优化自己的作品。
  五、拓展应用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可引导他们课后继续拓展应用。
  《造房子》课尾,教师布置“查阅世界上有名的建筑”的课后作业,旨在让学生能从这些建筑作品中获得灵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不断的调整、修改与完善,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符合任务要求,充分经历工程迭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工程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升。拓展与应用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一个检验,更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一个延伸。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发展,是工程思维培养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工程不是随意地去做,而是要将相关课程真正落实在“设计后再制作”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根据研究主题思考可行性方案,自行设计图纸,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工程思维。
  参考文献:
  [1] 朱燕萍.于活动中发展“工程思维”——《小小工程师》一课教学处理[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3).
  [2] 严国红.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2).
  [3] 李伯聪.工程与工程思维[J].科学,2014(6).1,4,5,11,13,19,25,36,47,70,71,73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模型思想比较抽象,对仍以直观形象化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渗透式培养,为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因数与倍数》  数学模型,即“把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出来,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
期刊
摘要:展示性学习是一种以展示为手段的学习方式,属于表现性学习范畴。展示的过程是学生对信息重新编码、储存、输出以及消化、创新的过程;围观展示的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互动,促进理解——接受、建构新知。以《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为例,说明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展示性学习时,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是前提,完整规划教学活动是保障。  关键字:展示性学习小学数学复习课《正比例与反比例》  一、展示性学习的内涵和价值
期刊
摘要:体积概念的度量本质包括“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和“正则性”。从对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体积概念的教学应该紧紧把握这三条性质,突出度量本质。  关键词:体积概念度量本质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正则性  张奠宙教授指出:“长度、面积和体积都是几何度量领域的概念。这三者除了图形的维度不同,作为一种测量过程,其本质是一样的。”那么,度量(测量)的本质是什么?现代科学理论
期刊
摘要:图形内容的教学应紧扣图形的核心本质特征。圆的核心本质特征包括圆的普遍存在性、广泛对称性、各点均匀性以及“以直代曲”“化无穷为有限”的曲线研究方法。小学数学《圆》这个单元的教学,应该设计相应的问题,驱动圆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对圆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圆》广泛对称各点均匀转化思想极限思想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无疑,图形
期刊
摘要:识字、写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字词教学中挖掘字词所蕴含的意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大还是小》一课的字词教学,通过运用图片、融入活动、使用音像等方式,挖掘字词意趣,帮助学生深度体悟字词内涵。  关键词:字词教学意趣图片活动音像  本文所讲的意趣,是指意味和趣味。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
期刊
摘要:“面积”是“面”和“积”的合称,即面具有累积(可加)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对面积概念本质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面积与物体面的关联,外化面积概念的本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抽象平面图形的面积;通过从看到数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累积(可加)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概念本质《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期刊
摘要:任务情境是项目式学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取材于真实时空、依托年段认知,从而设计一个整体的学评情境。各学科教师集思广益,在把握本学期教学内容、本年段学生能力水平等基础之上,规划符合情境的测评任务。要落实情境及其各项任务,就要实现让情境串联整个学评过程,以任务驱动学评活动。  关键词:项目式学评;任务情境;活动设计  一、创设整体的学评情境  首先,取材于真实时空。  项目式学评的情境,要能将各个
期刊
摘要:项目式学评是非纸笔测评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一种表现性评价形式,有利于解决已往在“游园乐考”活动中出现的测评信度和效度低的问题。具体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开发了iPRT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各项目式学评活动,保证培养目标、项目内容、测评实施、分析反馈的一致性。项目式学评活动现已取得多种成效,并持续扩大辐射影响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评;非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量表  从2014年开始,浙江省禁止在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单元在人文主题的统领下,整体编排内容,体现了要求的阶梯性和与板块内容的呼应整合。教师要在精准理解、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前提下,树立整体意识,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具体而言,教师需主要观照三点:整合要素,整体设计;联结经验,顺学而导;强化交流,细化要求。  关键词:阅读单元语文要素编排教学  一、阅读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识字单元(一、二年级)、阅读
期刊
摘要:基于对数学情境的认识,还原2019年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中两道小学数学试题(油价上调问题和选购比萨问题)从取材到初稿,再到试测与修改,最后定稿的命制过程,说明数学情境型试题(将数学问题置入某种现实情境中的试题)的命制原则:突出现实性和针对性;体现过程性和导向性;重视开放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数学情境试题命制学业质量监测  通过学业质量监测了解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很多
期刊